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4点,你的努力都是瞎忙
很多人以为「杰出」源于「天赋」,也有人认为,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就持有此观点。他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分享一篇艾利克森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有目的的练习有四个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都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这种埋头干只算得上是「天真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意味着要比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特别是,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如果你平常周末都去打一打高尔夫球,而你想将你的差点降低至5杆,那么,这对总体目标十分有益,但还不是一个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要把目标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为了将差点降至5杆,你得做些什么?
其中的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
这是一个合理的具体目标,但你甚至还得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了成功地把球打入平坦球道,你到底要做些什么?
你得搞懂,为什么你有那么多次没能把球打到平坦的球道上去,并且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想办法纠正你总是勾球的毛病。
怎么做到?
可以请一位教练来教你怎样以特定方式改一改你的挥拍动作,诸如此类。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有目的的练习意味着一开始就要非常专注于任务,并随着项目的一步步进行,注意力也更集中。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
在我们的记忆研究中,每次尝试之后,便会得到简单而直接的反馈,如对还是错,成功还是失败。这有利于清楚自己的位置,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并适当地转变关注焦点,提出新方法来弥补那些弱点。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练习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研究界对许多医学专家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已训练三四十年之久的医生,在一些客观绩效指标的测量上,比那些刚从医学院毕业两三年的医生更差一些。
这表明,那些医生中的大多数在他们的日常练习中并没有精进自己的业务,或者也没能保住他们的能力;他们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大的挑战,或者没有将自己推出舒适区。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天才。他是一位科学家,因其对电的研究而名声远扬;又是一位受欢迎的作家和出版家;还是美国第一家公共借阅图书馆的创始人、卓有成就的外交家、发明家等,我们还知道跟他有关的事物是双焦眼镜、避雷针和富兰克林火炉。
但他最痴迷的是国际象棋。他是美国第一位国际象棋棋手,曾参加过最早的国际象棋比赛,并在那里广为人知。
他下了30年国际象棋,老了的时候,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下棋上,往往下到早上6点,直到太阳升起。
因此,本杰明·富兰克林那么聪明,而且又花了数千个小时来下棋,有时候还和当时最佳的棋手过过招。他是不是让自己成了最伟大的国际象棋棋手?
没有。
他的水平只能说是中上等,从来没有强大到能与欧洲优秀棋手相提并论的地步,更别说最优秀了。
在国际象棋上的失败,令他感到异常气馁,但他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棋艺无法精进了。
如今我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便是:他从来没有逼一逼自己,从来没有走出过舒适区,也从来没有进行数小时的刻意练习,而那种练习正是提高棋艺所需要的。
2
突破瓶颈,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
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1、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试着做更难的事情」,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
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这也是这种方法需要导师或教练的一个原因。
有些人已经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碍,于是,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事实证明,有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障碍。
著名小提琴导师多萝茜·迪蕾(Dorothy DeLay)曾描述过,有一次,她的一位学生前来找她,请她帮他加快在某首曲子上的演奏速度。
原来,根据时间安排,他要在一个音乐节上演奏该曲。学生对多萝茜说,他演奏得不够快。
多萝茜问他,到底演奏得多快?他回答说,他想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样快。
于是,迪蕾首先录下了帕尔曼演奏的那首曲子,并记下了时间。
然后,她设置了一个节拍器,以减慢速度,让她的学生根据减慢的速度来演奏,这当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她让他一遍遍地演奏,每次都稍稍加快一点节奏。于是,学生每次都能演奏好。
到最后,等到学生可以分毫不差地演奏这首曲子后,多萝茜告诉学生:他实际已经演奏得比伊扎克·帕尔曼更快了。
2、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在努力提高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水平,都会偶然碰到那些障碍,似乎你不可能再取得任何进步了,这是自然而然的。
不自然的是那种真正让你完全停下脚步的障碍,那种不可能逾越的障碍。
目前,没有任何清晰的证据来证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人们真的会遇到绩效和表现完全不变的极限。
相反,人们通常会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并停下。
这里有一条注意事项:尽管我们总能继续前进和不断进步,但要想做到保持专注并继续努力,是很难做到的,而且通常没有趣味。
因此,动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进行这种练习呢?是什么使他们继续下去呢?
一般来讲,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种反馈可能是内部反馈,比如满足于看到你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水平提高,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提出的外部反馈,但它们对某个人是否能够在有目的的练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十分重要。
另一个因素是:乐于挑战自己。也就是说,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表现,并不一定是为了赢得某场比赛。
3
总结
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想爬多高,山路看起来蜿蜒曲折,令人望而生畏,但你知道,你想比现在所处的位置爬得更高一些。
你可以简单地选择一条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路径,并期望是最好的,但你可能走不了很远。
或者,你可以依靠一个曾登上过顶峰、并了解最佳路线的向导,不论你决定自己要爬多高,这会保证你以最有效的方式登山。
以上这些只能帮助你找到登上巅峰的路径;至于在那条路径上能走多远,还要取决于你自己。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合作联系|微信 niuniu-fengmani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