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医疗打造首款消化道内镜手术机器人,助力消化道ESD早癌手术全面普及
没胃口、进食不畅、腹胀、便秘……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让我们的消化问题频发。然而,这些看似常见的症状,其实都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征兆。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十大高发癌症中,消化道肿瘤就占了5个席位。近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死亡病例约100万,近85%的患者在确诊时即为中晚期,治疗费用巨大,社会负担沉重。
另据2023年3月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信息显示,中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40%,每年因消化道肿瘤死亡的人数几乎占据了所有因肿瘤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消化道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
传统ESD手术依赖医生经验,
操作难度高、学习曲线长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针对消化道癌症早期治疗的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其可以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切除,因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好,现已成为消化道早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然而传统ESD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学习曲线长,受限于消化内镜的结构,医生无法在完成病变组织剥离的同时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牵引。这就导致了ESD手术严重依赖医生的个人技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手术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资历尚浅的医生而言,在进行ESD手术时,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操作来保持黏膜层视野清晰,这不仅降低了手术效率,延长了手术时间,还可能会增加穿孔、出血等风险。
ESD操作步骤
临床中亟须一种安全性高、易于操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改善ESD的操作流程。针对以上痛点,ROBO医疗数年磨一剑,推出了ROBO医疗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操作系统。
微型连续体柔性机械臂方案,
助力医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手术
ROBO医疗是全球消化道领域手术机器人的先行者。秉承着让产品更好地符合医生的临床需求的理念,ROBO医疗围绕ESD手术的临床痛点,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坚与积累,研制出了世界上首款ESD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同时该系统也是我国第一款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经消化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系统。
ROBO医疗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操作系统
ROBO医疗基于世界领先的柔性臂技术,通过增加一只直径不到3mm的柔性机械臂,为消化内镜医生提供了临床的“第二只手”,帮助医生“化繁为简”,以实现传统手术中无法完成的病变组织的提拉、牵引、推升等操作。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基层的损害、降低了手术风险、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拓展了手术范围,便于更多医生又好又快地完成ESD手术,惠及更多患者。
与传统手术机器人不同,ROBO医疗研发的辅助ESD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 不改变传统内镜结构,附加在传统的内镜之上,拥有额外的自由度;
2. 不改变医生操作习惯,独立的控制机械臂可做提拉等操作配合ESD;
3. 对传统内镜具有普适性,对传统的内镜兼容可为不同的品牌定制化设计;
4. 价格优势产品易推向市场,医院不需要额外购买定制的内镜设备,降低医院采购成本。
同时,该系统拥有更智能化的操作界面以及更直观的操作反馈,医生和护士通过短期的训练即可实现对设备的灵活操作。通过该系统的辅助能显著提高消化道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新手医生的学习曲线,实现从传统ESD手术到RA-ESD(机器人辅助的ESD手术)的升级迭代。
目前,ROBO医疗已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促进手术机器人乃至医疗机器人的科研发展、临床应用与产业落地,真正实现让医疗无界的宏伟愿景。
多方利好共振,
ROBO医疗发展再提速
随着我国胃癌、食道癌、肠癌每年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2018年启动了“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计划每年筛查1000万~2000万人,在2030年实现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率提高到20%。
ESD手术作为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杀手锏”,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ESD手术量约为40万例/年,并保持20%的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60万例。
医疗手术机器人在精度、稳定性、力量、耐力等方面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对专业度要求极高的医疗领域应用前景极好。近年来,国家颁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鼓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并加快和简化了创新医疗器械的审查和批准,对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在今年五月初,ROBO医疗也获得了由泰鲲基金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政策支持、市场扩容、资本赋能、自身研发实力强劲……多方利好共振下,ROBO医疗亦将乘风而起,让更多患者享受优质医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