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
41.1℃、40.3℃、40.0℃,今年的6月22日至24日这三天,北京气象观测史上首次连续三天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网友都调侃,在北京,这都不叫热,是烫。
高温席卷北半球 “最热夏天”又来了
进入七月份,京津冀等地40℃高温返场。在阳光炙烤下,在户外活动如置身烤炉。山西、新疆等地“热到扭曲”。南方桑拿天上线。浙江东南部、江西中南部等地体感温度或达40℃,夜间最低气温也多在27℃左右,仿若处于大蒸笼中,“热到融化”。
“最热夏天”又来了。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和元谋、北京汤河口、河北廊坊等110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不仅是我国,这股热浪可以说是席卷北半球。伊朗的避暑胜地,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地城市萨拉万、内赫班丹、比尔詹德三地都有超过42℃的高温。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时间6月26日已达今夏首次高温波峰,南部城市赛尔利亚录得45℃的高温。在美国,中南部多地的高温纪录在不断地被刷新。6月底,得克萨斯州多地气温一度达到46℃。据美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所说,今年是美国发布高温预警最早的一次。在七月前就已经发布最严重的高温预警,这很罕见,通常这样的高温只会在七、八月的时候才会到来。
02
地球在“燃烧” 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只是高温炙烤
极端高温不是孤立事件,地球在“燃烧”的根源在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极端高温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令最不发达地区和国家首当其冲。孟加拉国政府由于货币贬值、燃料价格上涨和外汇紧缺等原因,负担不起火电厂的煤炭进口,暂停最大发电厂的运营。数千所学校暂时关停。干旱少雨还会导致粮食产量锐减。6月以来,印度多地气温超过40℃,酷热的天气不但对水稻、果蔬等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由于缺乏足够的冷链物流设施等,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在高温之下,发达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欧洲环境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到本世纪末,欧洲每年恐会有9万人因高温死亡。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发布报告说,今夏在用电高峰期,整个北美可能有三分之二地区面临能源短缺风险。有着欧洲“菜篮子”之称的西班牙,因为持续的干旱,农产品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产和价格上涨。被视为西班牙国宝级美食的伊比利亚火腿也将减产。肆虐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国家的野火也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极端高温只是冰山一角,由全球变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里,还有暴雨、洪涝、干旱、更强劲的台风、海洋酸化等等。今后,我们很有可能要面对种种灾害频发的困境。
全球变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据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高1.15℃。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分析,这种全球变暖趋势以反复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形式呈现。当前的高温,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序幕,未来,45℃的高温可能会更常见。
03
气候变化危机警钟敲响 全球变暖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应对
在新冠疫情消退后,全球经济活动处于快速恢复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指出,2021年和2022年的碳排放量迅速增加,而且数量远超前两年。可以说,目前是全球碳排放最多的时刻。时至今日,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过程本身,已经把地球的演变带入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如果我们不做出任何改变,没有抓住机会向绿色低碳路径转换,到了2100年,人类引起的增暖将达到4℃以上。这将远超《巴黎协定》的目标。《巴黎协定》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它的生效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巴黎协定》要求各国根据各自能力确认并提出国家自主贡献(NDC)。中国率先公布了自己的国家自主贡献,并在节能、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进展显著。2020年,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全球进入气候危机状态。同年,我国宣布“双碳”战略,并以实干的精神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世界风能领先者,太阳能发电能力世界第一,电动车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绿化速度比任何国家都快……我国在“双碳”承诺背后的务实行动和巨大成效,世人有目共睹。
相对一般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影响的范围更大,涉及的行为体更广。如果某个国家能做到主动减排,减排的成本由本国承担,减排的成果是全球共享的。如果增加排放,排放成本则由全球承担,排放受益本国独享。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报告,如果全世界要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发达国家现有力度是不够的。此前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0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而该承诺并未兑现。
应对全球变暖的窗口期一旦关闭就不会再打开,我们能够做最后努力的时间不多了。而个别国家,长期以来,说一套,做一套,少见实际行动,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总在气候治理议题上“开倒车”,甚至一度退出《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一再倒退,延误解决气候变化的最佳时机。
气候变化越过某个临界点,以可知可感的方式真实地介入和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就是气候变化危机警钟敲响的最后时刻。最近夏日的连日高温,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与全球变暖进行的这场竞速比赛中落后的差距。国际社会应该进一步推动气候投资和国际合作,依靠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共同应对刻不容缓的气候风险。而我们如果能做到随手关灯、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是为碳减排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为自己的夏日争取了一分清凉。
监制/李浙 主编/王兴栋
撰稿/邵天凤 校对/高少卓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部分内容综合自北京日报、新华社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