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他的姓氏太伟大了,然而要巨大的努力才配得上

他的姓氏太伟大了,然而要巨大的努力才配得上

公众号新闻


《爱乐》2023年第7期

「巴赫世家的繁盛时代」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插图:老牛)


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三子。早年从其父学习音乐,1740年到柏林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键琴师,1767年迁居汉堡任职。巴赫一家从事音乐者众多,为了便于区分,他常被称为“柏林巴赫”或“汉堡巴赫”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TPG/alamy 供图)


巴赫和第一任妻子玛丽所生的埃马努埃尔(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是位真正的传世作曲家。六岁时丧母,他就跟着父亲和兄长弗里德曼,在继母安娜家生活到成年。后来,他跟弗里德曼一样读完了大学,不过所学的法律并没派上用场,他继续当职业音乐家。他当时24岁,已经获得了推荐,在柏林的普鲁士宫廷,也就是未来的腓特烈大帝那里拿到了工作机会。


在托马斯教堂任乐长的父亲老巴赫去世后,看似埃马努埃尔理所当然子承父职,其实并不。老巴赫跟教会关系不好(更荒谬的是身后被教会认定为“平庸”),埃马努埃尔觉得自己落后在起跑线,恐怕拿不到。若干年里,他断断续续申请过一些教堂职位,有时还跟弗里德曼竞争同一个(发生不止一次,结果是两人都没拿到),但最终并没有成为正式的教堂音乐指导。

可能算是因祸得福,他在柏林一住三十年,以为普鲁士宫廷服务为主——雇主是长笛爱好者腓特烈大帝。他按要求,每晚七点到九点“到岗”,为大帝排练私人音乐会或者弹伴奏。总之还是十分幸运:他不用做教堂琐事,甚至也不是全职的宫廷音乐家,享有很多自由,所以能集中精力写自己的音乐。讽刺的是,他在宫廷里天天带人排练音乐,却往往不是他的作品,而大多是匡茨,也就是大帝的长笛老师所作,埃马努埃尔自己的作品则并不太受欢迎。他除了写各种体裁的作品以外,也作为键盘炫技大师随时演奏,在宫廷里的器乐演奏者中收入最高。此时的柏林,音乐和文化发展很快,乐谱海量出版,别忘了这个时期包括了七年战乱。当然宫廷音乐也有着鱼龙混杂的乱象,由于音乐会极多,不好好排练就仓促上演也是常事。这种泥沙俱下的状态,从正面看也是一种生龙活虎,柏林音乐文化就如此成型。


《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的长笛演奏会》,1850—1852年,德国阿道夫•门采尔绘。在波茨坦圣苏西宫举行的音乐会上,腓特烈大帝演奏长笛,伴奏的乐队中,弹奏键盘乐器的是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TPG/alamy 供图)


埃马努埃尔也深受战争之苦,曾经在俄军侵略柏林的时候逃往两百公里以外的学生家——此地是当时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故乡,所以比较安全。假如身处现代,战乱中的经历不知会留下多少日记、博客和种种口舌。但在一篇简要的音乐家生平里,我们只读到他此时开始撰写著名的《正确演奏键盘乐器的真正艺术》。出书并非偶然,埃马努埃尔一直喜欢写文章,在当时的圈子里是个“音乐公知”,并且兼做出版商,做自己的书。注意,另一法国大师拉莫也写过几部关于和声的论著,埃马努埃尔一定知晓,但决定另辟蹊径——书中也多多少少流露出对“法国人”的不感冒。而这个时代的欧洲音乐还没发展成理论、指南满天飞的状态,音乐都是用作品说话。不多的几本论著中,埃马努埃尔的这一部可以说是克莱门蒂等人教学的先驱,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代钢琴逐渐兴起。即便当年贝多芬教车尔尼,还提到“一定要让他按《正确演奏键盘乐器的真正艺术》学习”。他的指导并不限于如何弹奏,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声、乐理与演奏的结合,以及装饰音背后的道理,并收集了大量例子来佐证。这也是他在家族中的特别之处,他有那种伟大教师的理性和犀利的直觉,真心喜欢教学。


莱比锡的巴赫档案馆中埃马努埃尔的一份早期音乐手稿,这部早期作品是埃马努埃尔1731年在莱比锡所写


至于老巴赫对儿子们的影响和压力,则一言难尽。较深入的研究者都会提醒人不要把巴赫儿子当作巴赫的重复和附庸,原因显而易见。历史学家伯尼(Charles Burney)则说,“他(埃马努埃尔)到底怎样形成自己的品位和风格,后人很难追踪。显然,不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Present State of Music,1773) 而埃马努埃尔呢,虽然跟父亲早已大相径庭,但还是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巴赫儿子,对父亲声誉的捍卫、作品的整理不说,居然胆敢跟老巴赫一样,用了许多建立在B-A-C-H上的和声进行!如果硬要比较,弗里德曼和埃马努埃尔虽然都经过大量的对位训练,但写的对位作品都没有父亲的味道,各声部都有点硬拗模仿之感,没有老巴赫那种规则之内的随心所欲。而老巴赫下手就写大型宗教合唱,每礼拜的康塔塔“倚马可待”并充满传世杰作的本事,这些天才儿子谁也比不了,虽然这几兄弟各自都写了大量声乐作品——埃马努埃尔写的一些清唱剧,当时还是莫扎特指挥的。老巴赫的受难乐仅存三部,埃马努埃尔则写了二十一部,从而有了他名下的《马太受难曲》。他留下的复调声乐作品其实很多,不少都是近年才整理好。在较好的作品中,他也没有老巴赫的整体性和精准的全局控制,这也许是缺点,也许只是“特点”。他和弗里德曼都有段落中的闪光,总体则很难捏合得均一。有趣的是,许多研究者认为埃马努埃尔比老巴赫更像一个“博学的音乐家”,更有知识分子气。他阅读广泛,教养很高,跟狄德罗、莱辛等文化名人有通信来往,也吸收了“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风潮。埃马努埃尔跟弗里德曼一样,活到74岁,后验地看,埃马努埃尔充分开拓了自己的可能性。


今天的古典音乐会和唱片上,大部分作曲家以姓氏出现在节目单里,如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肖邦等等,这些人可以被后代誉为“last name作曲家”了,而巴赫儿子们显然挤不进这个小分队。“他的姓氏太伟大了,然而他的名字要经过巨大的努力才配得上。”一张弗里德曼的CD说明书这样开头。其实这适用于巴赫所有的后人。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1710—1784)(插图:老牛)


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巴赫的第二个孩子和长子。10岁起受其父教育,23岁起在德累斯顿等地任管风琴师等职位。虽然才华惊人,但疏懒成性,于1764年失业,晚年穷困潦倒,靠出卖爷爷作品为生。


电影《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的海报


“这才是我心爱的儿子。”巴赫不止一次这么夸长子弗里德曼。要知道巴赫对儿子们嘴上刻薄,很少表扬。弗里德曼是巴赫跟第一任妻子玛丽亚生下的长子,自小就显示出音乐家的潜能,看上去是最能成器的一个。


少年时代,父亲为了教他,给他写了《法国组曲》、两部《创意曲》以及著名的管风琴三重奏鸣曲等等,后来编成一册《为弗里德曼所作的键盘小曲集》。当时的音乐教育都是演奏和作曲一起学的,所以曲集中也有弗里德曼的习作。16岁的时候,弗里德曼只身离家去学小提琴,老师是格劳恩(Johann Gottlieb Graun),一位传世的小提琴作曲家。到了18岁,他一边继续学音乐,同时进了莱比锡大学读法律,后来居然对数学着了迷,而且从未放弃,做了一个安安静静的数学爱好者。而老巴赫自己没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遗憾,也在儿子身上获得了补偿。至于他对数学的喜好,跟音乐有关系吗?可能有,比如他曾经写了本音乐理论书(可惜未获足够赞助而出版,后来散失),研究者舒伦伯格(David Schulenberg)推测可能其中有不少算术式子。


成年以后,弗里德曼在德累斯顿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获得第一份管风琴师的工作,并娶妻生子。三十余年里,他经历了七年战争之乱,生活坎坷。经济困顿之际,他不仅卖掉了一些老巴赫的手稿,还以老父之名卖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害得后人为老巴赫的赝作争吵不休。1762年,五十多岁的时候,弗里德曼不知为何拒绝了一个光鲜的工作,后来又辞去了手上的哈雷大教堂的职位,之后失业七年。不过较新的研究表明他这些年并没闲着,而是到处打工,比如去俄国给贵族演出。回到德意志之后,他在六十多岁的年纪,仍然能公开演奏管风琴。不过,当时的音乐家但凡这个年纪,早已功成名就,在一个固定的教堂位置上终老,哪有几人靠流浪打工生存。其实,弗里德曼何尝不想申请到一个宫廷职位,但从年轻时候开始就失败了无数次。从历史中的蛛丝马迹看,他跟埃马努埃尔都属情商欠奉之人,也不枉为老巴赫之子。


总的来说,弗里德曼的风格跟父亲并不是一路的——研究者们都警告,千万别以老巴赫的风格来先入为主!他的敏感细腻,据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当时的柏林宫廷风格,但那份嚣张应该是自身的神采,一种没什么根源和师从的爆发。他的小宇宙里不时充满小叛逆、小邪念,有时会自相矛盾难以捏合和解决……天才自得其乐,苦了企图复制音乐的人。可能因为太难,在键盘音乐方面他生前只出版了两首奏鸣曲。他的大跳、交叉等等特点,“浪”起来跟斯卡拉蒂类似,但他又不像斯卡拉蒂那样规整对称,有时会处处凹凸不平,不太有道理——毕竟是个即兴大师,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当时的音乐风气里,大概老巴赫的严谨计划、滴水不漏才是另类,别人略有松弛、白日梦呓都很常见。本来,弗里德曼的大部分键盘音乐很难消化到钢琴曲库中,可也挡不住一些不要命的“铁粉”。年轻的俄罗斯钢琴家特里福诺夫就录了弗里德曼的波罗奈兹第八首,简直是重写了曲子,把弗里德曼嵌到肖邦的模具里,勾画出一幅不一样的和声图景,也生生创造一个平行世界。我读谱子差点没认出来,可是,我读过不少关于弗里德曼的学术著作,而无论什么研究和传记,都不如特里福诺夫演奏这一首讲给我的弗里德曼真实动人,也让我如晤老友。我随意翻开肖邦的几首玛祖卡,果然神似。但特里福诺夫也只录过这一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再得则如登天。


特里福诺夫,他曾经录制过弗里德曼的波罗奈兹第八首


作为身负期许的巴赫长子,弗里德曼再如何独立,在他人眼中仍然也难免“自带光环”,可惜轶事留存太少。有几件值得说说:无论老巴赫大名鼎鼎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否真由哥德堡(Johann Goldberg)而来,这位“题主”哥德堡自己就是个不错的音乐家,是老巴赫的学生,也跟年轻的弗里德曼学过,要知道心高气傲的弗里德曼很少收学生。此外,老巴赫太偏爱弗里德曼,亲手帮他申请德累斯顿第一份教堂管风琴师的工作,还在申请信上模仿儿子笔迹替他签了名!当时大部分人申请工作时要弹自己的作品,而弗里德曼弹的是父亲的作品。上文说过他卖了大量巴赫手稿,但那是六十多岁他移居柏林之后,当时他手头拮据,据说还酗酒,不得已才出手,对巴赫手稿来说,却也恰逢其时——1774年正是巴赫开始有影响的时代,愿意收谱子的不乏其人。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插图 老牛)


德国作曲家,演奏家,巴赫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一)。早年从其兄埃马努埃尔学习音乐。1750年父亲逝世之后,前往柏林,成为一个钢琴手,并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出。曾在意大利和乔凡尼·巴蒂斯塔·马蒂尼学习作曲。他常被称为“英国巴赫”或“伦敦巴赫”


约翰 • 克里斯蒂安 • 巴赫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是老巴赫和第二任妻子安娜的幼子。1750年老巴赫去世,克里斯蒂安只有15岁。他出生的时候,老爸已经50岁,并在莱比锡拥有一套舒适的住宅。这在当时的教堂乐长里几乎是“天花板”的条件,而克里斯蒂安的童年就赶上了这样的岁月静好。不过当巴赫的儿子容易吗?小时候有一次,克里斯蒂安在键盘上随意即兴一曲,没走脑子,留着一个四六和弦悬而未决。老爸好像在睡觉,可是突然坐起来打了他一耳光,怒气冲冲地解决掉了那个和弦。


巴赫去世的时候,巴赫第一次婚姻中的长女多罗特娅已经41岁,未婚,与继母同住。兄弟和继母历经半年多,把老巴赫的遗产分割完毕。年长二十余岁的埃马努埃尔收留克里斯蒂安在自己柏林的家中,担起教养之责,而克里斯蒂安吃闲饭的时间也并不长,很快开始帮助抄谱、作曲。


就这样在柏林度过四年之后,埃马努埃尔为他争取到贵族的资助,克里斯蒂安只身到米兰发展,成了巴赫家族中第一个踏上意大利土地的人。这个时期的欧洲音乐家,不论人是否处于意大利地区,很少有人不受意大利风格的影响,比如克里斯蒂安还在柏林的时候,就受到了因为《魔鬼的颤音》而被记住的塔蒂尼的影响。到了米兰,他更如海绵吸水,结识许多师友,写了大量教堂音乐、室内乐,还尝试了歌剧。当时的米兰,天主教势力极强,歧视新教徒,克里斯蒂安因此放弃路德宗,改宗了天主教,还给教堂写弥撒曲。要知道,16世纪的时候,身为面包匠的巴赫先人为信仰路德宗离开匈牙利,在德意志扎根下来。几代人过去,在一个彻底的路德宗家庭中,克里斯蒂安成了第一个“逆子”。而克里斯蒂安的书信中,大部分签名都是G.C.Bach,Giovanni是Johann的意大利语版。


改宗之后,他在意大利游学六年,最终却还是在新教的英国长留下来。而从这个年代开始,欧洲的键盘音乐伴随着钢琴(fortepiano)制造业的兴起,悄悄发生巨变,当年跟巴赫合作的著名管风琴制造家席尔伯曼家族,也开始制造钢琴,并且跟埃马努埃尔长期合作。克里斯蒂安也早已开始弹钢琴,但因为确实处在乐器过渡期,有可能不同作品是给“版本”稍稍不同的早期钢琴所写,这一点后代有不少研究和争论。在今人眼里,他的不少“钢琴”作品跟莫扎特时代的钢琴作品,基本可以用类似方式处理,甚至因为莫扎特对他作品的亲手改编,两人的风格有时到了“无缝衔接”的程度。


就在1764年,利奥波德拖着八岁的莫扎特到处寻觅作曲老师,在巴黎试了几位都不满意。年幼的莫扎特,天才爆棚但尚未成形,还在寻找自己的路。一家人辗转到了伦敦,碰巧和近三十岁的克里斯蒂安相识。于是在伦敦停留一年多的时间里,莫扎特就跟克里斯蒂安学了一年,这也是快乐的一年。直到1778年,父亲给沃尔夫冈的信中还在教育儿子,“难道你认为这样的作品配不上你?你看巴赫在伦敦的时候除了这类小而轻松的音乐还出版过什么?轻快的音乐也可以很伟大,如果它以自然、流动和轻松的风格写就……巴赫因此降低身份了吗?没有。”


关于克里斯蒂安对莫扎特和时代的影响,本身就能写一本巨著。如今我看克里斯蒂安的乐谱,一方面处处如见莫扎特(比如奏鸣曲开头的“当当当”、钢琴协奏曲中的“歌剧咏叹调气质”等),但同时也惊叹莫扎特选择“没有学什么”。比如克里斯蒂安动不动出现两手八度齐奏跑动的段落,这在莫扎特那里,恐怕是唯恐避之不及。当时,莫扎特仰慕的人,还有一位克里斯蒂安的密友阿贝尔(Carl Friedrich Abel,1723—1787,跟克里斯蒂安同样从米兰来到伦敦求发展,但来得更早),莫扎特的交响曲不仅学他,还有几首阿贝尔的作品被误编入莫扎特作品号。


克里斯蒂安在伦敦确实抵达事业巅峰,后来的影响直抵巴黎。公平地说,他的成功并非依靠祖荫,而是自己挣来的,因为老巴赫此时几乎被遗忘了,而埃马努埃尔的事业还没开始。老巴赫在世的话,也会认可克里斯蒂安的成就。而克里斯蒂安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从内心生活到音乐,方方面面都跟老爸分道扬镳。不仅如此,他连德语歌词都完全不用了,只用拉丁语、法语、英语等,简直是跟故乡决裂——后代把他称为“真正的精神弑父者”。讽刺的是,克里斯蒂安当年跟意大利音乐家马蒂尼(Padre Martini)学习之后,终于甩掉了父亲的影响;而莫扎特来跟同一个马蒂尼学习,却在这里开始发现了老巴赫的音乐!大道多歧,莫过如此。


有趣的是,兄弟几个都喜欢用B-A-C-H这几个音来写曲子(话说巴赫这姓氏,真是太没旋律了,甚至自带点无调性潜质)。克里斯蒂安就给键盘写了这样一首作品(W.YA.50),它被后代“好事者”改编成管风琴,算是不多的跟克里斯蒂安沾边的管风琴作品之一。克里斯蒂安自己,仅仅在米兰当过几年米兰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在米兰,管风琴的重要程度远不如德意志)。而后来克里斯蒂安在伦敦的发展,正是从他主动或被动辞去管风琴家职位开始的。兄弟几人几乎都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德意志管风琴风格,克里斯蒂安的键盘作品甚至连管风琴/钢琴通用都算不上。


降si-la-do-si,多少巴赫假汝之名!


点击订阅⬇️⬇️⬇️

《爱乐》2023年第7期

「巴赫世家的繁盛时代」

 巴赫世家的繁盛时代 

[前奏] 安娜

[华彩] 长子弗里德曼的故事

[变奏] 埃马努埃尔的前世今生

[再现] 克里斯蒂安杂记


 更多精彩 


[幕间] 英国摇滚乐队无线电头

[对话] 张斯尧:我希望每一个音符在舞台上绽放

[泛音] 陶器与陶笛

[回旋] 北德管风琴学派的师承

[专栏] 袁乐—传奇的哈里•贝拉方特

            丝路—梅纽因的AB面

[安可] 新音乐: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爱乐》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爱乐》2023全年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布兰妮被曝再度离婚!男方指责她婚内出轨,拿黑料威胁她索要巨额财产分配!杨绛: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必易微首席技术官叶俊:研发创新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未来将更专注高端芯片考博经验帖 | 别说自己尽力了,来看看别人的努力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做不到这4点,你的努力都是瞎忙7月起正式实施!新维两州印花税大改,多个华人区房产可减免!又可以少交一笔税了,然而悉墨房价或要大涨...悄无声息大贬值还在继续,美联航的“惊喜”扩大到更多地区了,然而贬值大概率还没结束……“一瓶好酒,要靠三代人的努力”小鹏汽车的努力,没有选择重要布兰妮和丈夫离婚!男方指控她出轨家暴,威胁曝她黑料索要巨额分手费,却惨遭打脸?取消终身教职成趋势?美媒:这些愚蠢的努力导致人才流失世界上的彩虹家庭需要多努力才能活成“普通人”?你为自己的努力,不应该被利用90后男孩靠“代理星级酒店”在大城市买房,选对行业努力才有用!他,上海普通211,成功拿到4封QS前50硕士offer,是3年不懈的努力给了他底气!沈南鹏对话霍华德·舒尔茨:成功,必须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去赢得你的姓氏都有什么讲究福克斯让卡尔森走人的背后上海普通211,拿到4封QS前50硕士offer,是3年不懈的努力给了他底气!私房话||一切的努力,不就为有朝一日能自由的生活么……我的努力方式旧学普通211,拿到QS前50联申offer,是3年不懈的努力给了他底气!稻盛和夫:为什么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的耶鲁老同学住进向往的大房子,凭她实实在在的努力五月题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八十七章 悲苦放弃保研!他用2880个小时的努力,三跨成功考研北大!1/3都不及格!刚刚!澳洲学生统考又考砸了,然而,华人普娃偏不信邪!我曾和一个赤裸的男人共同生活律师,为什么你90%的努力没有被客户看到?今日神图 |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所以……没人配得上法国第一美人最高明的努力:越是难熬,越要有“后劲”(看完破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