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无话可说的父亲”,会有和解的那一天吗?
今天是父亲节。
这些年,人们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评价和期待,正在悄然而缓慢地变化。前一阵,我们发过读者投稿——《为什么父亲和儿子之间,总是无话可说?》《中国式父女,为何总是无话可说?》。一位作者在文章中写,她的丈夫和公公都健谈,可一旦遇上对方,就都变成了哑巴,要靠她和婆婆传话。另一位作者则说,天气是她打电话给爸爸的唯一“借口”。
沉默
给老爸打电话,一接通,先报上自己大名,然后就听见老爸大喊:你妈,快接电话,你娃的!再就没有然后了。
我和我爸一年也不打几个电话,微信也是前不久才互加的。除了点赞微信步数以外,没发过任何信息。
今年三十八了,每次爸爸来电话,都是在说弟弟的事情,无一例外。
小学毕业考完试,爸爸不知道,还问我“今年你毕业了么?”我当时很伤心,很惊讶。爸爸妈妈从来嘴上说,男孩女孩都一样,可是他们内心对哥哥弟弟的期望远远高于我,虽然我读书一直很优秀,他们并不觉得惊喜。
爸爸脾气不好,小时候打妈妈,也打孩子。现在想,那个时候生活艰难,人的心情不好也许可以理解吧,可是回忆起来,内心还是有很多的痛和怨气。看着父母日渐老去,没有办法再去纠结过去,可是内心有深深的遗憾。
记得快高考时,爸爸去县城租的房子陪我几天,也会在下晚自习时去接我回家,但是我们就那样走着,他在前面,我在后面,中间隔着三步的距离,他不会停下来等我,我也不会追上去,只是在黑夜中静静地走着,路灯把影子拉得好长,我觉得那就是我和父亲的关系。
两年前,我爸突然脑中风,慢慢恢复的过程中,终于主动跟我说话,可是他居然听不懂我说什么。他不聋不傻,只是我们从来没正经讲过什么话,他脑海里面一个乖女应该讲的话,没在我口里说出来,所以他断线了。悲哀,这证明我们真的只有血缘关系。
《狗十三》剧照
有的爹,随时要展示权威,对子女说的闲话也要发表指导意见,任何一个话题都能转移到子女要孝顺父母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吃亏是福,认真工作少抱怨,艰苦朴素不攀比……需要子女积极捧臭脚才能聊下去。
我爹应该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他小学都没毕业,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没读过多少书、不太会沟通、从小也没有花很多时间陪我,我几乎想不起与他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吃喝拉撒和学习基本都是我妈管,他只负责挣钱。
现在我25岁,工作两年,已经4年没有回家,也从未主动给我爹打过电话,为数不多的电话,是他为了某些特定的事情打给我而已。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想我了,又不好意思表达,所以随便找的理由。虽然我知道他为这个家出了很多力,但我们没有共同记忆的关系,尤其对晚辈来说,真的很难很亲密起来。
细细回想二十多年来,我学会的道理,全来自妈妈教育爸爸的每一个瞬间。毕业时给自己一年的gap year,在途中,他总给我微信传销的视频,回家后,他总认为我进了传销,我百口莫辩,最后放弃澄清。今年因各种原因,我要和他在家单独相处一个月,真的很尴尬,连天气也不会成为我们交流的话题。
我老公说想生女儿,因为他觉得父子不好相处,毕竟他和他自己的父亲就几乎不联系,甚至他春节回家,发现家里没人了,才知道父亲搬家了。
《爸爸是女儿》剧照
我们身边18岁的孩子,一圈儿的女孩,都和父亲像熟悉的陌生人,这是特定年代的特定现象吗?我发现绝不是个例,七零后父亲是新中国最早的妈宝男?
和解
本来我和我爸,多少年不说话了,直到今天我让他买了双色球十五倍,快乐八,十七倍,今晚中一等奖,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有段时间和老爸沟通降到冰点,起因是他干涉我对孩子的教育,隔代亲到了溺爱的程度,而我也不擅于当面理性地沟通——还好,有文字,两个半年,大概两万字,从回忆儿时的生活开始写,再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继而写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想法,因为不是实时地面对面硬杠,爸爸看完以后,还点评了,我们的关系渐渐恢复到正常。反正有心改善的话,还是能找到途径的。
与父亲和解真的是一瞬间的事。那天下午在老家,他一脸幸福地窝在躺椅里跟我说以后的路自己走,我是你永远的后盾。我看着他突然显现出的老态,一下就觉得往事已去,我们毕竟是父子。
《父女七日变》剧照
我父亲也是个糟糕的父亲,后来还得了精神病,给我造成的童年心理创伤几乎要陪伴我一生。但随着我年龄渐长,比起恨,更多的是同情,他们原生家庭子女众多,也没怎么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想做个好父亲,但他们没得选。
小的时候我爸经常打我,但我上大学后特别是读研的时候,我爸事事都顺从我,再也没以前的“威严”了,我突然就发现爸爸老了,所以我跟我爸处得很好,越来越理解爸爸了,就像上学那会有篇文章叫做《多年父子成兄弟》。
小时候,我们总幻想爸爸是超人(理想的父亲);长大后,才接纳爸爸也是一个平凡人(不完美的人)。
在批判和指责自己的原生家庭时,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能够做的十全十美或者能符合孩子所有需求的父母,他们的成长中也经历了自己父母的缺席,甚至有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但愿我们这一代人当了父母后,会为自己的孩子弥补上一代给自己的创伤吧。
做父母其实是一门功课,而且是一代教给一代,许多人都是遇到了糟糕的导师,自己也成了糟糕的导师。
成长后不是和父母和解,而是正视父母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而我们已经成长独立的人,不要让自己纠缠过去的人和事中,(精神和肉体)要远离那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人和事(包括父母)
现在觉得我和爸爸有很多话说,很多很多想说,可惜缘分太浅。小时候在外上学,长大了在外工作,好不容易两个人都努力到了同一个城市,可惜这种快乐时光没过几年,他就早早的,永远永远的离开了我。有爸爸的人们,好好珍惜爸爸吧。
爱与遗憾
我家孩子和孩子爹都是互相直呼其名的,好像同班同学,我说娃儿,你现在大了,还这样不好吧,小孩挠了挠后脑勺说,习惯了在家里叫爸有点不习惯……娃爹也习惯地应着,确实有点没大没小,不过,这爷儿俩没意见,我也不管。
我和我老爸话太多了,出门也喜欢挎着老爸,一进门都是喊老爸。为此,我妈妈很不悦。但没办法,成长的过程和妈妈有太多母女间的冲突了,而爸爸情绪稳定就成了我的依靠。虽然也知道妈其实付出更多,但情感就是那么诚实,还是和爸爸会亲近一些。
很幸运我有一个可以聊天的父亲,人生感悟、国际局势、家长里短。小时候的每个周末都有父亲带我逛公园、逛书店的记忆,那些长久陪伴的时光,成为我成长中最强大的底气。
庆幸很有一个随和且情绪稳定的爸爸,能让我们父女之间无话不谈。从初中开始坚定地让我上私立住校,就让自己努力成为他的骄傲,一直延续到我上班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每次在外生病,总是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今天还发烧吗?可以吃饭吗?吃了什么?每次给家里发视频,也是第一个发给爸爸,东拉西扯说半天,才会问问,我妈在干嘛。
可惜,我的爸爸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在刚去世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的微信联系人里,已经没有一个能随时随地接我视频的好友了,才开始习惯给妈妈发视频,还总是接不到,那个时候能失落好久。好想再给爸爸打一次电话,听听他的声音,让他看看他可爱的小外甥女,他一直骄傲的女儿也当妈妈了。
自己怀孕快生时,在医院爸爸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苹果,爸爸买了很红很红的好像花牛口感的那种苹果,真的觉得超好吃,不知为什么父亲节想到了这个场景。
和父亲的关系亲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吧,如果在孩子很小时候爸爸的陪伴足够多,孩子和父亲依然会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我就是从小被爸爸带大的,虽然他不善言辞、有些倔强,甚至也有一些性格特点并不是那么被我喜爱,但并不影响我和他建立起较好的亲子关系。唯一的遗憾是,他没有再给我机会再更多地孝敬他……
最好的关系是即是“父子”,又是“忘年交”的感觉,该“敬”的时候敬,该“畏”的时候畏,到哪个年龄就得有哪个年龄的样子。
其实作为儿女,父亲能全心全意细心耐心地对母亲好,呵护她保护她,就是给予我们最正面的影响了。
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德善爸爸特地给德善买了个蛋糕,然后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我大哭了出来。虽然德善爸爸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但他真心爱自己的孩子,可惜我没有。
《请回答1988》剧照
中国式家人,为何总是欲言又止。我想对家人说的话,永远都是堵在嗓子眼,然后深吸一口气,又压回了心上。
想到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这句话,到了某一时刻,父亲等孩子一句感恩,孩子却在等父亲的一句道歉。一生就这样错过。所以,有话请大声说,有爱别忘了及时表露。要知道,夜深人静时分,有无数失去的人暗自垂泪,在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爸勤快,肯吃苦,全心全意为了家庭,但脾气暴躁,不做家务,发起疯来不管不顾,是刻板印象里,那种能力不行还不能控制情绪拖家庭后腿的标准坏爸爸典型吧。在我们这个家里,我以前一直觉得是我爸欺负我妈,我妈受了巨大委屈。
但奇怪,从我工作开始,我妈就不断催我谈恋爱结婚,常列举婚姻的好处。反而我爸,在我年过30以后,也从来没提过这事儿。甚至有一次,他和我妈吵完架,我俩罕见地聊了一次,他对我说,“你看我,从来不问你谈朋友的事?因为对我来说,你和你弟结婚不结婚,我都没意见。婚姻这件事,对我来说,意思实在不大。"
这两年,了解父母的矛盾更深了,开始看到同时父母的优点和缺点,理解了当两个性格不那么合适的人,捆绑在一起时,带给双方的伤痛,其实同样深重。在这场人生的悲剧里,语言是别人的武器,却是我爸的短板。
我也渐渐意识到,如果我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站在了比我父亲更高远的地方,那也许,我也应该去学学他的沟通方式。
让他们这样不好吗?不需要每对亲子之间都表现得很 “温暖”。
排版:孙孙Boy /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