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崇明岛上的种菜青年与赛博农业

崇明岛上的种菜青年与赛博农业

公众号新闻

  全文共5426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 农研大赛的最终指向还是惠农,再高大上的技术成果,回到农业本身,如果在土地上无法扎根,便也没有产业化的意义。


  • 智能化的前沿科技正在改变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广袤的田间地头,找到了技术的“应许之地”。


文 | 林欣


上海的崇明岛,风景向来怡人。

温润的太平洋海风将亚热带春天的干燥吹散,为小岛涂上一片绿意,也造就了岛上最好的季节,踏青、旅游、观鸟,或者是一场春耕,都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回报。

四个20英尺的白色集装箱,便是在立春后,从崇明岛的土地上“生长”出来。集装箱位于岛上的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是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决赛场所,在接下来的90天里,它们化身为近几年从学术界到产业界都热切关注的“植物工厂”,为四支来自中国顶尖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团队,提供同场竞技、大展身手的舞台。

植物工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植物的地方。与传统农业不同,在这里种植的作物,依托于科技设施,无需“看天吃饭”:集装箱的箱体隔绝了外部环境,内里种植架上的LED灯替代了太阳,有机养料替代了土壤,运用技术手段便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投放量等,使之永远保持着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状态。

通常35天左右,一棵生菜就能在植物工厂里,从种苗长大成熟。今年农研大赛的决赛,挑战的就是在“没有日照与土壤”的集装箱里,以更低能耗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水果生菜”。正式比赛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队伍,为了契合大赛主题,特意将名字改成了“生生不息”,不仅意味着方案中算法的迭代,也恰好寓意着生菜一茬一茬的长。

一切也正如这些选手所愿,在崇明岛的夏天到来之前,四支参赛队伍,都迎来了各自的丰收。

本次大赛的四个集装箱式植物工厂位于上海崇明岛。(摄影:

1

“生菜喜欢什么”

1999年出生的熊元科,是“生生不息”团队最年轻的成员,从进入决赛的那一刻起,这位年轻人就明白,等待他们的绝对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从初赛选拔开始,农研大赛的“含博量”便是极高,决赛的四支队伍里,博士更是超过六成,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过往成就,毋庸置疑,挺进决赛的队伍,基本代表了国内农业科研领域的最强阵容。
对手很强大,但更大的挑战来自赛事内容本身。尽管生菜是农业领域十分基础且普遍的植物种类之一,但摆在所有参赛队伍面前的,却是一种名为“翠恬”的全新品种。全新,意味着经验上的空白,哪怕是种植经验最为丰富的上海农科院团队,也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搜集信息数据,通过不断的实验来了解这个品种的生长习性。
在三轮种植周期里,“翠恬”毫无保留地向四支队伍展现了它的培育难度:极其敏感极其娇嫩,环境稍不适宜,成长中后期还极易出现烧心现象,对外观和口感造成极大的影响。前两轮里,所有的队伍都在绞尽脑汁寻找应对策略,熊元科和他所在的“生生不息”也不例外,尽管在一年前,尝试在家里种生菜的他,连“烧心”是什么都不大理解。
集装箱里成长中的翠恬生菜。(摄影:陈达通)
熊元科的硕士研究方向,是与农学并无直接关系的建筑能源优化,疫情期间,生鲜资源受限使他萌生了“农业自给自足”的想法,在家里实验了好几轮的无土栽培,均以失败告终。后来,经过院里老师的介绍,他认识了“生生不息”的队长鲍华教授,受他从纯工科背景转向农业研究的启发,熊元科作为中途的插队生,加入了“生生不息”团队。
农研大赛上,像熊元科这样的工科背景的参赛者并不是个例,“智慧农业”的推进一定离不开学科交叉。“生生不息”团队从成员组成来看,工学背景尤为强大,从制定比赛策略开始,成员们就非常有“自知之明”,最大程度地发扬团队在前沿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节能和提产,是最符合他们的出路。
决赛最开始的两周,硬核的工科生们克服了各种bug,成功改造了植物工厂里的一些硬件设备后,甚至还自学数据通信,搭建了一整套智能系统,通过算法和图像识别,自动导入生菜在整个生长周期的数据和“表情”,供成员自由拉取,同时辅助团队里唯一的农学家查凌雁进行种植的分析决策。
但是“翠恬”并没有因此给这群工程学家们行太多的方便,蕴含生命力的植物和实验室里二进制的数字有着天壤之别,任何环境参数的变量,都可能影响培育的结果。成员们能够很快地修补好渗水的营养液装备,调试好失控的灯光照明,但是很难应付生菜成长中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很多时候生菜就是不喜欢这样”,第一轮验收时,“生生不息”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烧心率达到40%,一向以严谨见长的工科生熊元科在复盘时,也颇显无奈,生菜到底喜欢什么,或许在那个时候,就连团队里的“超级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博士后查凌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按比赛要求,第二茬生菜很快就要被种下,来不及沮丧,成员们就投入了新一轮的实验。随着智能系统的不断迭代以及对“翠恬”习性的逐渐了解,团队慢慢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植物的生长速率和状态,并做到及时调整种植策略,较第一轮生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成员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团队分工中,熊元科主要负责的是云数据平台和相应的算法分析,尽管比赛以远程操作为主,但有的时候,他仍需要到现场采集数据,调整设备。从交大到崇明岛,路上需要耗费将近两个小时,往返一次,真正留给他干活的时间,总是特别匆忙,就连吃饭都是争分夺秒,回到学校后,又是继续进行数据分析,这些对于仍然有本专业学习任务的他来说,并不轻松。
但值得高兴的是,每一次登岛,他都能比上一次更多一点的了解“生菜喜欢什么”,包括他自己,喜欢什么。
从小在法国长大的熊元科见识过农业现代化的硕果,而今,即将从交大硕士毕业的他,选择继续申请农业能源方向的博士,将其作为长期发展的职业方向,期待在祖国的土地上,能有一番作为。

▲熊元科选择研究农业能源方向。(图为受访者提供

2

加法和减法 

按照理想的状况,四支队伍在前两轮的生长周期里,主要是“试错和建模”,然后在最后一个周期里,铆足劲,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种植出最多最好的生菜。
“生生不息”团队的各项成果,均在第三个周期得到了有效的检验。被称为“能耗大师”的队长鲍华教授,通过数据测算,在比赛开始初期,便将团队的参赛目标设定为:能耗降低25%以上的同时,保证产量提高至少40%。
放在传统农业时代,像鲍教授这样的精确到具体数字的预测,不啻为天方夜谭,然而现代农业与科技的交融,让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经过前两轮的沉淀,“生生不息”团队基本克服了硬件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根据前两轮的充分的实地测量和仿真工作,自研出一套以节能为导向的环控算法,把农业模型和热力学算法做了一个串联,直接针对室内种植场景,做出适合的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最终,基于这一平台的实践操作显示,团队在第三轮的生产种植产量,直接较第一轮大幅提升了135%,三轮种植迭代后节能率明显提升,全部达到鲍教授的预期水平。
▲“生生不息”团队自研出一套以节能为导向的环控算法。(图为受访者提供
崇明岛上,与“生生不息”团队的集装箱相邻的是上一届农研大赛的冠军队伍,“Lettus Grow”,他们在今年的决赛中,也有亮眼的表现。作为一支偏农学的队伍,队长徐丹也不讳言在比赛中的失误与不足,种植进入中期阶段以后,团队发现在植物工厂里,是无法像在玻璃温室里一样,随意调节苗盘的生长密度的,临时调整的策略尽管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了培育结果。
也正是如此,“生生不息”团队在植物工厂的环控技术,让他印象尤为深刻,“我们往往盯着植物自身,但他们关注的是整个植物工厂的设备环境”,他意识到,单一的农学专业也已无法应对植物工厂的各项需求,要想继续探索,必然需要具有工程学、信息技术学背景的跨行业人才加入。
这一观点与此次大赛评委、上海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不谋而合。深耕农业数十年,在他看来,以植物工厂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已成发展趋势,智慧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环境控制问题,而其背后所对应的是能量的计算和调整,“这不是单凭农学就能解决的事”,朱为民说。
在崇明岛的春天里,农学家与工程专家的对决既是本次决赛的一大看点,又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闯进决赛的四支队伍,从人员组合到方案策略再到应用推广,都在说明同一件事情:当代农人已经有了解题思路——做加法
在赛后访谈环节,所有的参赛团队都提到跨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三轮比拼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团队,都用到了算法分析,算法的本质就是数据的不断的取样叠加,然后根据模型计算作出预测指令,只因策略各有不同,所以成果也各不一样。
和“生生不息”一样以工学背景为主的CyberFarmer团队,做出的是一套基于生长速率的环控方法,通过适度控制生长速率,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做到了高效节能,打破了生菜培育上的耗电局限。在农学领域上,算法可以是技术层面上的加法,也可以像这样,成为应用层面上的减法。
农研大赛的最终指向还是惠农,再高大上的技术成果,回到农业本身,如果在土地上无法扎根,便也没有产业化的意义。能够被推广的“好作物,好技术”,不仅仅是具有更高的品质、更好的口味,往往还意味着更简易的手段、更普惠的价格,这些在应用过程中必要的“减法”,对于这群在赛博世界无往不利的新农人来说,或许要比做加法更难。
但这才是农业探索的真正意义所在:在多学科交融、多项技术叠加的背景下,寻找提升种植效率、节能减耗、缩减人力、缩短流程、降低成本等帮助农民减负的方法,最终让科研成果普适化,可操作化
正如CyberFarmer团队成员杨浩所言,只要能应用于生产的算法,都是好的算法,但是,对于未来面向这套算法的人群而言,掌握操作比理解原理更为重要,将程序简单化,才是硬道理。
毕竟,“代码越少,bug越少”。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浩认为在智慧农业中,将程序简单化才是硬道理。(摄影:付梵)
3

赛博农业,向前一步

六月到来之前,四支队伍的状态均已渐入佳境,植物工厂里的生菜长势颇为喜人。
6月6日,正式评审之前,大赛组织方邀请了包括种植者、消费者、厨师、市场监督执法人员等在内的15位大众评审,对收获的第三茬“翠恬”生菜进行品鉴,投票结果显示,“生生不息”团队的成果居于末尾。
成员们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也纷纷安慰了负责生菜种植培育的查凌雁,这位曾被上海市政府认定为“超级博士后”的农学专家,提到团队成果时,不无遗憾,“如果在植物栽培上我能够做得更好,我们的成绩应该会更好”,但事实上,生菜的风味,也并不仅仅取决于某一个人的技术水平或者决策,比赛不仅仅是团队的合作,也是决策的博弈。
在过去的研究经历中,查凌雁的聚焦点大多是关于农作物的品质提升,例如在植物工厂,通过光照调控提升植物的口感类物质,但通过大众品鉴结果的复盘,她意外有了一个新的收获——在光合作用下,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查凌雁正在集装箱内调试设备。(图为受访者提供)
在三轮种植周期中,不论是“Lettus Grow”还是“生生不息”,第一轮产量最低的时候,品质是最高的,到了最后一轮,二者恰好反了过来,这一点,“CyberFarmer”团队也遇到过,“我们也纠结过要产量还是要品质,但在最后一茬种植期时还是选择了牺牲部分产量,改善整齐度、感官、商品率等品相指标”。
又好又多,从来都不只是一句轻松的口号,更是一条异常严苛的评判标准。6月26日的决赛评审会,面对顶级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四支参赛团队轮流介绍各自的种植策略、技术、成果,以及商业化推广方案。
经专家评委审定,上海农科院队同时获得产量及品质得分的最高分,最终摘取冠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CyberFarmer”队荣获大赛第二名与“最佳节能奖”,“生生不息”队与“Lettus Grow”队并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大这群参赛前没种过菜的工学专家,在辅助智慧栽培的信息化平台的帮助下,实现了生菜的快速增长,其效率让不少评审专家感慨,“如果多种几茬,冠军可能就是工学家了”。
不再看天吃饭的现代农业,正在以更广阔的格局吸纳着更多有为之士到来。在过去,与土地打交道的农业一直被认为是脏活累活,上一辈的农人,除了担心自然灾害,也总是忧心后继无人。然而,智能化的前沿科技正在改变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广袤的田间地头,找到了技术的“应许之地”
“我相信第一产业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把最好的技术给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熊元科只有24岁,但他十分坚定地,看向了现代农业蕴含的前景与未来。
今年的多多农研大赛上,像熊元科这样年轻的身影并不鲜见,不少团队更是有00后成员参与,赛博农业培养出“新农人”,名副其实。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郑建锋参加完颁奖仪式后连夜登上返京的火车,并将得奖的消息分享给了等着他第二天一起拍摄婚纱照的妻子。他是一名标准的“90后”,目前做着农业工程方面的博后,学农已经十余年,现已独挑大梁,担任“CyberFarmer”的队长。2011年他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填报农业大学时,只因单纯地想要改变种地难的状况。如今,被两颗种植的又大又好的水培生菜留在农学的他,已经将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作为首要课题。
▲90后青年新农人郑建锋致力于研究智慧农业。
而这同样也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目标,是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的大赛一直在坚持的同一件事——让赛博农业,再向前一步。
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建翀认为,拼多多起家于农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将始终把农业作为核心战略,长期致力于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希望通过科技带来农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农研大赛结束后,熊元科洋洋洒洒地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小作文,结尾他写道,“老鲍加油”。老鲍是“生生不息”团队的队长鲍华,目前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博渊未来技术学院,负责绿色能源与新农村研究中心,农业是他认为的能源应用最重要的方向。从工科转向农业以后,他有了一个梦想,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做出一个全绿电(碳排放为零)供给的植物工厂,降低能耗成本,让植物工厂从业者能真正看到盈利的可能性。
科技的浪漫和魅力在于,你可以不仅仅只做一个围观者,幸运的话,你还可以用它去做出一点点改变,让大家生活在你参与定义的世界里。
再向远看,植物工厂,可能是人类农业的未来,而以鲍华教授为代表的这群年轻人,或许真的足够幸运,可以改变世界的未来。

▲上海交大“生生不息”团队六人合影。(图为受访者提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提示】浦东、嘉定、崇明这些公交线路近期有调整→充满细菌的温泉浴室【便民】受天气影响,5时45分起,崇明公交申崇七线、横长线停运、上海客轮全线停航【便民】崇明、松江这些公交线路将作临时调整央行 金融监管总局 证监会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国内的食品印度想买美国“死神”无人机,对付“印度洋小岛上的中国基地”【最新】今年端午赴崇车流单日或达7万车次,崇明警方提前研判制定应急预案【提示】6月10日,崇明区陈家镇部分道路实行交通管制【提示】9月1日,崇明这条航线航班有调整【提示】全国33个海岛入选“和美海岛”名单,崇明在列!【提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崇明特大桥首个墩身浇筑成功高质量发展在申城·崇明区丨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提示】8月4日,崇明这条航线航班有调整详解美国AMC数学竞赛的参赛条件与赛制规定!参与AMC的不同级别比赛需要哪些基本知识?未成年检察官口述:7岁女孩被“爷爷”养育4年,她的经历可以写成恐怖小说 | 少年与恶的距离02【最新】沪渝蓉高铁崇明特大桥正式开建国内自动驾驶,小鹏与赛力斯的竞争?【提示】崇明南门—宝杨高速船航线航班明日有调整[照片]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交通】崇明首座高铁隧道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值得交往的朋友有几个大疆农业:2023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两万字记录《伟大的复利II·少年与海》:看见中国商业新增量【便民】@渡江旅客,崇明这两条航线端午假期期间实行不定时航班【最新】崇明线南、北越江盾构推进双双突破1000米里程累计参投300多个农业项目,美国农业风投基金Innova Memphis的成长路径解析《春天的歌曲》&《梦想的远征》【最新】首次记录!中华仙鹟现身崇明东滩保护区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滋味】崇明的这道小吃,你吃过吗?【便民】闵行、崇明这些公交线路将优化调整【探索】连续绘制六年,崇明这幅“网红”稻田画值得一看!【交通】崇明这几条公交线路近期将有变化离职率创记录, 宾州师资流失严重; 千里寻亲, 狗狗流浪三年与去世主人的姐姐团聚; 无需预约, 珠峰诊所市中心开新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