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才发现,读了这些专业都会后悔?
最近,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始高考志愿填报了。是学校重要,还是城市重要?要选什么专业才能“避坑”,就业好呢?我们也曾经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几周前,我们做了一个调研,问问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家,回头看,是否还会推荐自己就读的专业,对专业的看法会有哪些变化。
那么,进入工作后,你还会推荐你的专业吗?你对你所就读的专业又有哪些改观呢?
我们精选了部分留言与大家分享,或许你能在大家的经历中收获不同的看法~
Rango 工作3年 法律
推荐,法学就业的方向还比较多,毕竟有法考这个天然的门槛在。
它让我的决策和看问题的角度更谨慎更理性了。
老莫 工作24年 电力系统自动化
推荐,作为技术性工种,在中国,该专业随着国家的发展并没有变成夕阳产业,还有发展的空间。
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相对来说还是讲专业性,讲个人奋斗的,受其他干扰会少一些。
喵呜 工作9年 汉语言文学
不推荐,考公竞争太大,体制外需求很小。
读了汉语言专业后,整个人都变得文绉绉的。
一麻 工作8年 旅游管理
不推荐,因为就业面窄、且学科差,别人瞧不上。
不过,旅游管理让我的社会性变得更强。
Aaron Lau 工作10年 地理科学
如果是爱好那么建议选择,如果是为了工作,那不建议选,就业面太窄,考公以及就业都比较窄。
我从这个专业里学会了统一辩证的思想,明白了任何事都是辩证的统一。
王先生 工作3年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某些人值得推荐,某些人就不值得推荐。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在变,我觉得自己改变的因素不在于其他,只于自己的三观和性格以及自己的阅历和感受等。
小可爱 工作6年 社会工作
我读的是社会工作,但我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我毕业后做的是人力资源工作,俗称的HR。如果只是简单的从经济收入来看,想赚快钱的不建议选择这个专业,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热情,善心,有爱,不忘初心的意志支撑坚持下去的职业。但如果想对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想通过自己的小小举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一丝光亮,可以考虑这个专业。
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让我更懂得如何思考自己,思考与身边人的相处,多层次的去关注这个社会,关注底层群体,关注社会制度的合理,让我的视界变宽。
玄逸 工作4年 民族学
进入工作后,我还是很推荐别人学民族学的,他能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思维方式和一些实践上的指导!并且很有用。
娜姐 工作10年 人类学
现在工作内容跟专业一点都不相干,但是我还是推荐这个专业。
它提供给我一种综合能力看社会。其实我觉得一切人文学科都是如此,说它没用好像真的没有实际产出提供给社会,说它有用倒是有一点,就是让我们有大局观看待一切社会问题,改善我们看人看事的心态。
以前的我貌似没有什么精神内涵,现在的我已是云淡风轻的内心安宁的人。
啦啦啦 工作1年 采矿工程
不太推荐,工作环境不好。
不擅长但喜欢 1年 社会工作
不推荐,因为干这行工资不高,费脑,需要对工作的认可、激情。
潘乐乐 工作5年 预防医学
因人而异。
读这个专业需要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好运气才能找到对应工作,公卫专业对口招聘并不多。
一985拖后腿的本科生 工作7年 生物技术
不推荐,因为本科不好就业,研究生博士又太难读。我现在从事的就是和专业无关的工作。
娆 工作1年 经济学
不推荐。
读完这个专业后,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总是会不自觉的用经济学思维,是理性化的。
但我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经济相关的职业,而是进入了媒体,我的工作要求我有一些人文关怀,我的经济学知识几乎无法用上,经济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我的文字变得不那么有文采。
不过,我还是喜欢经济学的,也仅仅是喜欢经济理论,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相关的职业。
小米 工作3年 园林技术
很矛盾,这个专业在三线小城市不太好找工作,发展受限制。如果要学习这个专业,要做好不在本地工作的准备。
但因为喜欢花草,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又更加了解自己的热爱,也无悔了。
老师 工作18年 地理学
推荐,越做越喜欢,收入也不错,人生也很精彩。
灰灰 工作5年 社会工作
进入工作后,我推荐我的专业,但我不推荐大家进这个行业。
首先是生存生活问题,行业整体的薪资待遇偏低,单靠情怀很难生存的。
其次,专业所学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的空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容易有落差(虽然专业所学对自我成长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可以做更多选择的时候,得认真做规划,多做尝试。
这个专业让我更能体察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也能更好地去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同。
谢工 工作4年 工程管理
“非常推荐”。
因为非常锻炼人。
让我从小白脸变成了油腻老头。
匿名 工作5年 风景园林
不推荐,求学时间长但工资低。
带给我一个永远是社会底层的职业——乙方。
怼怼 工作7年 公共管理
进入工作还是推荐这个专业,它提供给我一种长远的思考维度,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思维,不被困于现有的烦恼。
它让我考虑事情的角度更有战略性,懂得运用整合各类资源,更能沉得下心,朝自己的既定目标去努力。
Ivan 工作11年 主修档案学,副修生物科学
不做主动性推荐(大潮流是劝退)
但我觉得如果当初读了当时流行的热门专业,可能在认知和思想的角度,我无法自我发展得像现在这样快速以及自洽。
在档案学专业受到了比较系统的社科训练,专业课涉及信息管理、文书学,信息计量,社会学,政治制度史,经济学等等,基本上在大社科领域的每个方面都有一个导论性质的学习和理解,帮助自己形成了分析和社会的结构化思考框架,既有很侧重“道”的层面的经济、社会学、制度史、信息档案管理这样的理论性课程,也涉及很多培养通用职业素养的技能性课程比如文书学(其实就是非常专业的公文写作了)、spss、信息计量这些侧重“术”的课程。
让我形成从一进入职场就在通用的,所有人都看得见的表面功夫上体现出“非常专业”的特点,对自己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几年的专业熏陶形成的信息观念、社会记忆、知识管理意识等等更是帮助自己无论处理日常个人事务还是工作事务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无论是不是直接从事档案和信息管理工作,任何工作和生活本质上都是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利用,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主修专业对我的意义是教会我生活,而再往深处思考,对信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对权力的掌握,这个意识我觉得专业学习让我早别人很多年理解到其精髓,也正因如此,坚持信息公开、知识共享的时代和服务我也认为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副修专业生物科学其实是我自己的业余兴趣,我并没有坚定的想成为生物学家的念头(但我也不排斥生命科学研究),但是学一学的兴致还是蛮大的,自我对其定位是“把玩”,系统的生物学的学习除了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对生命、乃至复杂现象的理解,生物学被称为离社会科学最近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又不是经典物理体系能进行解释的,在学习过程中充斥着不简约、难以量化、不确定的现象和事情,看上去是那么的“不科学”。
但是也恰恰是其这种“不科学”我认为对我充满着吸引力,在我看来,这种“不科学”恰恰这也表现着多元、平等和自由的终极价值,也更让我坚信,人是自由的这个终极命题,让自己至少在内心里,避免了被“大多数”、“主流”这样充满着“牛顿的科学”味道的观念所裹挟,获得内心状态的平稳。
不难发现,不少人都认为在大学里学到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
其实工作后,我甚是觉得年轻读书时,总念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颇为有道理。读了技术型的理工科专业,要自己实操,积攒经验。读了所谓“无用之学”的文科专业,更得自己提前规划,提升职业竞争力。专业只是个人发展的起点,但绝对不是终点,更不是决定点。太多的案例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专业对一人的影响越来越小。
总言之,不困于专业之中,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才是人生选择的法宝。
希望我们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充满活力的,更成熟的自己,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收获我们想要的职业生活。
编辑:Wend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