商场餐饮:以前是“印钞机”,现在是“赔钱货”?
▲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随着生活及消费方式的改变,购物中心的引流场景正不断消失。电商平台相比购物中心丰富得多的服装、化妆品品类,以及“宅文化”的兴起,让女孩子在家用手机就能一键购物;教培产业的收缩,以及近年来露营经济的兴起,让父母有了周末陪伴孩子的新玩法。
曾几何时,在商场(购物中心)开店是不少餐饮商家的最佳选择:购物中心客流量大,就餐环境比较优雅,餐饮门店往往都是集中在一两个楼层,在就餐高峰期,有的餐饮门店哪怕“捡”因旁边店铺客满而另选他家的食客,都能保证足够客源。
不过,购物中心对于餐饮企业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一位餐饮商家在微博上称:最近有很多新购物中心招商找我,我拒绝了。我问招商人员:购物中心已经过剩了,为啥还要开这么多新的购物中心?他们也回答不了,只表示:招商更难了。2017年之前,是购物中心的红利期,那时候购物中心还没这么多,餐饮门店菜品只要不是很难吃,就能赚钱。
这位商家还指出,为啥很多餐饮企业现在不行了?因为之前钱太好挣了。于是很多餐饮老板、投资人得出一个观点:餐饮好吃不是关键。
他认为,在购物中心做餐饮已从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变成越来越难做的生意,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多,但进去逛的人越来越少,在不少城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购物中心:从4500家到5685家
2017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佳茜就曾指出,在过去10年,中国的购物中心高速增长,增速达到两位数,光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就有超过500个购物中心。
到了2022年,据赢商大数据统计,仅这一年全国开业购物中心就达366个,体量3268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购物中心存量项目达5685个,体量达5.03亿㎡。这意味着,相比于2017年,全国购物中心数量增加了将近1200个。
如果将视野置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层面,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4万亿元,2017年社会消费总额为36.6万亿。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2017年则为7.18万亿。
对比以上数据,我们就能发现,2022年,在购物中心数量相比2017年增加26.3%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总额仅增加了21%,其中,人们花在网购上的钱相比于2017年增加了近一倍。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率低于购物中心增长率,且电商行业在社会消费品总额切走了更大的蛋糕,均摊到每家购物中心的人流必然减少。
引流场景不断消失
很多人选择去购物中心,是因为购物中心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女孩子爱逛购物中心,是因为可以在购物中心的众多女装、化妆品门店或专柜挑上大半天,情侣选择商场,是因为影院是当下购物中心的标配;父母周末去购物中心,则是陪孩子上教培。人们逛渴了,要喝饮料、咖啡,逛饿了,要吃饭,商场餐饮和咖啡等门店就能获得客源。
然而,随着生活及消费方式的改变,购物中心的引流场景正不断消失。电商平台相比购物中心丰富得多的服装、化妆品品类,以及“宅文化”的兴起,让女孩子在家用手机就能一键购物;教培产业的收缩,以及近年来露营经济的兴起,让父母有了周末陪伴孩子的新玩法;电影产业近两年受新冠及防疫等因素影响,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影片上线数量与质量,似乎都不如以往,今年以来虽然呈现回暖趋势,但供需两端仍待进一步提振。
不得不说,新冠及防疫对于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不小。这两年,在于餐饮企业为了挽回因停工停业带来的损失,以及应付高昂店租、人工等成本,在菜品价格上涨方面过快过急。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因疫情影响,收入有所下降,同时对未来增收预期转弱,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比例增加,对于所谓“价格刺客”的容忍度下降。
不久前,我应朋友之邀,在位于成都太古里附近某购物中心底层的一家饭店吃饭,三人随便点了四个菜,总计消费600多元。大家明显的感觉是,相比之前在这家店的消费,菜量明显减少,而价格却在上涨,或许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光顾此店。
此外,该店在就餐高峰期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可谓经营惨淡。我吃完饭顺便逛了一下这家好久没来的知名购物中心,无论是服装专层还是其他楼层,都看不到几个人。
收租模式or付费会员制
其实,对于这一现象的发生,购物中心经营方同样要反思。长期以来,国内不少购物中心做的是典型“地租经济”,拿了一块地盖楼,盖好后对外招商,引入包括餐饮门店在内的各类业态,然后定期收租。
有在购物中心开店的餐饮商家就埋怨道,管理方平时看不到人影,只管年年涨租金。有些购物中心为了追求开店率,导致所开餐饮门店同质化严重,同一楼层,有4家牛蛙品牌,2家烤鱼店,2家相同价位的海鲜自助。为了吸引客流,管理方所推出的价格促销活动越来越频繁,还强制餐饮商家参与。如此管理方式,必然会让餐饮商家选择放弃。
其实,之前众多超市也采取了类似收租模式,但山姆、开市客(Costco)则采取了不同的经营方式。比如山姆在供应链上做精5000个优质单品,尤其是在商品品质和价格上,做到了“又好又便宜”,比如各类口感好、采用动物奶油等优质原材料、价格相比其他超市也更有优势的甜点,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也没有添加糖的酸奶等。同时,山姆还在根据消费者口味、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开发新品,或者对已有品类进行升级,据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推出的新品及升级品类数量达到近600款。
山姆、开市客(Costco)采取的是付费会员制,就此可以筛选出愿意为此方式买单的中产顾客,然后以较高的性价比商品,在已有会员中形成口碑效应,进而吸引新的顾客。
换言之,山姆、开市客(Costco)的成功,在于管理方时刻紧盯国内中产人群的消费新需求和生活新需求,用高品质和价格优惠,让顾客“买了还买”。
所以,开个购物中心就等着收租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趋势来看,总体仍处于增量市场,但购物中心经营模式必须升级,同时在物品质量、服务创意和引流场景开发上下功夫,当然,这也是餐饮商家必须要做好的长期功课。
毕竟,不是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而是购物中心和餐饮商家面对的是相比70后、80后,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变化的90后、00后。面对全新的消费人群和需求,仍活在过去的购物中心和餐饮商家注定被时代所淘汰。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