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结婚长寿,女人结婚短命。您信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公布一项有意思的统计数据:结婚的男性死亡年龄中位数是81.3岁,比不结婚的(66.3岁)多15岁;结婚的女性死亡年龄中位数是78.3岁,比不结婚(81.9岁)少3.6岁。
于是不少人发出感慨:“男性就是奔着婚姻去的,女性就该放荡不羁爱自由、远离臭男人”“男同胞们别害臊,这辈子不结婚命不长”。但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不同婚育情况死亡年龄的中位数
如果看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也会发现类似规律。在2019~2020年的死亡人数中,已婚男性为295.4万,是未婚男性(31.5万)的9.4倍,已婚女性为137.3万,是未婚女性(4.0万)的34.3倍。
不少小伙伴可能已经猜到了,已婚人群本就多于未婚人群,基数本来就很大,如果抛开比例聊基数,不就是耍流氓么。那日本的数据又该怎么去看呢?
这里尹哥特别想和大家聊聊“虚假原因”。具体来说,是把某种原非给定结果的原因误认为是该结果的真实原因,因而产生的谬误。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学生一听课就感到头疼,不上课时头就不疼了,那能说明上课就是他头疼的原因吗?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戴了不合适的眼镜?抑或是当天没吃早餐,上课时血糖比较低,下课吃了些东西缓过来了?
归根结底,大数据只是反映了一个现象,并不能将其归结为原因。再看日本的婚育与死亡数据,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有配偶的男性、没有配偶的女性经济实力更强,更注重健康?抑或者已婚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更大?这就需要更多相关联的数据来综合分析了。
类似的数据与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1981年以来,中国女性与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值从2.99扩大到5.51,难道男同胞们就应该主动找比自己大5岁的配偶?虽然尹哥平时可能会拿这个来开玩笑,但究其本质还是与男性、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健康的关注度、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很难片面地归结成某一个因素。
至于择偶这个事,对个体来说,要遵从内心,而对群体来说,还是要给予更多的正向引导。毕竟,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延续下去就是唯一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荷尔蒙、血清素、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左右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偏好;从国家的角度看,没有足够的人就撑不起庞大的产业和经济体量。
说到择偶问题,其实更让尹哥担忧的是当下较低的结婚率和较高的离婚率。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万对,到2021年已降至763.6万对,连续8年下降,而离婚率则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低结婚率和高离婚率,也左右着生育率。2月11日,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王培安表示:当前中国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从2015年的6.1%飞涨至2020年的近10%。这期间每年的新出生婴儿数也从1786万降至956万,一些分析甚至认为2023年新出生人口还会低于800万。
所以有专家呼吁,要警惕终身不婚不育的状况,要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还有一些专家呼吁要降低结婚年龄……
△皮一下,话糙理不糙,看生育问题给家长们急的……
婚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网上对此的讨论很多,各方面的观点也不一致,但大家对婚育状况的担忧是统一的。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有力的政策,但尹哥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少一些话题上的对立,多一些正能量的弘扬,更主动地引导和鼓励年轻人,让大家多一些信心。
你认为当下结婚率低、离婚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欢迎留言分享。
2022年中美两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是多少?
参考资料: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