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来了,没有红毯,只有红线!公众号新闻2023-06-19 16:06全文共4077字,图片26张,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文章转载于“戎评“▼布林肯访华准备了总统的阵仗,却无“红毯”相迎。言而无信,自取其辱也是活该。上门乞讨,也没个求人的样子,自然谈了也白谈。“消失”的红毯布林肯昨天抵京,眼尖的朋友发现“亮点”——没铺红毯。确实,粘红毯的胶带还在,但红毯不见了。总结:没有红毯,只有提前画好的红线。每当这个时候,总少不了一些不明物种急着给美爹挽尊,诸如“外长来华都不给红毯”之类。其实吧,这还真分人。比如去年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来华出席会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时疫情正严重,但该有的礼数一点没少。简而言之,红毯可给可不给,不给是本分,给了是情分。布林肯自然没这个“情分”,也不配红毯铺路。“儿子们”也别急,中国不给红毯,多的是争着给你“美爹”铺红毯的。布林肯中途在日本加个油,舷梯都认认真真铺了红毯,“孝心”可见一斑。隔壁韩国还为此生了气,《东亚日报》甚至不发布林肯访华的消息。毕竟过去美国国务卿访华,都会顺道去趟日本和韩国。而这次,布林肯在驻日美军基地加了次油,就直飞北京了。布林肯特地赶在西方“父亲节”这天到北京,而韩国连精心准备的父亲节礼物都送不出去,怪不得气哭了。两“狗”争宠,日本略胜一筹。“玻璃心”碎一地布林肯抵京,这次外网发图全是近景,没有全景。原因嘛,中方仅派了北美大洋洲司长杨涛一人接机。再加上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统共就俩人。随行保镖比接机人多,随行记者比中国记者多,这要是拍全景,未免有些尴尬。不得不说,路透社选图很善于扬长避短。《华盛顿邮报》记者破防,说“低级别官员”迎接布林肯,是羞辱他的开始。美国人也忒玻璃心了,中国接待来访的美国国务卿从来都是同一标准。比如当年克里来华,也是时任美大司司长谢锋接机。北京这个接机规格,非常符合布林肯的身份,以及中方接待美方官员的一贯传统。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那是一点没有。更何况布林肯是不请自来,对比同样厚脸皮的冯德莱恩,中方已经很客气了。当然,如果布林肯非要跟马克龙比,那就是心里没数了。话说回来,北京这些天是真热,连路边的花都晒焦了。这大周末、大热天、大中午的,有人接机就不错了,还他娘挑三拣四。爱来来,不爱来滚蛋!人均“奥斯卡”挺想问问布林肯:现场既无仪仗队列,又无欢迎群众,你跟谁挥手呢?懂了,是挥给同机抵达,提前从后舷梯下来,老早就架好机位等着拍照的那群随行记者们看的吧?演戏演全套,架势要摆足。后期CNN再整点“数字生命”,这“气氛”不就有了?不过布林肯这演技,比起拜登可差远了。人家对着空气握手、对着空气打招呼,讲究一个“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美国政客这自嗨技能,还真是一脉相承。要说最会演的,那还得是美媒“妓”者。随布林肯同机抵达的《纽约时报》记者 Edward Wong,张嘴就是“雾霾”。对着这湛蓝湛蓝连丝云彩都找不着的北京天空,你他娘再说一遍?不加阴间滤镜发不了图,这得是“职业病”吧? 纽约现在啥空气质量,你自个心里没数啊?这是毒烟雾吸多了,把脑子吸坏了?一张“老照片”美媒镜头下的中国,那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带变的。昨天“发挥”最绝的,必须得是彭博社记者Iain Marlow这张,若非“小黄”“小蓝”太好认,还以为上世纪80年代“老照片”呢。下次记得把共享单车P成二八大杠,完美。这幅极具穿越效果的“作品”,得来挺不容易吧?毕竟长安街虽有专供骑行爱好者使用的封闭自行车道,但经过天安门前是不准停车的,捕捉下来也要费不少功夫。瞧瞧,天安门、摄像头、自行车、雾霾天……要素齐全,绝了!唯一影响它拿满分的,大约就是背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九个大字吧。很应景,符合当下全世界团结一致共同反美的大势。Iain Marlow应该是看不懂汉字,才会犯这种“政治错误”,下回记得换个懂行的来。不过,还有下回吗?要说这位Iain Marlow,长期关注美媒的应该不会陌生。对,就是号称“不遵守你们的规则,而且要摘树上水果”的那位,确实跟它名字里的“low”相得益彰。“low”同学一路专磕警车跟摄像头,暗示中国人民到处被政府监控,处于“水深火热”,急需美式“自由民主”拯救。我琢磨着,咱中国人民确实享受不到“零元购”的自由,更消受不起“枪击每一天”的民主。“low”同学入住威斯汀酒店时拍摄了大堂机器人,评论区立马出现“It’s spying on you”之类评论。洗脑的快乐有木有?美国人民这没见过世面,人均“二百五”的样子,我爱看。BBC记者Anthony Zurcher也不是吃素的,原始照片还碧蓝如洗,官方账号一发出来就“霾”了。啧啧啧,自带“阴间滤镜”。《华盛顿邮报》不甘人后,瞧布林顿这肤色,跟奥巴马有的一拼。瞅瞅人家西媒记者,都“卷”成啥样了?思想斗争的弦绷得多紧?北京天气好,可把人家给急坏了。或许,人家是想借“阴间”滤镜效果,来表达对布林肯此行成果的不抱期待?那还挺写实的。再看看咱们记者,毫无战斗力。不对,战五渣都算好了,不膝下生根,叫咱自己“反思”就不错了。咱不讲意识形态,人家处处讲意识形态。西方媒体在对外事务上,从来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讲个笑话:西媒客观公正、新闻自由,不受政府控制。万里见“爸爸”布林肯不远万里,赶在父亲节当天到北京,这份孝心领了。国务卿是美国决策核心“三人组”之一,级别对标中国国务院总理。不过咱总理刚飞德法,是没工夫见他了。只能辛苦外交系统的同志,先会会这不怀好意的“便宜儿子”。当年秦大使在华盛顿待了快两年,布林肯拿乔,不肯见人家一面。如今费劲千辛万苦巴巴跑来北京,就为了见秦外长一面,贱不贱啦?有趣的是,秦刚外长接见布林肯的会场,是一间两面全是玻璃的“透明”房间。这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布林肯住金茂威斯汀酒店,见面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人住不进钓鱼台,会谈地点安排在宾馆,这接待规格嘛,懂的都懂。BBC记者Anthony Zurcher透露,听到秦刚外长在寒暄布林肯的飞行旅程。这比卢拉访华还费时的环球旅行,确实值得好好聊聊。外长的“幽默”,希望布林肯适应良好。众所周知,背对门的是下座。中国乃礼仪之邦,从来都是客人居上座,上次津巴布韦总统访华也是如此。至于为啥偏偏布林肯不同,你说呢? 中国从不恃强凌弱,来者是客,大小国家一视同仁。但对于个别不懂礼数的大国,扇两耳光还是可以的。随布林肯同机抵达的那些不说人话的记者们,拍完照就被赶出会议室了。这是摆开架势,准备好好“教育”一番了。“墨镜哥”监军会谈现场,美方有位仁兄十分抢镜,全程墨镜就没摘下来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即兴给大家来曲《二泉映月》。开个玩笑,开始以为这哥扮“阿炳”,是为了方便眼珠子瞎转悠。毕竟美国佬面谈据说喜欢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借此判断对方说话时的真实想法。结果,这位“高调哥”竟是沙利文的亲弟弟,美国国务院副幕僚长汤姆·沙利文。如今在拜登政府中,沙利文家族已经有了自己的权力网。兄弟俩的配偶,也都在司法部和卫生部身居高位。美国政治门阀大行其道,没有亲属回避,裙带关系就是如此理直气壮。不愧是没有高考,上大学靠“推荐信”的神奇国度。布林肯费尽千辛万苦才来到北京,还得带上沙利文的“监军”。一举一动,都被“墨镜”后那双眼睛盯着,就问憋屈不憋屈?布林肯大概真有被架空的危险,不过也不是没机会扳回一城。反正头上已经够绿了,夫人外交考虑一下?反正旋转门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啥不能“交换”的?没有共识的“共识”会谈前,华春莹在推特上发文,希望中美关系回到去年“巴厘岛共识”。然而巴厘岛并无啥实质性“共识”,仅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12字希望。当然,最后美方一个字也没做到。回到“巴厘岛共识”?看来中方对会谈并未抱啥期待。而布林肯这次可是兴师动众,从机场到酒店,总共坐了24辆车,其中有4辆大巴,比好多元首访问带的人还多。然而五个半小时会谈过程中,西方随行记者并未更新任何实质性内容,甚至不清楚工作晚餐后,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即便如此,路透社记者依旧不改自嗨本色:“然而,我们在这里,全世界都在屏息注视着。”拜托,昨天新闻联播压根没有报道,连布林肯访华都只字未提,Who TM cares?在意的只有你们美国人,别他娘代表全世界,多大的脸?至于工作餐嘛,热爱拍照的媒体记者,一反常态无一人晒出来。盒饭or泡面,谁知道呢?上次安克雷奇,杨洁篪主任不就是吃的泡面么?会后通稿果然,以往中方公告的标准格式:先说中方说了什么,再说美方说了什么,最后总结一下。而这次中方公告里,没提任何一句美方说了啥。通稿里如果有对方内容,一定是说明中方认同对方这部分说法。既然没有,那就是两边谈了个寂寞,未达成任何“共识”。 中方通稿里的说法是,双方进行了“长时间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戎哥就不翻译了,请自行参考外交黑话。“客套话”挽尊当然,布林肯一行人浩浩荡荡而来,啥也没谈成,实在说不过去,总得给自己找回点“面子”。美媒称,双方就“记者签证”达成共识。差点没给我笑死,连拿来做做样子的环保都没有。而且,没记错的话,“记者签证”这事2021年就敲定的,当时说先等美方落实中方记者签证,然后中方再对等落实。显然,老美又放了鸽子。既然毫无信用可言,那还谈个锤子?最搞笑的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信誓旦旦称:“国务卿布林肯邀请中国外长秦刚到华盛顿继续讨论,他们同意安排互访。” 然而,中方通稿里只字未提“外长秦刚访美”事宜。记者问到此事,秦外长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搞了半天,啥都没定啊。布林肯这是迫不及待把咱外长的“客套话”当“成果”,广而告之了呗?秦外长这“方便”二字妙极,短期内是肯定不“方便”的,都忙得脚不沾地了。至于未来是否“方便”嘛,看美方表现咯。就跟咱们日常跟朋友说,有时间出来聚聚是一样一样的。好朋友真兄弟嘛,那是真的有,硬挤也得挤出个日子来。至于看了生厌的,那还是不见为妙。今天王毅主任抽空见了布林肯,依旧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截至发稿前,总书记终于见了布林肯,看样子王主任这场会谈,布林肯长了记性。带一堆媒体过来,阵仗搞得比总统访华还大,希望布林肯脑子清醒些,把握住不多的机会。看拜登那老年痴呆样,美国如今能出访的最高级别也就布林肯了。按过去,那得是国家元首待遇。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公众号:有理儿有面理 性| 揭 秘| 探 讨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