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的约架风波愈演愈烈了xdm。扎克伯格和马斯克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在竞争对手、亦敌亦友和彻底的敌人之间摇摆不定。多年来,两人一直互相批评,包括针对马斯克的SpaceX火箭、Meta的数据隐私丑闻等等。最近,扎克伯格在Meta组建了一个团队,来打造与马斯克的Twitter竞争的产品,代号为Project 92。这样紧张的关系终于在社交媒体上爆发,马斯克嘲笑扎克伯格后与粉丝互动,声称要来一场笼中搏斗。这句话引用的是UFC获奖最多的运动员之一哈比卜·努尔马戈梅多夫的名言。UFC的主席怀特表示,他对这两位亿万富翁之间的身体差距感到担忧。除了年龄相差13岁之外,据说马斯克比扎克伯格至少重30公斤。在正式的综合格斗比赛中,运动员通常按重量级别分组比赛。不过考虑到扎克伯格毕竟已经练了两年柔术,而且日常就有锻炼的习惯,而马斯克是个标准意义上的肥宅富豪,从不锻炼身体不说,保持身材居然要靠注射胰岛素……还得说一点,扎克伯格这哥们儿不像是爱看玩笑的人,下手未见得会留情面,俗话说得好,蔫人出豹子啊。无怪乎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大发雷霆,发推称:“不要怂恿这场比赛!”,并附上了两个皱眉的表情符号。果不其然,7月6日,扎克伯格时隔11年再次发布推特嘲讽马斯克,结果本来24小时高强度冲浪的马老板这次却装没看见……一个成天嘚嘚嘚没完没了的亿万富翁,和一个面瘫阴沉着脸的亿万富翁,俩人互相看不顺眼准备干上一仗,要是这“约架”就这么鸟悄儿地没了下文,那实在活脱是一出闹剧。但就算一出闹剧,恐怕很多人也很好奇,你商业上的争端就商业上战呗,怎么还真跟小学生似的“放学别走”、线下真人PK?是你们两位太奇葩,还是老美的“传统习俗”?其实,像马斯克和扎克伯格这个级别的富豪或许是头一次曝出这样的事情,但美国有钱人上拳击台解决恩怨可确实是个老传统了。纽约的一个春天,四名男子到达曼哈顿下城的三一拳击俱乐部,跳绳、在椭圆训练机和影子箱上跑步,完成紧张的训练过程:每周五天,持续一个多月。他们不是职业拳击手,而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同事。“经过几个月的垃圾话,他们决定在擂台上解决这个问题。”三一学院的老板兼经理马丁·斯诺说。拳击场似乎不太可能是解决工作场所差异的地方,但怨恨比赛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可以与那些让你心烦意乱或让你有意见的同事决斗。当然,既然都是有钱人,不能莫名其妙地打起来,得找个由头,这个由头就是慈善。他们决定把打拳的门票收入都捐了。44岁的股票经纪人安德鲁·J·帕蒂正在为本周晚些时候的比赛进行训练,他与38岁的Bear Wagner Specialists董事总经理迈克尔·J·马尔罗伊结下过梁子:“很多人都想看到我出现在拳击场上,和迈克·马尔罗伊一起。他是那种牛逼轰轰的家伙,以为他自己特别了不起。”马尔罗伊先生也同意,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互相争斗,面对面的那种。”他回忆道。200张门票,每张200美元,两天内就被抢购一空,为“彼此相爱”筹集了 38000 美元,这组织旨在纪念在9.11袭击中丧生的消防员米查尔·贾吉。气氛烘托得还算说得过去,但是这比赛场面可真是太难看了。两人毕竟都不在运动的巅峰年纪了,又多年没有锻炼的习惯,打3分钟一回合的拳赛其实非常勉强。尽管进行了几个礼拜的训练,但改善得非常有限。须知,拳击和冰球一样,都要求运动员能持续长时间无氧状态。不过,冰球毕竟在场上1分钟就会被换下来休息,拳击可没有人换你啊。第一回合俩人还能勉强站住,记住训练时的步法以及教练的指导;等到第二回合,哥俩儿就开始王八拳互抡了;待到金钟第三次响起,两个人基本都是被扛回了自己的位置,最终回合开始后,他们俩连站着都十分困难,整个人都拉了大胯,一点儿拳击的意思都看不出来了。这也是乌鸦不看好马斯克和扎克伯格打一场的原因,真没法儿看啊……每年春天都有无数华尔街大亨决定用拳头解决问题,但每年观众都只能看到一场场闹剧。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拳击专家、《男子气概的艺术》一书的作者埃利奥特·J·戈恩表示,拳击在1800年代末在精英大学开始练习后,被公认为一项运动,而其中向仇敌寻求复仇的比赛被称为怨恨比赛,是“绅士决斗”的一种延续。戈恩教授曾感叹,华尔街富豪将决斗的传统破坏殆尽,让它彻底消失于历史当中。戈恩教授可能对拳击比较了解,但他一定不了解“决斗”,因为在历史上,决斗根本不是什么决生死分胜负的绅士荣誉之战,它本身也早就变成了一场闹剧,和当代华尔街富豪们的搞笑拳击没什么分别。大家聊起决斗,也许会先想到普希金、汉密尔顿等倒在角斗场上的名人,似乎当时欧美各国的决斗是一种危险的运动。但其实汉密尔顿一生中此前多次与人决斗,都没有闹出人命;普希金更为夸张,他一生曾30次发起决斗,除了最后一次彻底玩完以外,其他29次他都毫发无损。而且,不但他自己没受伤,他那29个对手也都没受伤……比如,1819年,普希金写了一首诗嘲讽自己的朋友基西尔贝,被激怒的对方当即脱下手套扔向他,向他发起决斗挑战。决斗开始后,基西尔贝率先开枪,但并没有击中他,而轮到他开枪时,他扔掉了手枪,并想拥抱对方,人家扔掉手枪,给了他一拳……1822年时,在一次舞会上,因为对于乐曲的选择争执不下,普希金和中校军官斯塔诺夫相约决斗。军官首先开枪,但没有射中,而普希金则让子弹从军官身旁飞过,决斗也就此结束。1827年,普希金租住在摩尔多瓦一个贵族家中,因琐事和房东一家产生了争执,愤怒的诗人当场向对方发起决斗,最终,两人都开了枪,但都没有击中对方。决斗来自于日耳曼国家的比武审判传统,相信在《权力的游戏》中大家已经看够了。后来这种审判方式逐渐消失,决斗变成了纯粹的荣誉之争。一开始用刀剑决斗时,死亡率很高,毕竟刀剑不长眼,这玩意儿做不得假,真比划起来难免控制不住。于是,决斗双方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手枪。这里面的说法可就多了。那个年代的手枪确实打不准……决斗的死亡率立刻就从40%以上下降到了5%……这么一看,普希金30次决斗才被打死,已经是低于平均标准了。手枪决斗中,双方各持上好膛的手枪,背对站立,向前走一定步数,最后转身射击。一般来说,双方梁子结的越大,走的步数越少——距离的贴近意味着子弹击中的概率更高,也更容易出人命。另一种做法是,由副手事先在地上用剑标出转身的地方(称作“points”)。决斗的双方将会事先约定好决斗地点及双方站立的距离,而后双方将站好,等待信号——往往是公证人所丢出的手帕落地,而后开火。当时决斗的起因也非常有意思,有些是上述普希金这种欠招撩闲型的决斗,但更多的决斗其实是一种金融行为。我们不能理解为了所谓“荣誉”打个你死我活,其实他们谈到的荣誉,压根与我们的理解不同。我们都知道近代是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年代,但那个时代各种资本主义要素还不完备,比如民间借贷。如今发达的银行业当时还不存在,一个人想要做生意,只能通过私下借钱。可是当时又确实没有什么生意能保证你赚到钱,于是许多人是看起来拥有良田千顷,富可敌国,但其实处于破产状态。正人君子有义务信守诺言,毫不妥协。因此,当一位绅士承诺履行某项特定义务时,他就必须履行该义务。与荣誉相关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是勇敢。信守诺言或遵守职责往往会让人们陷入棘手的境地,因此对绅士的真正考验是他的勇敢。也就是说,当时人所在乎的“荣誉”并不是一个无意义的术语或包罗万象的术语,而是指公平交易、履行承诺以及偿还债务的声誉。所以,当一个人无法还钱时,他就需要借新钱还旧债。西谚有云:借彼得的钱还给保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拆东墙补西墙”。比如美国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杰斐逊,他就是一位终生破产的人,拥有巨额资产,但也欠下巨额债务。一个人只有保有“荣誉”,才能继续借到钱。当时很多决斗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当事人说了挑战者借钱不还之类的坏话,导致挑战者不能再继续借钱,被迫发起决斗。还有一种决斗更搞笑,那就是债权人长时间无法从一个特定债务人身上收到还款,所以他向对方发起挑战,逼对方公开承认自己的债务,并向自己道歉……被挑战者敢于站出来接受挑战,就证明他有勇气捍卫自己的荣誉,那么就证明他不会赖账,他就可以继续借钱。这两种决斗都被称为金融决斗,而这种决斗既然都是为了借钱还钱那点儿事儿,怎么可能你死我活呢?都是开两枪意思意思就完了。双方往往是拉开距离,拿起手枪冲着对方以外的方向开上一枪,然后公证人就问被挑战者,你是否愿意道歉?被挑战者就说,我愿意!公证人接着就问挑战者,你是否接受?挑战者表示,我接受。最后双方皆大欢喜,喝一杯结束。到了18世纪下半叶,经常会发生欠钱的人私下里找一个报纸编辑或者直接找债权人,暗示对方来攻击自己欠钱不还,或者直接向自己挑战,这样他就可以站出来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荣誉,保持自己借钱的能力。据统计,这种金融决斗大概发生300次才会打死一个人,不得不说,这个人是真倒霉啊。当然,也有两个国家比较例外,那就是美国和俄国。这老哥俩长期属于西方世界的边缘国家,什么传统到他们俩这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决斗这一风俗来到俄国和美国,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异。决斗文化早在17世纪就随着欧洲外交使团一起传入了俄国,在此之前俄国人并没有决斗这一习俗。等到了18世纪末,决斗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甚至大有赶超法国的趋势,叶卡捷琳娜女皇无奈之下颁布公告,决斗的参与人、包括见证人,都会被处以罚款,胜者将被终生流放西伯利亚。这一法律很快取得了成效:俄罗斯人决斗不再需要见证人了。以酷爱花式作死著称的俄罗斯人甚至将决斗地点定在悬崖边上,双方轮流背向悬崖站立并开枪,这样就免去了收尸的麻烦。欧洲人进行手枪决斗约定俗成的步数是双方距离25-35步,战斗民族将之称为“滑稽可笑的距离”,他们除了将决斗距离缩短到15-20步(约7-10米),还研究出了各种花式决斗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手枪抵头”,双方距离5步左右站立,用于决斗的两支枪中仅有一支装弹,二人通过抽签选择武器后同时开枪。著名的“俄罗斯轮盘”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虽然创作了不少关于决斗的情节,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为人和善,没跟人闹过犯得上决斗的矛盾。同为三驾马车的另两驾——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就没有陀翁这般好的修养,二人在一次争执中差点擦枪走火,史称俄国文坛翻车事故。两位文豪本是至交,而且屠格涅夫也与托尔斯泰的妹妹情投意合,某次屠格涅夫当着托尔斯泰的面提到了自己的非婚生女儿,未来的大舅哥忍不住出言相讥,两人发生了剧烈的争执。托尔斯泰一怒之下回家取了枪,准备跟屠格涅夫决斗,后来在朋友们的极力劝说下才没有步了前辈普希金的后尘。到了美国,决斗被新大陆的平等氛围所感染,进一步平民化了,北美大陆第一次有记载的决斗发生在1621年,决斗双方是爱德华·多蒂和爱德华·莱斯特,但这哥俩都是仆人身份,而在西欧,只有绅士才可以决斗。但在俄美两国,到了19世纪下半叶,随着公共舆论的变化以及更重要的——银行业的发展,决斗再也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你欠钱不还,银行直接拍卖你的抵押财产,你想用决斗挑战银行来继续借钱?对不起,人家的“决斗”代理人是警察……所以今天美国富豪们为了意气之争打上拳台,并不是对决斗传统的玷污,反而是剥离了“荣誉”外衣的伪装,真正还原了决斗的本质:一场闹剧和表演,别无其他。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马斯克还是扎克伯格中的哪一个倒在拳台上再也起不来,美国普通老百姓都要忍不住拍巴掌。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