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百度文心大模型内测多项得分超ChatGPT;OpenAI等将向英国政府开放模型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图片来源:Pixabay
在上周举行的伦敦科技周上,英国首相Rishi Sunak透露,谷歌DeepMind、OpenAI和Anthropic公司出于研究和安全性考虑,已同意向英国政府开放他们的人工智能(AI)模型,使英国获得早期或优先访问权。这些科技公司拥有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一些滥用行为的担忧,例如作弊,以及制造和传播错误、虚假信息。根据Rishi Sunak的说法,英国的这项举措将有利于改善对人工智能模型的监察,并帮助政府认识到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此前,英国相关部门曾表示他们将对人工智能模型的问责制、安全性、透明度和其他道德问题进行初步评估。英国还承诺创建一个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工作组(AI Foundation Model Taskforce),初始投入资金约为1亿英镑(约合9亿人民币),并在当地时间6月18日宣布AI领域的专家Ian
Hogarth被选为该工作组的负责人,其重点任务之一是推进前沿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以备今年晚些时候首次将在英国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
6月20日,据《中国科学报》援引百度内部人士消息,文心大模型3.5版本已内测可用。此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已在今年5月的中关村论坛上透露,“文心一言”的“母本”将迎来3.5版本,当时距今不到一个月。
报道中提到,在公开测试集上进行的基础模型少样本(few-shot)评测结果显示,文心大模型3.5(即ERNIE 3.5)在多个测试集的得分超过ChatGPT。模型在AGIEval、C-Eval和MMLU这三种基准测试中接受了综合评估。其中,文心大模型3.5在AGIEval基准测试的总集、中文和英文测试集中的得分都超过ChatGPT。在C-Eval中文测试中,文心大模型3.5的得分也超过ChatGPT。但在MMLU英文测试中,ChatGPT得分比文心大模型3.5更高。从目前透露的测试结果看,文心大模型3.5的中文能力相对突出。(中国科学报)
至今为止,测量宇宙中星系间距离的方法仍依赖于传统的造父变星和天琴RR型变星的周光关系(亮度随时间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称其为标准烛光,也就是天文学家测量星系间距离的尺子。但恒星亮度会受元素丰度的影响,导致测量天体距离时普遍存在精度误差。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在6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利用双周期天琴RR型变星测距,可以将星系距离的误差降低至2%以下。
此前,天文学家想减少天体距离误差时,需要测量标准烛光的元素丰度,但依靠光谱测量元素丰度的成本较高。在这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利用天文台观测数据结合理论模型,首次发现双周期天琴RR型变星的光变周期与金属丰度存在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天文学家可以直接获得天琴RR型变星亮度的变化周期建立周光关系,而无需依赖恒星光谱信息提升测量精度。通过这种方法,天文学家可将星系距离的误差最高优化到1%。未来,我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升空后,它将联手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发掘更多双周期天琴RR型变星,有望利用这种新的测距方式绘制本星系群的三维直观图像,并获得更精确的哈勃常数。(中国科学院)
早在七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分开,演化出一些关键的差异,例如人类演化出更大的大脑并直立行走。只是,现有研究发现人类和黑猩猩基因序列上的差异很小,不足以让我们在特征表现出这么大的差异。而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的研究,发现了人和猿差异的关键基因。
这项研究利用名为CRISPRi(CRISPR干扰)的基因编辑工具,每一次沉默人类和黑猩猩干细胞中的单个基因,然后观察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是否正常。如果基因沉默使细胞增殖仅在某一个物种中立刻停止,说明这个基因对该物种必不可少。研究者发现一组细胞周期控制基因:当黑猩猩神经祖细胞失去这些基因时,细胞会停留在不分裂的阶段;而当人类的神经祖细胞失去这些基因时,细胞周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细胞仍会继续分裂。研究者认为,这表明人类的神经祖细胞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使人类有机会产生足够的细胞来发育出更大的大脑。此外,研究人员将红毛猩猩的基因与人类和黑猩猩(在演化树上更早与人类和黑猩猩共同祖先分离)对比的结果,同样表明细胞周期调控的变化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发生,这也支持了细胞周期调控中的变化有助于人类大脑扩张的观点一致。
· 工程学 ·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描述了一种受穿山甲启发的微型机器人,它可以用于在体内进行安全和微创的医疗手段。这一软体机器人或许能够有朝一日通过变形,到达难以触及的体内区域,如胃内或小肠。
磁性软体机器人和固体金属形态的机器人过去曾被开发用于微创医学手术,但其功能和安全性有限。而穿山甲是一种身上有角质鳞片,但可以通过把硬质鳞片组成重叠结构,从而实现灵活移动的生物。研究人员由此受穿山甲启发而设计了一款微型机器人,尺寸为1厘米×2厘米×0.2毫米,拥有重叠鳞片设计和按需加热、变形、滚动的能力。在实验室的概念验证实验中,这款机器人能够加热到70°C,可以在体内难以触及的区域进行癌症热疗或止血。此外,机器人能够通过消磁将负载物释放到组织中,因此也可以用于递送药物。这项技术可能会是有用的临床工具,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撰文:谭宇希、蒋泽华、栗子、王怡博
编辑:不周、栗子、王怡博
封图来源:YouTube截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