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新疆被挤爆了,不如去四川的这个隐世秘境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偏远之处,往往能寻觅到不一般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图文|熊昱彤
德格和石渠这两个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北角,同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这里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是四川省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地区之一。
而偏远之处,往往能寻觅到不一般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德格隔金沙江与西藏相望。冰雪皑皑、群峰壁立的雀儿山把德格县划成了高山峡谷和宽阔河谷的两大地貌。
雀儿山东麓那突兀高耸的冰川下面,有一个冰清如玉的圣洁仙境——新路海。新路海当然不是海,它其实是个冰蚀湖,由冰川掘蚀而成。雪山群峰簇拥着波澜不惊的一泓静水。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云杉,暗绿色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发出莹莹的绿光。
在新路海湖边,巧遇五位来自青海玉树的僧人。自在观景的僧人,与天、地、山、湖契合成为一幅和谐的画卷。
新路海湖畔水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玛尼石块。石刻的红色、绿色、黄色、金色“六字箴言”辉映着波光粼粼、雪峰皑皑。
德格不仅有安详美丽的绝世风光,更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区。提到德格,人们马上会想到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南派藏医药也发祥于德格。少有人知的是,德格还有一个手艺人的乌托邦,那就是在整个藏区都享有盛誉的手工艺之乡——麦宿。在这里,藏族传承千百年的民族手工艺瑰宝被悉心保护,发扬光大。
在麦宿,人人都是工匠艺人,他们做金银加工、铜铸佛像、黑陶、土陶、裁缝、编织、唐卡绘画,无所不能。
德格也有甘孜州数量最多的寺院。不管是驾车翻越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儿山公路,还是穿越平坦宽阔的河谷和陡峻险要的高山,你随时可以见到飞扬的经幡和巍峨耸立的寺庙,遇见虔诚朝拜的信徒。
德格县八邦寺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康区的主寺,深藏在一个山谷的尽头。从公路拐进一条小路,沿着一条激流一直走入峡谷,头顶峭壁林立,山雾萦绕,植被茂密。小路一直往峡谷深处延伸,好多次似乎已到“山穷水尽”之时,仍然没有到达八邦寺!不禁感叹如此神山秘境,当年的信徒来此地建庙修行,该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还没到八邦寺,却被村口一组白塔下的人群吸引。她们在转经、休息、聊天,见到我,露出了淳朴灿烂的笑容。
从德格县前往石渠县,路过竹庆。竹庆是德格县下辖的一个镇,镇外有个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竹庆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传承寺院之一,在藏传佛教中颇有影响力。
竹庆镇只有一条街,街上有几家旅店和饭馆,光顾的多为两条交叉公路上的过境旅客,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川西小镇。清晨,从旅馆四楼窗口能看到远山朝阳初染,街道上还没有行人,阳光中充斥着浓烈的烧垃圾的味道。
没想到在冷清的竹庆小镇偶遇一场热烈的藏式婚礼。
离开竹庆镇,开上公路,突然发现路边停着一长串车子,足足有三四十辆,还有许多身着盛装的人在此集结。原来这是一个婚礼车队,男女老少宾客亲友都装扮一新,正在等待新娘子的车。
这么难得的体验藏族文化风情的机会,不期而遇,就像从天而降!二话不说,赶快调转车头,我们也加入了迎亲的车队。
车队打着双闪,一路开进了竹庆镇边的一个村子。穿过泥泞坑洼的村路,东拐西拐,进了一个大空场,有个藏族汉子在指挥大家停车。下了车,呼啦啦的人群走进一个宽敞的院子,新娘的车也刚好到了。
院中间燃起了煨桑的青烟,新郎的舅舅(藏族舅甥关系特别紧密,有舅舅如父之说)站在车前,一个高大俊朗的司仪,手捧哈达,高声对着舅舅颂唱着祝福的话。唱诵的内容我完全听不懂,后来经藏族朋友“翻译”,大意是天生地造、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你家的姑娘来到我家不会吃苦……新娘和伴娘被迎接下车,一行人手捧哈达,绕着煨桑堆转圈。
婚礼中必不可少的是宗教仪式。新人和亲友跪在一排僧人面前,由法师用柏枝沾水祭祀天地神灵,挥舞枝条为新人诵经祝福。
婚宴正式开始了。众亲友进到临时搭就的帐篷中,一排排长案已经摆好,长案上摆满了各色油炸或新鲜的果子。客人席地而坐,喝酥油茶、吃酸奶。有穿着漂亮礼服的青年男女穿梭进入,端来新蒸出来的馍,拎着酥油茶壶给客人添茶。
院子里为办喜事搭起了帐篷“厨房”,一口口的大锅烹出各式茶点。这碗里盛的是酥油煮人参果,上面撒上白糖。黄澄澄的酥油完全渗入了人参果,吃起来有一股甜甜的浓香,是藏区特有的一种甜食。
院子里一边棚子里是新郎家亲戚,个个都是英武的康巴汉子;
另一侧棚子里是新娘家的客人,其中好几位俊美的姑娘特别引人注目。
正屋里,新娘新郎端坐窗下。我问身着金色礼服、水绿色衬衣的新娘“你多大?”“三十”,她答道。颇有些让我惊讶。再看,屋角一个儿童车里,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大约一岁左右,正在往嘴里填各种吃的。一个竹庆寺的师傅告诉我这里的风俗是先生小孩后结婚,有条件的就补办一个婚礼。
婚礼热闹而简单,一个多小时,婚礼就结束了,客人们陆续散去。
客人们用哈达和人民币随份子
金沙江最大的支流雅砻江进入四川后,从石渠的丘状高原流过,河床宽浅,水流漫散,江水回旋冲击成平阔的大沙滩。从川西的深山峡谷、急流险滩一路走来,进入石渠,马上感觉到四周的景色大变,天地豁然开朗,起伏的缓坡上绿草蔓延,颇有些青海草原的味道了。
石渠县的游牧人家逐水草而居,秉着自由的天性,四方迁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游牧的人多住在帐篷里,石渠的大黑帐篷在其他藏区已不多见。这种用牦牛毛织造而成的帐篷,抗寒防雨,帐篷里面透出天光点点。外面的彩色阳伞、主妇的高压锅、孩子的可乐瓶子,都提示着日新月异,而不变的唯有信念。
没想到,在石渠居然又赶上了当地的一场林卡,体验了一把草原上的嘉年华会。
“过林卡”是藏族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类似内地的郊游野餐聚会。在冬长夏短的高原,草木葱茏、阳光明媚的日子格外珍贵,温暖明媚的天气于是变成了节日。热爱大自然的藏族人,纷纷约上家人和朋友,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带着各种吃食,在草地林间湖边吃喝玩乐,纵情欢歌。
看见我拿着相机,一个身穿湖蓝色藏袍的小姑娘径直向我走过来,带点“命令”的语气说:你去给我姐姐照相!她是老师,今天过生日…… 姊妹俩在草地上摆出各种pose,小姑娘还不停地提醒我:“你一定要拍好啊!”率直得可爱!
一个身穿藏袍、马靴的小姑娘,浑身带着几分英武。她大方地在我面前作出各种帅气十足的表情,后来还拉来了她的妹妹和舅舅。
人群中,唯有这个男孩看上去对热闹的场面了无兴趣。
附近寺院的僧人也来过林卡,场中欢快舞蹈的人据说是寺院中的觉姆。
石渠的平均海拔为4200米,比拉萨还要高600多米。9月中旬的石渠,早晚须穿薄棉御寒。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愈发凸显出这里浓郁神秘的宗教文化氛围。
石渠县的松格玛尼石经城始建于格萨尔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长方形的石头城是由一层层的刻有经文的玛尼石板堆砌而成。石头城没有任何框架支撑,也使用灰土粘合,历经千年岿然不动。高原上的风吹过来,一阵阵,风沙起处,是转经人不屈不挠的身影和坚定的脚步。
石渠县还有另一座著名的石经墙——巴格玛尼石经墙,仿佛草原上一道绵延伟岸的长堤。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
(本文所有图片由作者于2021年9月拍摄于四川)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