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北大举行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于我们分头走
昨天,北京大学2023年
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刚刚落下帷幕
今天,我们又在邱德拔体育馆
隆重举行北京大学2023年
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现场,还有300余位往届毕业生
返校参加毕业典礼
这是我们共同许下的约定
毕业快乐!欢迎回家!
流年似水,初入燕园的那个夏天
骄阳、蝉鸣、新鲜感还历历在目
如今却已到挥手作别之际
今天,身着学位服的硕士、博士们
相聚于此,共绘故事结尾
一声再见、一句道别
饱含万千祝福与情绪
笑与泪交织,爱意永恒
未来风雨晴空
燕园在这里等你归家
最后一次以这个身份
向我们深爱的园子道别:
“再见北大!我爱你北大!”
2023毕业典礼的大门已经开启
手持入场券,身着学位服
再定格下你们的每一份笑容
意气风发地走入邱德拔体育馆
描绘这段风景的最后一帧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校长龚旗煌院士等学校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理学部主任谢晓亮院士,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陈平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汤超院士,医学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席振峰院士,2022年北京市优秀导师获得者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敏教授等教师代表,各学部和各院系的老师们,怀柔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委政府等相关领导同志,以及毕业生亲友代表共同出席典礼,见证重要时刻。典礼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主持。
从左至右:龚旗煌、韩启德、郝平
律动的鼓点、热情的舞步
悠扬的弦乐、青春的歌声
北京大学毕业生、在校生、教师代表
北大学生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
北京大学教职工合唱团
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管乐团
北京大学附幼附小的小朋友们
一同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暖场演出
精彩的歌舞表演结束后
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博
宣读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宁琦
宣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决定
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
在2023届研究生毕业生中
有一批勇担时代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杰出代表
学校研究决定
授予100名研究生的论文为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授予976名研究生2023年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推荐315名研究生为2023年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宣读表彰后,毕业生与北大写就的方程
交汇完成他们最后的坐标点
回首再展望,站在新的开始
他们,有些话要讲
硕士毕业生代表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2021级硕士生丁宁
回忆了捧起世界冠军奖杯路上的困难
也分享了刚入北大时面临的挑战
她说:
“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输
才能更好地赢”
我相信: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在燕园的这段岁月,已经为我们赋予了足够的底气、坚定的勇气和高远的志气,可以直面波涛、不畏骇浪、一往无前。
就在这里——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我在现场见证了我曾经的前辈们,让三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最开始,大家听到的那个乒乓球声也在这里曾经响起。当全场一起大声合唱国歌的时候,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瞬间我的心跳比场上乒乓球的节奏还要快,因为那是台上台下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跳声,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与北大缘起的地方。今天,你们也和当年的我一样,在这里奔赴闪耀的青春梦想,从燕园到五湖四海,希望你我永不停止追逐的步伐,追梦追光,不负时代!
博士毕业生代表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18级博士研究生杨凌濛
面对“博士生”到“博士”的身份转换
真诚恳切地分享了关于“生”
这一字之差的感悟
他说:
“从‘博士生’到‘博士’,
去掉的是‘生’疏、‘生’涩和‘生’硬,
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生’活、‘生’机和‘生’命。”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因此,这个“生”,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是青春记忆,亦是“为新”的不懈努力。我的研究是在芯片领域探索新知,算是在用“芯”为新了。这片园子里还有无数北大学子,在不同的领域里,用自己的“心血”践行着“为新”的使命!眼底的未名水,见证了“为新”之路上的多少次“关机”和“重启”,而那胸中的黄河月,又多少次给了我们向阳而“生”的勇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
汤超
作为教师代表
以“和而不同”为主题
寄语嘱咐同学
他说:
“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也是对‘和而不同’的一个诠释。”
希望你们在北大度过的这段时光,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世界观和个性的塑造。北大的环境教会我们要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自己的坚持、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定力。同时,也要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开放和包容,不只是一种气度和涵养,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使你学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它也能提高你的思辨能力,是实现思想自由的途径。在这里,“不同”是“和”的境界。
校友代表
浙江省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
驻村第一书记
2015级哲学系校友王冠军
回顾分享了自己
从燕园走向基层的经历
他说:
“‘普通人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但葆有‘北大风度’是北大学子
永不褪色的有趣灵魂。”
如果普通人生是不可避免的话,那这段北大教育经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的回答是,北大教育给予我的是一种我称之为“北大风度”的整体气质,它包括一系列思考问题、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它是我在即使成为社会普通一员后依然可以“最低限度”坚持并用以对抗偶然性的姿态,也是依稀还能被社会其他成员辨识并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个性标签”。
北京大学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龚旗煌院士发表讲话
龚校长首先向毕业生们
顺利完成学业、踏上人生新旅程
表示热烈祝贺
龚校长说,过去几年,同学们把青春时光挥洒在校园,也把青春记忆锚定在时代坐标里。你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以蓬勃的朝气不断为北大注入新的活力。
他向同学们提出四点期望:
要有探索之心,敢为人先、锐意创新。
在大科学时代,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真正把自立自强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大家发扬北大“常为新”的精神,永葆追求新知的渴望,努力开启通往新发现、新突破的大门,以北大人的创造力为国家贡献新的能动力,当好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要有吃苦之心,不惧风雨、矢志前行。
未来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锻炼过硬的本领,更要培养硬核的精神。希望大家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勇于在“险远之境”默默耕耘、执着前行,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凿刻出属于你们的“非常之观”。
要有天下之心,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青年是文明交流交往的使者,是增进各国友谊的桥梁。希望大家秉持“以开放促和谐,与世界共发展”的理念,与各国人民真诚交流,增进对和平、发展、平等、共享的共识,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
要有感恩之心,心怀大爱、行稳致远。
小善汇聚大爱,微光成就星河。希望同学们始终铭记家人和师长的关爱,铭记那些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们,用感恩之心传递温暖与美好,把真诚与友爱播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你们在成长之路上的每一份付出与奉献,就是对国家、对人民最好的回馈。
最后,龚旗煌校长深情寄语毕业生:
未来二十多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你们既是追梦人,更要做圆梦者。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如博雅星辰般纯粹且坚定,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用你们的熠熠星光和青春力量,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心
漫漫求学路
我们在追逐光
身边的光也在照亮我们
他们是导师、教务员、班主任、辅导员
是楼长大姐、食堂大厨
保安小哥、保洁阿姨
当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出现在大屏幕上
亲切的话语
美好的祝愿
爱在字里行间流淌
他们是我们身边有温度的光
或许不曾被看见
但一直温暖着我们
守护着燕园的日日夜夜
毕业生代表们献上鲜花
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表示衷心的感谢
燕园情,千千结
当现场又响起《燕园情》
每个人的内心都翻滚不息
尽管旋律和歌词都了然于胸
但此刻伴随着离别
字字句句却哽在心头
如果真的要告别
也要在歌声里
对燕园唱出最真挚的情意
此后纵山高水远
也不能忘记北大人的使命
带着“未名博雅,家国天下”的情怀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求学数载,丰收的喜悦
属于沉潜科研的每个人
7月2日-7月3日
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在临湖轩中厅举行
校领导为全体博士毕业生行拨穗礼
并与每位学子单独合影留念
将人生的庄严时刻定格
北大的博士学位
是荣誉,更是责任
心怀追求真理的精神
永葆创新奋进的勇气
北大博士毕业生
将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
书写更精彩的华章
风雨走过,爱与被爱从不褪色
在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探索道路上
是友人,爱人,家人的爱
照破了千里迷雾万重山
今天,除了在邱德拔现场的
毕业生亲友代表外
学校还在家园、农园食堂
为亲友隔空观礼
设置了专门场地
谢谢亲友
是他们书写了这场求学旅程
最温暖的诗篇
今天,晴空和日光也赶来
做你的贺礼
在夏天的告别总是相似
但从北大走向新起点的你独一无二
山水走过,倾情祝福
未来明亮,瑾玉添花
祝贺北大2023届的研究生同学们
顺利完成学业!
祝你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