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坚持30年最终停播的歌唱比赛,吊打现在所有选秀
这是“顽石”的第 344篇文章
如今,各类音乐或者偶像唱跳类节目层出不穷。
从《天赐的声音》到《创造营》、《青春有你》、《乘风破浪的姐姐》,常常都是热搜常客。
但整体节目看下来,似乎大部分人都在关心节目中的争议和笑料,至于对作品本身的探讨反倒少了一些。
过于娱乐。
这个时代盛产“明星”,而鲜有“歌手”出现,更别说“歌唱家”了。
前几天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早在10年前停播的歌唱比赛节目《青歌赛》,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作品太震撼了!
《青歌赛》全称为《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1984年开始,每两年一届,到201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国家队歌唱家或歌手,如戴玉强、阎维文、龚琳娜、萨顶顶、姚贝娜……皆参加过该比赛。
论专业性,它绝对吊打现在任何音乐类综艺。
一切以音乐本身为主,久而久之你根本不会抱着娱乐的心态看这档节目,而是怀着对音乐的敬畏去学习。
不过话又说回来,《青歌赛》的时代早已结束,而年轻人也不会知道它到底有多牛逼。
当文娱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之时,一档音乐节目是否能吸引人,其根本就在于当中展现出的作品质量好坏。
至于《青歌赛》中的选手实力,不言而喻,一定会让现在很多流量选秀歌手望尘莫及。
大部分人参赛的原因只有一个:
从“歌手”向“歌唱家”迈进,更上一层楼。
所以这就注定了这档竞技类节目是有门槛的。
首先是赛制。
区别于现在的音乐竞技类节目,《青歌赛》按照音乐门类以及唱法,将比赛分成不同组别。
民歌、通俗、美声,而在2006年之后又加入了合唱、原生态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门类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比赛的相对公平。
不会因为作品的大众认知度的高低,而影响最终结果。
选手不用考虑太多外界附加因素,一心扑在音乐本身。
姚贝娜就是一个例子。
第2008年第13届《青歌赛》的舞台之上,她用一首《日月凌空》征服了在场每一位评委,甚至有人打出了满分。
这在《青歌赛》是史无前例的,而姚贝娜也自此成了一段传奇。
如果说《青歌赛》当中的选手平均实力惊人,那么在场的专业评委们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
他们其中包含了作曲家、歌唱家、文艺评论家……
清一色的“国家队”阵容,李谷一、王立群、赵季平、余秋雨、蒋大为、三宝、戴玉强、吴彤、张亚东等等,都曾当过《青歌赛》评委。
他们的地位和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的音乐综艺,要说对某首作品言辞犀利的点评,以及些许音乐知识的普及或许很常见。
但是,如果需要给选手现场示范,我觉得大部分所谓的“专家”都会有点露怯。
不过在《青歌赛》中,此类行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评委简直就是张口就来。
虽然没有充分准备过,但一样“血洗新手村”。
2013年第十五届《青歌赛》通俗组现场,吴彤就为选手提供演唱建议之后,随便拿起谱子示范演唱了首《征服》。
虽然第一遍主歌唱错了一个字,但毫不影响整体呈现。
用情绪带动气息,随后再发出声音。
这段演唱完全已经从技巧中跳脱出来,完全拥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不光如此,在民族组的比赛当中,点评环节时,歌唱家张也和宋祖英已相继演唱了《浏阳河》。
示范的意义不在于炫技,告诉大家自己作品评委有多么厉害,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为选手提供更好的建议,便于后辈走得更远。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不如说这就是一堂在艺术类大学全明星阵容的声乐课。
不管是毕业多年的资深歌手也好,还是毕业不久的演唱新人,都可以有继续回炉深造的机会。
甚至,在选手嗓音出现沙哑时,刘俊侠开始为大家普及练声方法。
试问此类场景还能在如今这些节目中出现吗?
我看是有些困难。
没有噱头和争议,踏踏实实以音乐为主,就不错了。
从2013年最后一届《青歌赛》落下帷幕之后,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此类专业性极强的音乐竞技类节目的时代结束。
渐渐的后面很多同类型比赛开始以博人眼球为卖点,通过各种音乐之外的东西吸引观众。
“音乐性”逐渐变得模糊,留给大家的也只剩“娱乐”了。
其实2013年之后《青歌赛》停播的一部分原因是形式过于老套,用极强的“专业性”而缺乏“娱乐性”,不顺应市场,年轻人不买账。
2000年之后大批娱乐属性较重的音乐选秀席卷内地。
《快乐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
年轻人不再追求音乐本身,而是更在意一档电视节目是否可以给自己带来欢笑。
像《青歌赛》这样逆流而上的节目能办到2013年,这显然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然而,我们再次看如今同类型音乐竞技类综艺,和当年相比出现的问题正好倒过来了。
过于娱乐,缺乏专业性。
人们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日益丧失了兴趣,信息流、快节奏的生活大众没有太多时间思考,甚至不会完整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我们很多所谓的音乐人,如果让他去回答《青歌赛》中问答环节的文艺、乐理常识,能有多少人可以脱口而出?
2018年《明日之子》当中,号称拥有15亿播放量的“音乐人”李袁杰,当在现场被要求即兴表演时,一下就露馅了。
导师说:
“你不弹4536251,你换一个弹法,你弹6级。”
没有基本功的一脸难色的李袁杰,只好说:
“这个我真不知道……”
像他这样,没有乐理支撑、套旋律、抄袭而标榜自己为音乐人的歌手,现在一抓一大把。
也反倒是这些人拉低音乐审美底线的同时,还赚得盆满钵满,令人唏嘘。
即使《青歌赛》办到后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它对整个国内音乐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输送了不少人才。
如今从该比赛走出的选手,很大一部分已然成为了享誉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小有名气的歌唱家。
我不奢求《青歌赛》可以重办,只希望现在的音乐综艺,可以少一些“娱乐”多一些“音乐”。
本文已完结
作者:海马
主编:马拉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