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战争与技术》 限时特惠包邮 ¥19.3(原价¥39), 2023年7月22日活动结束。《战争与技术》一书是亚历克斯·罗兰以他2014年在美国西点军校讲授的同名课程发展而来的。该书的核心主旨,正如作者在开篇所言:“本书的目的,是想从最早期的人类到现在的经历当中,追踪技术和作战的共同演进过程。”“技术,是为追求人类目标而试图改变物质世界;作战,则通过威胁和动武来试图改变人类行为。”因而有必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全过程。一般而言,任何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果都会首先服务于战争的需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关乎国家兴亡和百姓福祉,自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先地位。在战争中,军事技术和其他技术通常会有迅速发展的机会。在同属“牛津通识读本”丛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这样的记述:“新式坦克、飞机、战舰以及火炮得以开发并投入实战,雷达、喷气式飞机、弹道导弹、核武器是战时投入使用的最了不起的技术成果,战后得到持续发展。”“大规模输血以及新型药物(如青霉素)挽救了千万伤兵的性命,并成为战后的基础医疗方法。所以说,虽然‘二战’期间物质破坏巨大,但毕竟也有几样有益的技术进步。”新中国建立后举全国之力从事的“两弹一星”事业,也主要是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技术成果成为保卫家园的利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句熟语“落后就要挨打”,而落后主要指的是技术落后,在对手“船坚炮利”的优势面前处于弱势。因而,本书作者特别强调技术的物质性,认为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有目的的操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的物质优势是相对的,作为硬件的技术优势固然重要,而作为软件的精神力量也不容忽视,不然就无法解释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装备落后的人民军队为何能屡屡战胜武器精良的敌人。晚清时期,湘军统帅曾国藩收到李鸿章的来信,李在信中盛赞上海洋人的火器“神乎技矣”。曾国藩的回答是:“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之真善战者,岂必争洋枪洋药乎!”曾的看法也有其道理,不然就无法解释,后来的淮军在物质的技术条件已与对手相当时,却不能在甲午战争中战胜对手。本书是一本篇幅不大的导论性著作,当然不能对战争与技术的关系做全面探究。即便如此,该书的写法也会不时给读者以惊喜,其详略有其独到的取舍。比如在介绍早期武器时,本书重点介绍了三十万年前海德堡人使用的“舍宁根标枪”,还配了标枪图片,说明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武器,且可作军民两用,用于狩猎和作战。对于这一古标枪,通常的军事史著作中很少提及。有意思的是,作者还刻意说明这种标枪是非对称作战的武器,用于“打了就跑”的战术。而21 世纪用于袭击的简易爆炸装置,在他看来是新时代的“舍宁根标枪”。这样的比照使古今历史有了联系,使得对历史的描述有了纵深感。另外,本书的写法还有从大技术角度着眼的特点。作者认为,用于战争的技术不应局限于直接使用的武器,还可包括其他方面。罗兰先生擅长的对防御的研究在本书中也有体现。他重点介绍了巴勒斯坦六千年前的防御城堡杰里科古城,并配了图片。而他关注的军事上的大技术还包括道路修建,罗马大道便于在帝国境内迅速调动军队,这也是军民两用的技术产品。他还认为,火箭是更高层次的军民两用技术,将战争从陆地延伸到海洋、天空后又扩展到太空。正是作者致力于从宏观的视野来考虑战争与技术的关系, 才使得本书与许多同类著作有所不同。他不太在意介绍具体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关注现象、事件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深意的命题,如对称作战和非对称作战,不同兵种的联合作战范式,火药革命宣告“化学能时代”或“碳时代”的到来,以及区别于“技术决定论”的“技术的动能”,“军工联合体”的产生,等等。这样的写法使得本书带有浓烈的问题意识,有着区别于一般知识读物的理论色彩,体现出作者的哲思。最后要说明的是,源于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特点,罗兰先生更为熟悉西方的文化语境,因而书中所用例证多来自欧美国家,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资源引用不多。因而,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也应蓄积一些与本国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样立足本土、放眼全球,视野就会更开阔。图书为中英双语版本,软壳平装,16开本,内页采用70g纯质纸,色彩柔和,不易造成眼睛疲劳。版式:山海相隔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 《牛津通识读本:战争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