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和清华北大选哪个?
这个网上流传的段子很有趣,我记得往年好像是说一千万和清华北大选哪个。
没想到钱贬值的这么快,大家迅速就抬升到一亿了。
看来调查报告没有错,七成的大学生预计自己毕业十年内年薪百万,但实际上很多大学七成的大学生都签不了三方协议。
这恐怕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我们来看看这个命题,一亿与清华北大选哪个?
我觉得,你但凡犹豫一秒,就是对一亿的不尊重。
呵呵。
甚至可以这么说,你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一亿的不尊重。
不要说一亿与清华北大选一亿,哪怕一千万与清华北大,也是选一千万,如果你的家庭净资产只有两千万的话。
你没有听错,我不是说你家徒四壁,选一千万,我是说你家庭净资产只有两千万,你仍然应该选择一千万,而不是清华北大。
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当下,立刻,马上给你1000万,和分期15年给你1000万,这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数字。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理解钱的时间成本是怎么折算的。
有人会反驳我,我相信。这很正常,一个农耕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认识是很浅的,但是对阶层的认识是骨子里的。
但是我也曾经聊过,我说真正意义上的阶层,就是能够构成门槛的阶层,能够形成护城河的阶层,能够形成城堡的阶层,是千分之一往上的区域里,才有可能有的,仅仅是有可能。
对于99%的人群来说,大家平日里彼此划分阶层,只是互相逗着玩。
很正常的,2006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实习生,我们实习生之间彼此都称总,张总,李总,王总,而不是张三李四王麻子。
这个总是不是真的?当然不是。
彼此之间就是实习生,连转正都没有,不仅实习生之间互相称总,而且十几个人的小团体内部还会划分,类似于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
当然,是根据能力,根据业绩和潜在的前途来划分。
你站在我们CEO的视角看,就是几个学生在搞笑,他们在自娱自乐,自己划分阶层自己逗自己玩。
你平日里看到的中产,小资,这些名词,说到底,都是自娱自乐,本质上和我们年轻时,作为实习生时内部玩的游戏并无两样。
我知道有人会讲,清北的学生未来可期,如何如何。
这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进企业,主要是指私企,外企这种。
在这种企业里,清华的,和西电的,没有多大差别,如果有差别,那就是起薪谁比谁多一千块,或者最开始能否落北京户口。
就这点差别。
京户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大概就是100万左右,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可能公开聊这种话题,但是懂的都懂。
说白了,清华比西电,商业价值就多一百来万。
后面你会发现都是看能力的,以前第一次创业时,收购我们的那家民企集团,内部就俩帮派,清华帮和西电帮。
就是说如果你要进这家集团,这俩学校都一样,无非跟的队伍不同,但是最后个人发展的机遇,都差不多。
第二部分是进事业单位,或者考编,考公。
这里面说白了,清北的怎么样,和清北的就能怎么样,是两个意思。
我不清楚读者能否理解。
你看到很多清北的怎么样了,不意味着你是清北的,你也能怎么样。
逻辑学得不好,那我就没办法了。
第三部分是创业。
资方看到你是清北的,和资方看到你是二本,然后跑去大厂干了几年出来的,是差不多的。
名校和名企都是一种背书,但也仅仅是背书。
投不投你,主要还是看商业模式,那只是参考。
而你活不活得下来,那可全看气运以及能力了。
所以你站在专业视角评估,清北VS一亿,这是很荒谬的。
这个没有比较性,清北VS一千万也没有比较性,除非你家庭资产过亿。
你家庭资产过亿,那么清北大于一千万,如果你家庭资产只有一两千万,那么清北都未必值一千万。
我全程讲的都是商业视角,我知道有些人会不认可商业视角,前面咱们说过,一个农耕社会,刚刚进入商业社会几十年,大多数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农耕社会的人会觉得一亿有什么了不起,商业社会的人知道,一亿很难。
因为在商业社会中,99%,99.99%的人,其实都是混碗饭吃。
这就是我前面告诉你的,其实都是混口饭吃,实习生是混口饭吃,经理是混口饭吃,包括那个CEO,也是混口饭吃。
我们第一家公司清一色名校生,连西电这种211都没有,985起步。
工程师里面不乏什么清华,中科院,哈佛,耶鲁,有的是。
实际上,大家在做什么?
混口饭吃。
我那天聊蓝领,说国外修个屋顶,通个下水道,国内开个五金店。
很多人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是因为农耕文化对你的影响太深了,你觉得修屋顶的是下等人,名校的是上等人。
但实际上,你的观点,并不等于事实。
你比如昔日我第一个CTO,本科清华的,硕士中科院,后来去美国,在贝尔实验室做高工。
打篮球的时候我们聊天,他说,还是人家治白蚁的挣得多。
美国有一种工作,治白蚁,因为他们的房子木结构嘛,具体技术我也不懂,类似防水吧。
很挣钱,弄个治白蚁的小公司,就一两个人,净利润比我们CTO在美国当高工两三倍都多。
他感慨,他不懂那个,要是懂,他都想转行。
这就是商业文明下的价值观,25万美金一年和60万美金一年,你选哪个。
我当时没有体会的,我下意识觉得给人防治白蚁,这太体力活了。
多年后,我自己别墅装修,需要做防水,问其他业主,人家都告诉我,少说十几万,多则几十万。
因为我们那个房子不光是楼顶有防水问题,还包括地下室的顶,整个工程结构很复杂。
后来是我老丈人帮我做的,他年轻时就是个包工头,他就花了几千块,包括雇人+材料。
效果比其他业主找来的防水公司都好。
利润就这么大,5000块的成本+一个只有你懂的方案=15万的工程。
你懂的方案值14万5千块。
你看着小区里开五金的夫妻店,小小的门面,好像没生意,实际上人家进城十年,现金都不止1000万。
他们怎么赚钱的?他们卖材料的?不,他们实际上是运营客户群的。
男主人通常都是水电工出身,他实际上把周围小区家家户户难解决的问题,都包圆了。
女主人是看店+进货。
那个一个小时挣300块的修空调的,他是游击队,而五金店的男主人,是有根据地的。
游击队很多时间都用来找客户了,而有根据地的,人家已经把客户群体圈定了。
何况他们还有一项更大的收入,是和工地关联。
很小的店面,一年一两百万净利润很正常。你问是问不出来的,你问人家都说亏损,实际上,店挨着店,连着开几家,扎堆开,都有生意做,都有这个利。
农耕社会下的人,有着很重的宏大叙事心理。
所谓我这辈子要做什么。
我当了局长这就是光宗耀祖,我开个卖防水材料的店,就是辱没先人。
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幻想。
绝大多数人都是过日子的,绝大多数。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院子,家家户户都有高干。
你站在大院外面看里面,是想象。
可你生活在里面就会知道,其实多数人,也只是过日子而已。
不明白的去看看《我爱我家》,老傅就是个高干,邻居老胡也是。
老傅退休了之后,又黑不提白不提混了两年,回头某一天,发现自己的办公桌被挪到妇联那屋了。
读书也是一回事。
什么地方清北的最多?高校里。
我奶奶就是C9的高校子弟,不是每个教授都是一级教授的,大部分非一级教授,他也就是上班挣钱过日子。
你觉得清北的人聚在一起每天都宏大叙事么?
不可能的,人又不是哪吒。
清北的人他也得过日子,也得发愁怎么买学区房。
最后能买下那个学区房的,说不定还真是防水店的老板,他那笔账,我都给他算不过来。
天知道他利润是多少,但人家账面上看就是亏的。
反正回头八位数起的学区房人家买走了,还不止一套。
有句话讲,清北的都买不起学区房,学区房还有啥意义。
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浓厚的农耕文明视角。
清北并不是古代的进士,敲锣打鼓跨马游街。
你已经进入商业文明了,而且四十多年了,你要理解,99.99%的人,就是在赚钱过日子。
那个开科技公司的,也许全体员工都是全球排名前五十的名校生,你觉得他每天公司开会,聊什么高大上?
没什么高大上,说白了,和开五金店的,开防水店的没区别,都是伺候客户而已。
无非你伺候的是客户的这个需求,我伺候的是那个需求。
《雍正王朝》里面有个镜头,十侍卫赴西北军前效力,说自己是穿黄马褂的,大帐里笑声一片,年羹尧让大家把外衣脱了,结果发现在场每个人都穿着黄马褂。
搞得像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批发的一样。
所以我才告诉读者,你不要沉溺在农耕文明下,以为所有人都在一个赛道里,学霸做县太爷,学渣种地。
不是这样的。
商业文明是分赛道的,清北的扎堆在一起,在一个行业里,谁能脱颖而出,谁有可能提前退休,无法脱颖而出的,对不起,35岁过后,你还是得上街开滴滴。
否则呢,你真以为一个35岁的清北码农被裁了,可以跑去防水店应聘CEO么?
他不会收你的,因为收你不划算。
这就叫商业文明,99.99%的人,都是只是挣钱吃饭。
互联网上之所以那么多人那么无聊,要比较清北和一亿,本质上是因为无事可做的人太多了。
他们其实根本没接触过清北,也没有摸过一亿,他们只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