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 i 人事王景飞:不善用大模型,不与时俱进,终将被淘汰

对话 i 人事王景飞:不善用大模型,不与时俱进,终将被淘汰

科技
选哪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一个成熟的大模型。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林觉民
谈到大模型给SaaS公司带来的影响时,i人事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景飞告诉AI科技评论:“未来我们要培养一个个数字人,这个数字人可能是考勤专员,可能是薪酬专员,可能招聘专员……”
2015年王景飞从一家日企ERP公司离职,加入i人事,恰好这一年也是i人事刚成立的时间。谈起为何从事HR SaaS,其实和王景飞之前的从业经历有关。
AI科技评论侧面了解到,王景飞之前所在日企在日本的市占率很高,尤其是薪酬方面占比达50%。
“我当时在ATE即先进技术探索部门,在做人力资源相关业务时,通常会用最新的技术去实现,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最新的用户体验去设计产品,”王景飞如是说。
这也为王景飞来i人事做SaaS产品带来了新的灵感。
和其他SaaS厂商不同的是,创立初期i人事并没有进行疯狂扩张,而是先潜心打磨产品能力。自2015年成立后i人事用5年来打磨产品,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之前完全是免费方式获客,2018年后开始逐步启动商业化推广,并在2020年左右开始全面商业化进程,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1年王景飞提出了数字人的概念,并联合阿里达摩言开始AI探索。因为在他看来,给客户、给员工提供服务的是一个个人,而i人事的系统完全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此外,还在数字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业人一体的概念,并着手做一体化人力资源系统。
面对如今火出圈的GPT,i人事也是积极拥抱的态度。
AI科技评论了解到,2022年GPT3出来时,i人事就重新考虑把原来的一些技术,包括深度学习、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重新用GPT的思路和理念做。验证后发现,GPT生成的内容确实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招聘JD的撰写、文案的优化等,就选择了用GPT平替之前的技术。
目前i人事在用海外的GPT,也在用国内的大模型诸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
对此,王景飞解释道,就像当初做SaaS产品时,i人事现在的重点是打磨产品,相较国外的GPT的来说,国内的大模型产品相对落后些,所以我们会先用海外大模型打磨产品,等国内的成熟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平替。
从王景飞的表述中,我们能感受到,选择哪家大模型并不是i人事关注的重点。
同时,他还类比道,大模型相当于10年前的云计算,10年前我们是云计算的使用方,现在我们是大模型的使用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大模型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能力和服务。就像10年前阿里云出来了,后来又有了谷歌云、亚马逊云等,最终我们选定了阿里,因为相对来说它算是国内比较成熟的云厂商,到时候大模型也会出现一家成熟的,哪一家最成熟,商业化做得最成功,我们就会选哪家。
以下是AI科技评论和王景飞的对话:



1

五年时间打磨产品

与客户共建

AI科技评论:您2015年来i人事主要负责什么?产研、融资都负责吗?
王景飞:目前产品和研发都是我在负责,也负责一部分的融资事宜。
AI科技评论:当时拿哪几家投资机构的融资?
王景飞:当时拿了同创的投资,其实i人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成立到现在拿的资本比较少,自己投入的比较多。
AI科技评论:融资这么少,怎么做研发,毕竟SaaS是一个回报周期都很长的事情?
王景飞:这个也是我们创始团队持续打磨产品的逻辑,用大量的自有资金持续打造产品闭环。另外,我们也有线下HR服务团队,这部分业务也给SaaS提供了底层赋能,相当于我们的业务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最开始就是基于人力资源服务的宝贵经验来做的。
AI科技评论:一年时间量就起来了,怎么做到的?
王景飞:其实当时人们对SaaS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主要以互联网方式推广,这种方式地特点是短平快、轻量化、标准化。当然也借助了平台的力量,比如人力资源的服务咨询平台等,这种推广方式的好处是这类平台的客群比较多,每天都会有几百家客户注册,所以当时是一个比较快的阶段。当时我们的系统比较轻便简洁,大家上手就能用,不需要实施顾问或销售顾问去参与。
虽然很快,但当时我们还处于打磨产品的环节,快速放量,还没有做太多的商业化转化。
AI科技评论:2018年前都是免费的,其实成本还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么做?
王景飞:对,当时团队规模没有很大,大几十人,一百不到,其实免费策略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进来,这样就可以把用户的一些实践沉淀到我们的系统中,和用户一起打磨产品。这个过程花了5年时间,所以成本是非常高的。



2

看到大模型的能力

平替以前的AI技术
AI科技评论:什么时候开始做AI方面的探索的?
王景飞:我们做这个事情其实比较早,AIGC出来前,我们就在考虑做这件事情了。
2021年下半年我们提出了数字人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员工就可以向HR寻求一些服务,比如流程控制、薪资绩效等。在这个过程中给员工提供服务的都是一个个人,我们的系统完全可以做这样的事,当时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把系统当做一个人去培养,然后给企业的员工或者老板提供服务,所以就提出了数字人这个概念。
AI科技评论:具体怎么做的?
王景飞:那时就和达摩院合作了,尝试把我们的系统往人的形态发展。2022年下半年GPT3出来后,效果非常惊艳,我们又重新考虑把原来的一些技术,包括深度学习、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重新用GPT的思路和理念做。所以2021年11月份我们就在想:我们的数字人应该用什么样的能力底座去支撑,GPT就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了,现在GPT也是我们做数字人的基础能力之一。
AI科技评论:为什么选择和达摩院合作?而不是腾讯或者百度等?
王景飞:阿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我们最开始和钉钉合作的会深一些,2020年的时候我们就在钉钉上架了一体化人事系统,一直是一体化人事系统,所以和钉钉的合作比较紧密,就是钉钉的很多能力是从达摩院进来的,达摩院做数据处理,底层能力的支撑,阿里面向场景的一些优化,但是底层能力是通用的。
当时达摩院也在提如何把技术商业化或市场化,让更多的企业用到达摩院的技术,我们的目标非常契合,所以就一起做这件事了。
AI科技评论:当时市场上其他竞手是什么样的状态?
王景飞:竞品当时的声音不大,但有些企业也在提这样的一些理念,比如做单模块招聘的,采用直播这类新媒体形式的,用虚拟人24小时直播的,但当时关注的人没有现在多,GPT出来后,这个惊艳的表现,确实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赛道或者这个基础能力了。
当时的AI问答比较固定,有时我们会开玩笑说AI就是人工智障,因为当时AI还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
AI科技评论:什么时候看到大模型的可能性的?
王景飞:2022年11月,大概是3.5出来后,我们就关注这件事情了,开始用这些东西做一些尝试和验证。比如22年年底,就尝试用AIGC生成内容,但当时我们的系统还没和大模型融合。
AI科技评论:验证效果如何?
王景飞:当时验证下来,确实有些东西是可以参考的,比如文案优化,架构的梳理,所以当时我们就在想我们之前设计的数字人可以直接用AIGC来做,而不是用以前的。以前做员工问答,需要构建知识库,做关键词,但有了AIGC后,以前做得很多工作都不需要了直接省略了。我们可以直接把知识灌给他,把优化的数据,向量化的数据灌给他,然后它来完成这个动作。比如像关键词抽取、知识库等相似的问题,AIGC完全不需要了。
所以我们就考虑,直接用AIGC补充我们之前的技术。



3

用GPT打磨产品

待国内大模型成熟后再平替
AI科技评论:i人事用的是哪个大模型?
王景飞:现在每家都会用,像国外的ChatGPT,3.5 和 4.0。其实是这样的,大模型最终的形态会趋于一致,现在国内大模型可能还稍微落后些,有人说落后一两个月,有人说落后一两年,但我相信最终应该会趋于一致。
AI科技评论:所以国内的用的是哪家的?
王景飞:我们现在主要在验证我们的业务和大模型结合的程度怎么样,怎么更好的结合。像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都会用。国内大模型,我们更多的是在关注它的发展状态。
AI科技评论:用GPT训练产品的话是不是只适合海外公司用,不方便国内的公司用?
王景飞:国内我们会考虑开放,我们主要控制的问题是国内客户数据的出海问题。现在几个大模型都接进来了,比如涉及员工隐私或者企业敏感数据的业务,我们会尽量用国内的大模型做。
AI科技评论:未来数字人会有出海计划吗?
王景飞:我们服务的客户中,也有一些跨国企业,就是中国的出海企业,我们会随着他出海。所以数据出海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比如再过一年或者半年,比如私有大模型的部署,数字人出海的机会就会比较成熟。
AI科技评论:刚刚提到了等国内大模型成熟后会选择平替GPT,想完全替代还要多长时间?
王景飞:6个月到2年这个时间范围的可能比较大,现在还很难预测国内的这些大模型会不会像OpenAI一样有一些涌现现象或者突然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所以3到6个月有可能,一两年也有可能。像OpenAI也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速度,所以现在都不太能确定。
国内外的大模型都只展现出了冰山一角的能力,像GPT4开放出来的只是文字版的能力。但文字版只是大模型非常基础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信息,环境温度湿度,地域等,这些信息其实是没有办法数字化的,但OpenAI 其实有这个能力。
AI科技评论:从i人事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大模型时代,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王景飞: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验证模式,我们是把自己定位为大模型应用方。你可以把大模型理解成10年前的云计算,10年前我们是云计算的使用方,现在我们是大模型的使用方。这样的话我们就考虑大模型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能力和服务。所以具体选哪一家其实不重要,就像10年前阿里云出来后,又有了谷歌云、亚马逊云等,至于选哪一家,哪家能最好的支持我们客户需求,我们选定哪家就可以了。
所以2015年做 SaaS时,我们选定了阿里,因为相对来说它算是国内比较成熟的云厂商,到时候大模型也会出现一家成熟的,百度、阿里或者其他的,哪一家对客户需求的支持最完善、最稳定,我们就会选哪家作为最终技术能力的提供方。我们把大模型定位为平台。



4

不善用大模型的人、不与时俱进的公司

终将被淘汰
AI科技评论:除了数字人之外,还有智能助手的提法,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吗?
王景飞:其实智能助手就是我们的数字人。相对来说智能助手是一个比较具有迷惑性的名字,因为我们认为当前的数字人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理想中,它是可以替代最基础的人事专员,每天回答员工的提问。在这之前,我们就起名叫智能助手,因为它的能力还比较浅,比较基础。
不过以后我们都是以数字人的概念面向客户提供服务,未来也会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数字人。
AI科技评论:是针对不同场景,比如薪酬管理、绩效考核、招聘等拆解出多个数字人?
王景飞:对,我们的数字人其实就是我们最开始理解HR管理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背后都是一个或几个员工。比如我们会有人专门负责招聘、有人专门负责考勤,有人专门负责薪酬,所以我们的数字人也会提供这样的能力和服务,那么我们就会把它包装成一个人的概念。
AI科技评论:内部HR团队已经在用了吗?效率方面有没有显著的提升?
王景飞:内部在用了,现在写简历,写招聘JD的人都在用。另外其他类型的员工也在用,比如研发、测试、市场团队等。比如研发写代码的时候,会用GPT 查问题;测试团队用来撰写测试用例;市场同学用GPT写文案等。
提效蛮明显的,对于研发团队来说,尤其是排查问题时,把一些需求放到 GPT 里边,提效百分之二三十,基本是没问题的。
AI科技评论:内部员工不担心被淘汰吗?很多人都说之后AI会替代很多人。
王景飞: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他不用GPT的话,会加速淘汰,所以他只能用GPT,所以他接受不接受不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GPT 带来的能力。如果他不用GPT,他的同行都在用,那么他一定会被先淘汰的,所以他的接受程度只能不断提高,而且是想办法尽可能的更高,这就是面向新技术时,唯一的一个选择。
其实20 年前搜索引擎出来的时候,人的竞争力差异就体现在谁会用搜索引擎,怎么用搜索引擎把那自己想要的信息快速搜出来,所以当时有人专门去学习搜索引擎,当然当时的搜索引擎没有现在这么好用,但有些人用了搜索引擎后,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
那现在ChatGPT 也有相似的情况出现了,就是会用 AI 的人比不会用 AI 的人更具竞争力。会用 AI 的人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考虑一下 AI 不能做的那些事情,他去做掉,从而给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才是他保持自己竞争力的一个手段,而不是说拒绝使用AI。
AI科技评论:那以现在GPT和数字人的发展看,会完全替代HR团队的工作吗?
王景飞:以现在 GPT 的能力来说,完全取代HR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在用GPT 的时候发现它和人很像,它有人的优点,也有机器的优点,但是他也有人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分析问题不完整,或者是得到的信息不完整,导致他分析的问题不完整。
这样的话它可能会生成一些有误导性的内容,涉及到决策的东西还是需要人去判定的。有些时候GPT生成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人做执行前的监督,这个过程还是要有的。
比如我们在面试一个员工时,会通过他的面部表情,看出来他对这个事物的积极性和态度,以及他做决策时背后的一些逻辑等这类工作,在现阶段还很难被GPT 取代。因为它有太多的背景知识需要了解和获取,然后才能做更好的决策。
另外,HR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文化建设和员工奖励,拿员工激励来说,比如有些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产生于公司外,比如家里老人小孩生病了,或者是家里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但GPT 或者是其他大模型,只能拿到他在公司内的一些信息,这样没办法帮助HR做好员工关怀之类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本末倒置。
所以对于这些人更擅长的工作,我感觉一两年之内被取代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一些规范性的工作可能会被替代。比如招聘过程有很多步骤是非常流程化的,比如简历筛选的过程,它是流程化的、标准化的,这种人很有可能会被替代。
AI科技评论:数字人现在可以正式对外商用了吗?
王景飞:现在还没有商业化,还是在面向定向邀约客户试用。
AI科技评论:之前做SaaS时,最先是免费,未来数字人在推广方面会采取相同的手段吗?
王景飞:和之前产品的推广方式不会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我们会更多的面向场景化做推广。比如在简历筛选场景下,我们的数字人能做哪些事情?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我们会更强调用一些这样的推广方式。这是和之前差异化的地方,但是推广途径,渠道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AI科技评论:怎么考虑成本问题?毕竟AI这件事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王景飞: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我觉得现在还不太需要考虑这件事。我们还拿刚才的云计算举例,我们最开始的SaaS 是免费给客户使用,后边的云服务我们是统一打包付费的,成本确实蛮高的。但是云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具备规模化标准化效益的时候,它的成本是可以降得很低的,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去增值。
比如我们数字人能帮他完成一个人的工作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有理由收费的。所以我们不是直接通过AI 的成本对应收钱,而是想办法通过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去覆盖 AI 的成本。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现在的AI 成本确实蛮高的,但当 AI 规模化或者标准化到一定程度时,成本自然会降下来,现阶段我们不会考虑这个,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磨产品上。
AI科技评论:GPT火了之后,SaaS进入下一个竞争阶段,如何在新阶段保持优势和提高竞争力?
王景飞:第一:我们一直坚持做 HR 一体化, HR 的各个模块,我们都有,只要客户把各个模块都用起来,它的数据就一定是完整的。和单模块厂商,一体化厂商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集成和数据完整性,这样后期结合 AI , 它能带来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第二:其实系统的管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业务的管理上。对于客户来说,他们买的是一个人事系统,但是他想要的其实是通过管理人实现达成公司的业务目标。2021 年我们提出了业人一体的概念,去年又提出了业务绩效的概念,我们会把人事系统和客户的业务系统整合起来,再加上数字人的能力,就可以更好的给客户赋能。
第三:很多客户在上系统时,有一个目的是通过系统规范公司的管理,或者让他的管理更先进,更适合公司的发展。所以第三个点就出来了,就是我们为什么最开始免费开放给客户,其实也是在收集客户的意见,从客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过程中获取使用方法论,然后沉淀,再让 AI 把这个方法论传达给客户,这就是我们 HR 系统比较关键的一个方向。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很关键的环节就是面试。面试官拿到这个简历时,应该提哪些问题?这时候我们就会尝试给客户输出一个结构化面试的方法论。面试官会根据人才需求生成对应的问题,这样整个面试会更合理,不会因为某些问题被候选人带偏。只要他有了结构化面试的方法论,然后通过 AI 把这个方法论给到他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何思思,微信 ericahss1224。长期关注AIGC、大模型及应用层等内容,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未经「AI科技评论」授权,严禁以任何方式在网页、论坛、社区进行转载!


公众号转载请先在「AI科技评论」后台留言取得授权,转载时需标注来源并插入本公众号名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对话华先胜:不迷信大模型,现阶段的革新仍在「交互」华为率先把大模型接入手机!小艺+大模型,智慧助手智商+++对话|三个月诞生79个基础大模型,中国到底需要什么大模型?任鑫对话傅盛:万物皆可被GPT,行业重构,谁将被淘汰?目前只To B,腾讯云为什么优先发布行业大模型,而非大模型?KW曾多次不避忌讳力挺过伟人但关键时刻却犯了糊涂没有抵制zt小米辟谣武汉总部35岁以上员工只保留10%;周鸿祎:不会用GPT的人未来会被淘汰;特斯拉2023年度股东大会下周召开 | 邦早报To B大模型,一场重塑企业软件的大模型革命对话丨周伯文:通用大模型如何突破垂直行业场景?还在用大模型抖机灵?赶紧建设我们自己的开源生态才是正事|对话实录坚持做行业大模型,竹间智能给大模型造了一座「模型工厂」对话超级牛散李国飞:价值投资是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呼啸山庄》重译07A接入Llama 2等33个大模型,上线Prompt模板,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重磅升级李彦宏: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百度要第一个把全部产品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百度华为阿里等入选大模型“国家队”;盘古大模型3.0发布;阿里云推AI绘画大模型丨AIGC大事日报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腾讯云、华为云们的下一个战场大模型时代的程序员:不会用AIGC编程,未来5年将被淘汰?05后中学生靠AI自学拿满分,不会被淘汰的下一代长什么样?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七十九章 戚恩张艺谋电影大师班开讲 谈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愿每一位同胞都有草莓吃对话李志飞:大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大模型用起来|年度AI对话与时俱进!澳洲惊现新型短信诈骗,利用联邦预算案骗钱!收到这些短信千万别点!王景春:原来当影帝不影响买菜只给大模型LeetCode编号,也能解题!大模型表现好是源于对训练数据的记忆吗?请不要迷信大模型360正式发布自研大模型,周鸿祎:国产大模型追赶GPT4的速度远超想象早财经丨武汉总部裁九成35岁以上员工?小米辟谣;“挖呀挖”黄老师关闭打赏;周鸿祎:不会用GPT将被淘汰苹果今年最重要的产品,售价或超2万/小米否认裁员35岁以上员工 /周鸿祎:不会用GPT将被淘汰阿里达摩院大模型公开课上新!主讲中文个性化对话大模型ChatPLUG和模块化多模态大模型mPLUG-Owl乾掉日本紅楓2023上海中考将至!预计参加人数10万+,40%的学生将被淘汰?孩子高中去哪儿读?周鸿祎称不会用GPT将被淘汰;小米辟谣武汉总部35岁以上员工只保留10%;“挖呀挖”黄老师关闭打赏;苹果赚走智能机市场超8成利润对话中关村科金张杰:通用大模型落地企服赛道,领域适配是门槛拜登揭秘白宫“潜规则”:不善“做这事儿”将被解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