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无路可走?
1312个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不至于吧。
最近,一直刷到广州限行电动车的内容,看起来反对者居多,甚至扯大旗表示:
让老百姓无路可走。
这种民粹叙事,夸张了吧。
看了下报道:
截至2023年3月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322万辆(媒体估算实际数量超过500万辆),已远超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也对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和管理等产生了极大冲击。
很简单的逻辑:
电动车的数量和运行已经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违章超速和乱停放更是给管理增加很大成本。
说实话,汽车限行不奇怪,电动车限行还挺新鲜的。
几点看法:
1、承载能力
看数量的话,广州汽车保有量300万左右,电动车已经500万量,1800万人口的城市,800万辆交通工具,基本上两个人一台,确实超出承载能力。
看到有人搬出路权的说法。
可是要知道,广州小汽车2018年就限行了。
2、治理成本
电动车的治理成本远高于小汽车。
个人对电动车的体会,基本上在没有辅警执勤的路口,总有个别电动车是不管红绿灯的,特别是大爷大妈,逆行闯红不在话下,反正即使撞到他们麻烦的也是司机,特别肆无忌惮。
我没有说骑电动车的人就习惯于不遵守交通法规,但确实违规成本和违规几率都不能同日而语。
而且电动车基本没有门槛,购置门槛,驾驶门槛,骑电动车应该也不需要考证考交通法规吧,骑上就走,有的人连牌都懒得上。
真的要按小汽车的标准去治理电动车,光上牌这一件事情,广州有200万无牌电动车,请问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行政成本。
更不用说给电动车划专用的停车位,根本不现实。
3、公共交通
还有人说,电动车限行就是让老百姓无路可走。
这有点夸张了。
给大家看个例子:
全世界论交通拥挤,就没有哪个地方能比上香港的:
香港650万人,只有75万机动车,差不多10%,而广州差不多是50%。
大家去香港就会发现,香港交通非常便捷,根本不存在老百姓无路可走的情况。
什么原因?
就是公共交通发达,地上双层叮叮车来回穿梭,地下港铁线路如同毛细血管,不管去哪里,公共交通全覆盖。
香港人口虽然密集,环境也很恶劣,但是交通,内地还是无法比拟,特别是我曾经北漂过,更加深有体会。
最后,有人甚至有媒体质疑广州的治理水平,认为是一刀切。
我觉得是这样,把事实摆一摆就明白了:
1、城市承载能力不足
2、治理成本无法承担
3、公共交通比较发达
如果广州没有做好公共交通设施,比如公交车和地铁的承载能力不行,站点分布不够合理,这时候贸然把电动车限行,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但是如果广州公共交通很发达,而市民只是图方便,即便在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的情况下,还是认为限行不对的话,我觉得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我知道,这种观点肯定不受欢迎,但是我建议大家理性思考,不要陷入民粹叙事的陷阱。
利益相关声明:我不骑电动车。
就这样。
另外,最近两天,大家都在关注一个经济学家的发言,连他去年的几篇文章今天都刷屏了,他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比日本30年前面临的更复杂,日本当时主要是2个,中国现在有5个,而且是同时发生的,这个发言有可能很快看不到,中产计划聊一聊,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