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人生之书: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他的作者是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却以口传的形式,留下了这部千古杰作。他是一位最普通不过的平民,尚未出家,却得到了禅宗五祖所传的祖师衣钵。他留下的唯一著述却被后世人顶礼膜拜,尊称为“经”,他,就是被称为“肉身菩萨”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的著作就是中国佛教僧人著作中唯一被称为“经”的《六祖坛经》。一代伟人遍读文史典籍,对于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情有独钟。1959年10月22日,他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谈话时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老百姓的。”他的秘书林克曾回忆:“主席很欣赏六代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一书,经常带在身边。他有几次向我谈及慧能,要我了解他的身世作为,读点他的学说。”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曾把它列入中国人必读的九本书之一,与《论语》《老子》并列三足鼎立的尊贵地位。他指出:《六祖坛经》乃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宋朝两代理学家之语录,也是受了此影响。只有慧能《坛经》能称为“经”,此亦是佛门一大大变例。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在谈论《六祖坛经》时说的: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比如《六祖坛经》,中国人蕞好的人生教科书之一,是人生必读书。读不懂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读过,完全懂不可能,但将来遇到人生困境,这些话总会想起来。前几年,清华、北大的领导各自邀请几十位国内知名教授给本校学生开一份大学生阅读书目,非常巧合的是,两校邀请的教授都把《坛经》列为大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倡导当代的年轻人,也应该读一读《六祖坛经》。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简化的说法,并不是说一定得等到那个年纪才去读,只要你识字,随时都可以,而且越早读越好。以《坛经》为例,无论是否理解,都应该尽早读一读,定获益匪浅。
根据《六祖坛经》的记载,慧能本姓卢,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和母亲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偶然听人诵《金刚经》,有悟。公元672年,六祖辞别母亲,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在惠能进寺八个月后,有一天,五祖召集门人,命人各呈一首偈语,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在廊上写了一偈:五祖看到后说:“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随后略作赞叹,让大家念诵。惠能见此偈后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他请人在神秀的偈边写下:五祖看到惠能此偈,心中震动不已,但不露声色,用鞋子将偈擦去,对众人说:“此亦未得了。”就叫他退下。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米熟了没有?”惠能答:“米熟久矣,犹欠筛哉。”五祖以杖三击碓石而去。惠能会意,三更来到五祖房中,五祖给他说《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彻悟,说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于是,五祖就付衣法给惠能,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念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这年正月初八,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在那里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因“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僧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六祖一语道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知道此乃五祖传人,请为上座。后来六祖离开法性寺,北上到韶州宝林寺(今韶关南华禅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宝林寺,六祖传教说法长达37年。他的言行后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法宝坛经》。由于历代辗转抄经,《六祖坛经》的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也有所不同。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版本很多,今天给大家推荐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小楷珍藏版六祖坛经》,融书法、版画、经文、白话解读为一体,堪称“蕞美坛经”。该书收录了明万历35年(1607)刊刻的小楷《六祖坛经》写本,此版本由契嵩本而来,字字庄严工整,书法和文字相得益彰。配合手书来读这部《六祖坛经》,可使人氤氲蒙蔽的心灵豁然开朗。每一品开头都有一幅精美的版画,栩栩如生,还原了经文中的相应情景,和手书相映成趣,可以引导读者深入经文的意趣。还对每一品都做了简要的题解说明,读者可以通过题解说明,提纲挈领地迅速了解每一品的经文大意和宗旨,从而更好地阅读、领悟经文深义,契入禅宗妙理。再加上准确、流畅、通俗的白话演绎,让这部《小楷珍藏版六祖坛经》真正成为一个零障碍阅读本。书中有逐字逐句的白话演绎,即使古文零基础,或者对佛学,对禅宗也一无了解的人,也分分钟可以契入禅宗妙理,体悟禅宗智慧,认识人生宇宙的真相。读《六祖坛经》,推荐就读此版本。好读、静雅,禅意十足,自读、赠人皆可。史上最美小楷《六祖坛经》,让您走入禅宗顿悟的神奇之门!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一生遇法、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引导弟子的言教。
被视为佛学禅宗的无上宝典,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可贵依据,开启了宋明两代理学思想,是蕴含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重要典籍。从修行意义上说,《坛经》开显的方法,能使我们以蕞快速度开启内在智慧,亲见本来面目。换言之,这是一条修行捷径,故称顿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六祖坛经》共十品,分别为行由品、般若品、疑问品、定慧品、坐禅品、忏悔品、机缘品、顿渐品、宣诏品、付嘱品。第一行由品是惠能大师自述身世,并讲述从听闻《金刚经》到求法、得法和弘法的经历。六祖说法一开始就提出全书的总纲:“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启示我们,学佛习禅并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要向内寻求,了达本来清净的自性。第二般若品是惠能大师开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法义:“若识得自性般若,即是见性成佛”。提出众生当前心性,即是般若真空,若能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般若即生,故修行必须“自识本心,自见本性。”第三决疑品是惠能大师解释为何梁武帝建寺设斋却了无功德,并揭示了在家修行的方法。惠能大师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他并不是劝人不要出家,而是提醒众人不要执著于外在的形式。第四定慧品集录惠能大师开示“定”和“慧”的法义,并强调“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禅宗认为佛性人人具有,智慧人人可有。只要运用智慧,就能见到佛性而成就佛果。见到佛性并不是离开智慧谈戒定,也不是离开戒定谈智慧,重要的是要定慧等持。第五坐禅品记述大师开示修习禅定的妙义;第六忏悔品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和“无相忏悔”;第七机缘品讲惠能大师得法后,与八方人士结缘,随缘普度众生。第八顿渐品说明“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还有第九法品、十付嘱品……“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参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着烦恼、压力和苦闷参悟透了,让人看到人生境界的真实体现,在生活中不断修行,渐渐看清生命本相。作为唯一一部中国佛教代表作,入选为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它的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深入浅出的文字,足可成为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箴言和座右铭。史上最美小楷《六祖坛经》,让您走入禅宗顿悟的神奇之门!我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境随心变,向外求不如向内心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