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继续脱钩时事2023-06-15 08:06★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考虑到美国对华战略早已确定且有着自己的节奏,个人认为,这次访华不会有任何实际的结果。布林肯的目的也不是改善中美关系,而是确保当下中美不发生直接冲突,避免两国立即走向最坏的结局。布林肯离开中国后,美国会按照既定战略,继续在产业上与中国脱钩,继续在高科技上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会不断构建包围圈,将中国的产业转型扼杀在摇篮。对于美方的目的,中方也有清醒认知,中方对改善中美关系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官方提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用国内大循环应对极端情况的说法,就是针对美国。种种迹象显示,黑暗森林法则已经降临,未来,中美关系将只有停滞和下行两种选项。5年前,很少有人会相信中美会完成脱钩,中国人的普遍认知是中国是世界加工厂,美国依赖中国廉价的工业品、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经济利益会阻止两国脱钩,以今天的角度看,这种言论十分幼稚,完全低估了大国竞争的残酷性。最近的几个趋势表明了中美完全可能脱钩,而且这个过程越来越快。第一个是科技,美国希望在科技上锁死中国发展的上限,固化当下的产业分工,同时将中国踢出国际供应链,让中国被国际市场孤立。美国的策略有两个,一个是动用产业政策干预全球芯片产业布局。美国之前颁布了53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很多人只关注到美国政府试图扶持芯片产业,但其实法案很多内容都是在限制外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与“核武器”不同,芯片的产业链十分复杂,不能通过简单堆积弥补技术差距,它需要许多国家的配合。从芯片设计软件到光刻机,再到硅材料,每一个国家在其中的一个领域做精,联合起来才能组成芯片产业链,美国自己也不是全能手,他也依赖荷兰的光刻机、日本的硅片和台积电的芯片制造。由于芯片产业的高度复杂性,美国只要切断其中的几环,就能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独立自主”。《芯片》法案就规定,在美国投资建厂的企业,如果想拿到美国政府的补贴,必须要限制在中国的投资,要求企业选边站。美国商务部还制定了一个实体名单,任何美国企业不能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美国还绞尽脑汁的说服盟友,让他们配合自己的行动,比如日本和荷兰,目前两国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设备。如果关注科技领域,会发现美国对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正不遗余力的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虽然美国的限制也遭遇了很多挫折,比如三星和台积电就拒绝了美国的要求,我国很多公司也通过技术操作,规避了美国商务部的审查,他们通过不在实体名单上的子公司购买美国商品。但我们不能被暂时的“小胜”冲昏头脑,任何制裁都需要过程去完善,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一定会不断的修补漏洞,不断加大我们购买产品的难度。对于这种不断收紧的态势,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充分认知。依赖外部,只会越来越难做。关于芯片与中美间的科技竞争,我之后还会写一篇《中美芯片战》详细论述,以说明其中的风险。相比于半导体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另一个现象更让我担忧,那就是中美正在贸易上逐步脱钩。美国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最多只是固化产业分工,确保美国在高端领域的优势,80年代美国对日本也曾有过类似策略,但美日仍是盟友。科技竞争并不意味着两国要撕破脸,进入零和博弈的状态,只要双方彼此需要,就不会爆发极端风险,这个“需要”很大程度体现在贸易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蜜月期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对抗苏联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双方在经济上彼此需要,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和市场,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经济上的互补让中美关系保持稳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两国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并出现了所谓“中美夫妻论”。但是2018年贸易战后,这一趋势被根本改变,随着三年疫情两国摩擦的加剧,两国在贸易上开始逐步脱钩。中美两国在丧失互信后,都担心对方拿贸易作为筹码,在政治上要挟对方,为了避免这种要挟,两国都在主动进行脱钩。这几年来,中国的贸易结构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美日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现在则是东盟。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对美贸易就逐月下降,9、10、11、12月的降幅分别为11.6%、12.6%、25.4%和19.5%。2023年,情况也未转变,2023年2月,我国对美出口的份额降到12.7%,为1995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2023年前5月,中国对美进出口同比下降5.5%,对日本下降3.5%,其中5月中国对美贸易继续下滑,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9.8%,虽然5月的贸易数据均有所下降,但对美是下降最多的一个。相比于美日的下降,东盟和俄罗斯的份额则大幅上升,2022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15.5%,为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前5月,中美对东盟进出口增加9.9%,对俄罗斯则增长51.9%,在今年5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更是增加了114.3%。目前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总量中所占份额近40%,而在战前,人民币只占0.32%,这表明中国在不断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除了国家间进出口数据,还有三个情况可以表明脱钩正在加速。一是外资企业进出口统计,进出口总值同比不断下降,表明外资正在分散风险,部分离开中国市场。二是在华西方人大量减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10-2020年,发达国家公民常住中国的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美国下降23%,法国下降40%,德国、日本、意大利也在下降。2021年统计,上海的外国人数量也从2011年的20.8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16.3万人。三是2021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相比于2020年减少了3万多人,降幅为8.6%,这是2013-2014年以来,中国留美学生数量首次跌破30万。三个数据都表明,脱钩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脱钩发生在各个领域,包括经贸、文化、教育,中美关系的紧张和政治局势的变动切实影响到了普通人的选择。面对越来越快地脱钩,中国该如何应对?个人认为,我们不应简单地强调“独立自主”,而应避开美国的锋芒,采取更巧妙的策略。美国的目的是孤立中国,巴不得中国“关起门来”,苏联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国家很难发展,只会陷入慢性死亡。中国应该竭力避免苏联的结局。在中美之间,还有大量的中间地带,对待“中间地带”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思维,而应求同存异,实事求是地发展双边关系。美国越想中国与世界脱钩,中国越不能脱钩,就算不依赖美国,也要加大与欧盟、东盟的经贸、文化联系,只要中国还深度介入国际市场,美国就难以实现封锁中国的目标。只要我们自己不冲动,不犯颠覆性的错误,中国就不会被孤立,中国的发展也绝不会停滞,相比于简单的忧患意识和敌对情绪,中国人更应该有基本的理智与自觉,大国竞争中,胜利永远属于不犯错、少犯错的一方。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加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