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州沈阳相继出现猴痘病例,会引发大面积“毁容”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最近一个月,北京广州沈阳相继出现5例猴痘确诊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恐慌,还有传言特别提到了猴痘的“毁容”大法,认为猴痘即便被治愈了,也会影响容貌和情绪,满满的焦虑感溢出屏幕。
经历过新冠后,大家对传染病愈发重视,甚至有些“谈虎色变”,虽然这次先后出现5个猴痘病例,但尹哥还是想给大家来一粒定心丸:
猴痘虽有,却也不用过分担心。
从传播路径上来看,猴痘病毒不像新冠病毒那样依赖气溶胶和呼吸道传播,而是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入侵人体。在人与动物之间,主要是被啮齿类、灵长类宿主咬伤、抓伤而引发感染。在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性传播,也有密切接触、飞沫或母婴垂直传播的路径,通俗一些来说,大部分病例其实和既往的患者交换了唾液、血液或其他体液,触摸过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和患者共同使用床单等亲密物品。
猴痘病毒其实和艾滋病毒(HIV)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存在体液传播这条路径,起源都和非洲的野生灵长类动物有关,主要感染方式也都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和多伴侣性行为,但同样的,它们也不只是男同的“专利”,也会因为其他的路径感染,我们需要警惕由此引发的污名化和人身攻击。
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除西非和中非国家外,感染猴痘的人群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男同,且目前没有信息表明在这一链条之外的传播。对于同性、特别是男男性行为,还应做好安全措施。
中国大陆并不是猴痘疫情的“重灾区”,目前发现的确诊病例仅有6例,倘若前面提到的传播方式都没有接触,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感染风险并不高,不需要像新冠那般处处设防。
另外,猴痘还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也就是说,感染后不需要任何干预,也能自愈,这个周期一般在2~3周。目前对猴痘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上会以缓解症状和治疗并发症为主。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3日,全球猴痘确诊病例达到88,144例,涉及11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仅有149例。从全球范围来看,猴痘的流行水平并不高,今年5月10日世卫组织也明确了猴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猴痘确诊病例情况,今年以来确诊人数已大幅下降
猴痘的潜伏期一般在5~21天,如果不幸感染,发病时还是非常痛苦和难受的。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皮疹往往先出现在面部,再向四肢扩散,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多是直径0.5~1厘米的球形,质地较硬,又疼又痒。皮疹的形态会从斑疹、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落,形成红色瘢痕,并长时间存在,难以消退,这即是网上传说的“毁容”由来。
不过所谓的“毁容”也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遭受的痛,美国皮肤病学会曾统计101例猴痘确诊病例的预后情况,发现仅有13%的人出现瘢痕,真正“毁容”的也只是少部分人,并且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消退。另外,诸如光动力疗法等也能减轻瘢痕的症状,对这部分特殊人群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由于猴痘会造成皮肤表面出现破损,由此带来的细菌合并感染需要特别注意,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炎、脑炎、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这也是比较让医患头疼的,一般认为,猴痘的病死率为1%~10%,如果出现皮疹等症状,还应主动就医,如在海外有接触史和暴露史也应联系所在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外国一位小哥感染猴痘后,脸上、身上布满红色瘢痕(来源:网络)
猴痘其实还可以通过疫苗预防,一些研究认为,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因此未接种过猴痘疫苗的人普遍易感,目前台湾地区就通过鼓励高危人群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猴痘。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根除天花,我国也从1982年起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未接种人群在较高的暴露风险面前仍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另外,多国科研机构也研发出一些猴痘疫苗,比如今年6月1日中科院等机构联合研发的多价猴痘病毒mRNA疫苗等,不过从临床走到具体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
其实对于传染病,最重要的还是事前的积极预防,如果措施没做好,感染后再做补救,即便痊愈也要经历一个被病痛折磨的过程。凡事多留个心眼,做好防范,勤洗手,在猴痘面前,我们也可以从容应对。
参考资料: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