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带资进组"这个词时,常常会联想到娱乐圈。在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中,还真有剧名叫做《全资进组》的作品。这种情况通常指的是投资方为了推广旗下的艺人,通过增加投资来影响导演组,让他们将旗下演技较差的艺人强行安排在剧中扮演配角,以提升其知名度。另外,一些富有的大老板也会毫不吝啬地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以帮助自己的情人在娱乐圈崭露头角。
然而,"带资进组"并不仅限于娱乐圈,职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以金融行业为例,富有的父亲可以在银行存入数千万的资金,然后随意安排他的子女在银行就职,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带资进组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在金融行业大多数还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进去的。有人靠爸爸,我们就要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来卷到入行的岗位。
金融圈一般来说带资还是有分类的,资可以指的是资金,也可以指的是资源。资金和资源都是金融行业比较喜欢的。如果你有厉害的爸爸/亲戚,可以动用资金或者是资源,那确实你是能够进组的。不过呢,这两年行业内卷严重,带资进组的门槛也有所提升。金融行业所说的资金可不是四五百万的,通常来说,你需要至少拥有一定的资金量。特别有钱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轻松拿出数亿资金用于投资项目,那么你有机会进入买方机构。即使机构让你自己担任投资经理,机构也能从中受益,毕竟他们可以通过赚你这笔钱的管理费。对于那些拥有数亿资金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当然,如果你是特别有人那种也没啥问题,一般这种可以去卖方投行做个承揽啥的。这里的人指的是,各家上市公司想IPO,之前都会跟你讲。听着比较玄幻,但事实上一家公司要上市,某些人还是知道的,比如说很强的pe机构,再比如很牛的监管机构……这种人通常就是券商谁都不敢惹的存在,人人看到你都能笑成一朵花。一般承揽,都是带资金进组,这个资源可能是自己本身的资源,也可能是自己工作能力很强,已经在这个行业非常出名了。
资源就是靠人脉关系进的组嘛。一级的是要能投进去好项目额度的资源。投行想要的是上市公司源,二级想要的是上市公司核心业务信息。一个省级领导官员的孩子,券商求之不得,该省有公司要上市或是并购,那么只需要一句话推荐,就能够为券商带来项目,同时为企业在省里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有的人入行就是走的内推+免试,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是企业一/二把手的亲友子女,简历直接到达人力部门总手上交办给下面人办入职手续。当然也不乏是很多大佬介绍进来的,有一些皇亲国戚的关系啊,比如侄子侄女、朋友孩子啥的。但是大佬加持成资源,也只是一个开始,或者是某一个条件分高,跟是否能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资源可以是个人拥有的资源,也可以是自己在行业中积累的声誉和知名度。例如,一些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帮助公司开展业务,或者凭借自己在行业中的声望获得岗位机会。对于某些承揽项目来说,可以带有资源的人通常会通过租借资金来获得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他们个人拥有的,也可能是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和良好声誉。
在金融行业中,有一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现象。在券商这个领域,带资进组既可以指带着资金,也可以指带着资源。对于一些小地方的三、四线城市的证券交易所而言,一些持有大量股票或拥有巨量资源的人可以通过挂职的方式进入当地的证券公司。他们可以选择正常上班领取工资,或者选择挂职不上班,只需支付最低工资并代缴五险一金。此外,金融行业的其他大型机构,似乎也开始采取“明码标价”的方式进行社会招聘。在券商中,有些省份的社会招聘要求一个后台人员必须带来3000万的资金。而且,这3000万不能闲置,必须让这笔资金“滚动起来”,因为券商需要从中赚取佣金或手续费。虽然说金融行业中有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趋势,但是无论是券商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带资进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和资源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明没有资源就入不了行。
在银行业中,也存在一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型人才。我记得某农商行发布一条招聘公告,要求入围的5位候选人在该行营业部营销开立存款账户,存入不低于1000万元存款,并开具存款证实书后才能进入体检环节。这个公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被银行美其名曰为"引进资源型人才"。通常情况下,花钱进银行这种事情都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暗箱交易,很少有银行敢在招聘条件中公然明示。我只能说他是个勇士。而且这家农商行的意思是,10天内存1000万只是满足入职资格,年日均存款余额达到3000万才能留下来。因为他们在招聘公告里写了,此次获聘人员在1年考核期内新增日均存款需达到3000万元,考核期满后1年内日均存款余额不应低于500万元:所以,这5个新员工即将要存进去的1.5亿,能完成这家银行某个网点几乎一年的指标,毕竟小银行的网点里,一年个人存款也就几个亿。这部分人有机会满足他们的管理欲望,并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尽管他们可能缺乏真正的技术能力,在其他工作中可能会被“吊打”,但在银行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仍然能够获得成功。在银行中,一些高级职位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就需要一定的财务实力和人脉关系。对于那些能够带来大量存款或资源的人才,银行会给予特殊的待遇和机会。在银行中,带资进组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既受到行业的特殊性影响,也与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有关。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银行会选择招聘那些能够带来资金或资源的人才,期望在业务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金融行业的私募基金领域,有时候研究员为了成为基金经理会尝试"带资进组"的方式。对于一些就职于私募基金的交易员或研究员来说,他们的个人实力可能尚未达到成为基金经理的标准。但如果他们家庭拥有丰厚的资产,有时会与公司协商出资成立一只基金,并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与规模更大的公募基金不同,我国的私募基金整体规模较小,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资金也更为匮乏。当研究员宣称能够为公司带来大量资金时,一些规模压力较大的私募基金有时会选择特例升任其为基金经理。银行可以通过吸引大客户的存款来增加资金规模,而私人银行业务的资金规模更为庞大。基金公司则更看重基金经理的业绩,如果一个研究员能够保证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亿级并持续盈利,那么他也会拥有相当的资源。图片来源于小红书@Leonzl
实业中的有钱人就喜欢让孩子进创投圈历练,挣不挣钱不是重点,能够跟着投资,见识市面就可以了。后续是开创自己的事业,还是历经磨练后回到实业当中,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富二代、官二代进入基金公司,大多从事项目资源、资金募集等一类的工作,也可谓人尽其才。
虽然说一些富有的家庭可能会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在金融机构中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金融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岗位仍然是通过正常的招聘流程和竞争来获得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是进入金融行业的关键要素。毕竟人家提供资源,我们就提供技术呗。总得有人来干活吧。没有资源只能靠自己卷进去啊,首先就是学历,能上名校尽可能去上名校,硕士已然成了行业的基础,毋庸置疑市场内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其次就是实习经历,至少要有2-3段的深度实习经历(而且是要和求职方向相贴合的,所以才说职业规划要做早一点);最后这一点包括很多小点,但是先入为主的肯定是简历,简历就是你的脸面,前面两点的学历和实习都是在为简历添砖加瓦,所以当你的简历乱七八糟的时候,大概率HR是看不到你前面的两点的。在简历中突出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和相关技能,确保简历清晰、简洁,突出重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总之,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足够有能力,那么来干金融可能是你最快的逆袭阶级的方式之一。虽然,最终到了金融行业里,这行聪明优秀的人太多,只有塔尖的人成为大鳄。但是,最基层的不会比其他普通行业好多少,也就是充当分母,被平均的命运罢了。所以说,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君最近拉了一个资管圈交流群,仅面向保险、银行、信托、券商等业内资管同仁,实名免费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
知识星球《投行圈子》已正式上线,将打造金融圈最靠谱的实名人脉拓展平台。加入后还可以获取海量实用专业干货、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目前超过3000位同仁加入,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要想每天都看到我们的经典文章,只需点亮“星标”
商务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