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读研!怎么写论文、搞科研,这本书手把手教你
为啥想写这本“读研秘籍”呢?有几层原因。
一是从读硕士、博士6年到2003年来复旦工作,从自己跟导师学着做科研、学着指导学生到独立带学生做科研;从一个人做科研到现在有一支团队;从论文署名的“一作”位置慢慢排到最后。不知不觉,我在科研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余年,形形色色的经验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感觉还是值得分享的。
二是现在这个时代与2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丰富了,另一方面机会成本也上升了。似乎不读个研究生,在就业或从事科研工作方面就有可能不太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未来的上升空间也相对变窄。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读研、读博的时间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呢?又有哪些方面容易被忽略呢?可能很多人对研究生要“读什么”存在误区,如本科生对自己读研的学习和科研习惯养成上的误区、研究生读研期间的时间分配误区、家长和社会对研究生读研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甚至导师本身可能也存在对研究生培养的定位误区,等等。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碰到过的各种问题和找到的解决办法,以及我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分享出来,避免读者走入误区。
三是定位。目前市面上有关读研的书籍并不少。有些书更关注科技论文的写作,却忽略了研究生生涯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团队合作等。也有些是国际上著名学术专家写的,要么是从国外研究生的角度来写的,不太适合中国国情;要么是视角过于高屋建瓴,很多导师、学生即使原封不动地重复其经验,都有可能会画虎成狗,学不到精髓。所以,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定位在适中的科研水平,并尽可能完整覆盖读研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读了这本书后,能真正用到里面的经验。
四是写作手法。多数读研的书形式比较严肃,像一本教材。这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降低了读者想读这类书的渴望。所以,我尝试着把这本书写得尽可能通俗、有趣,甚至会多加入一点儿幽默感,有的章节还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讲述的。同时,我也注重在内容方面有理有据,介绍了不少发生在著名科学家、自己或朋友身上的科研真实经历,以便读者能知道其中的道理或经验都是切实可行的。此外,我的写作态度也十分认真。作为仍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写科技论文是我的基本功。所以,我也很自然地用写科技论文的习惯与态度来写书,确保书中内容逻辑合理、无明显漏洞。这样一来,如果读者愿意把这本书当作茶余饭后、睡前催眠的读本来读,就能顺便帮其提高读研的能力。当然,如果真能达到这效果,那这本书就真正成为“秘技”和“秘籍”了。
五是平衡。我对我的科研水平有很清楚的认识。在科研上面,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但从做科研、指导学生、申请项目、维护家庭、保持爱好等方面综合来看,我自以为做得还算比较均衡,没有顾此失彼。所以,如果有希望从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和从事科研的学生、导师,不妨阅读本书,也许可以从书中找到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书分为30篇,大致包括了时商的意义和误区、想象力的培养、研究生需要的科研特质、导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条件、讨论班和做报告的作用、在科研团队里每个人的角色、论文的完整写作技巧、如何形成创新思想、学术合作的形式、研究方向的选择、心理状态的调适、好奇心的培养、师生关系的处理、低效科研的避免、科研与爱好的平衡、研究生毕业后的方向选择,等等。我期待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让读者完整地了解读研生涯的每个细节。
张军平
本书作者张军平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这本书凝炼了他多年来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他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亲身体会。
全书以故事体而非教材的形式,加上风趣流畅的文笔,全方位阐述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激发、培养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
全书为16开软壳平装,图文结合,油墨清晰,适合硕、博在读研究生,以及想了解研究生学习,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的人群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