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30%!是激进求生还是自寻死路?
有网友说,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个产能过剩的时代。
在日常生活中,最能让网友感到产能过剩的莫过于电子产品,像内存卡、SSD硬盘、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电子产品相比于几年前都已经降到了白菜价,特别是电视机,低端电视机千元内就能到手一台,质量还嘎嘎好。
可最近,白菜价的电视忽然涨价了,包括康佳、TCL、长虹、海信、创维等国产彩电品牌在内,近期都发布了调涨产品价格的通知,涨幅普遍超过 15%,最高涨幅达到30%。
截至2023年一季度,电视行业已经经历了7个季度的销量下滑,此番电视厂商为何集体涨价?
电视厂商集体涨价
“最近,长虹电视在售产品价格全线上调,最高涨幅30%。”一名家电卖场的长虹业务员告诉笔者,“从3月就开始涨了,电视价格好久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连着涨价。”
事实上,不止长虹,TCL以及康佳也纷纷涨价。
自7月1日起,TCL 对智屏(TV)产品价格做调整,预计整体上调 15%-20%,同时,TCL电视还提醒,未来将会视成本变化情况调整产品价格;康佳电视称自6月21日全尺寸段产品价格全线上调,调价幅度普遍超过15%;海信、创维也发布涨价通知,显示全尺寸段产品价格全线上调。
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今年涨价的大多是亲民的低端产品,高端电视涨价不明显。”
除了线下,线上渠道价格也在上涨。
首席商业评论观察到,去年12月,TCL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内65英寸电视有售价1599元的产品,如今最低价涨至1999元,涨幅同为400元。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3月、4月、5月,彩电在线上、线下渠道均价都同比上涨,其中线下渠道均价分别上涨165元、225元、315元。
为何电视厂商集体涨价?难道持续低迷的电视行业又热了起来?
电视厂商为何涨价?
其实,厂家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年诸多电视厂商的涨价通知中都有提到,上调电视价格是因为上游液晶面板成本提升。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近期发布的最新面板报价报告显示,电视及显示器面板价格已经连续三个月涨价,其中6月下旬,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继续上涨,65英寸电视面板本期均价为155美元,与前期相比上涨5美元,与前月相比上涨10美元,上涨幅度6.9%。
WitsView 6月份最新数据也显示,65寸QHD、55寸QHD、43寸FHD和32寸HD 电视面板的价格持续回暖,均价较5月分别上涨6.9%、7.6%、5.3%和6.3%,自2月下旬触底以来已连续4月保持上涨。
以头部面板厂商京东方晶芯为例,继5月宣布涨价后,京东方晶芯月再次对MLED产品做适度调整,具体调整幅度,将另行通知。
京东方还称,近几个月来,由于各类原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与此同时相关营运成本如运输配送等也不断增加。公司一直专注于降本增效,尽可能内部化解成本压力,维持稳定的销售价格,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
笔者认为,本轮TV面板价格涨势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液晶电视面板供应高度集中,致使头部面板厂商的全球议价权大幅提升。目前,我国面板供应端集中度提升,其中Top3面板厂商LCD TV面板份额接近70%,高集中度带来议价权的增强。
其二,头部面板厂商持续动态控产、按需生产,在需求低迷的环境下,调节供需关系并降低库存水平,由此推动面板价格继续上涨。
近几年,受经济疲软、通货膨胀导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面板市场历经了跳水般的下行周期。Wind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43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从139美元/片,下跌到50美元/片,降幅达到64%。50、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下降65%、63%。
下行周期时,不少头部面板厂商缩减产能、调节供需关系。直至2023年2月份,在疫情好转、经济复苏背景下,TV面板才逐渐走出价格低谷。
其三,面板价格形成涨势之后,也令电视厂商面板备货信心恢复,策略由保守转向积极,从而推动面板备货需求环比持续恢复。
据群智咨询 ( Sigmaintell ) 预测数据,LCD TV面板价格增长态势或将维持至三季度,随着 LCD TV面板业务全面扭亏为盈,预计从三季度开始,TV面板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洛图科技研报预测,目前市场情绪仍在发酵,根据面板厂商每月的经营计划和控盘逻辑,7 月份,面板价格仍将继续上涨,各尺寸均已经站在盈亏平衡线之上。
一位终端厂商人士称,“电视机集体涨价,主要是上游LCD面板全线涨价造成的,屏幕价格高,电视零售价就高,涨价是迫不得已,毕竟电视制造成本七成用于屏幕采购上。”
由于面板价格上行,电视价格还将持续上涨。那么,本轮涨价会对彩电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电视厂商未来的路不好走
事实上,彩电市场本就低迷。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销售量为744.2万台,同比下降15.7%;销售额为226亿元,同比下降18.7%。下降幅度比往年有扩大之势。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已经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
TrendForce集邦咨询也统计,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为2.02亿台,同比下降3.9%,创近十年出货量新低。
而这一轮大幅涨价让彩电市场变得更加灰暗。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618期间,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为 249.9 万台,同比下降 12.9%;零售额规模为 79.7 亿元,同比增长 5.1%,呈现“量降额升”的现象。
电视销量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环境不佳,买房的人少了,家装少了,电器自然需求降低。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现在也不想买电视机。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年轻人很少打开电视。根据EMarket的数据统计,2023年国民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将达到230分钟(3小时50分钟),相比于2019年的2小时19分钟,同比增长60.4%。
而且,相比于电视机来说,投影仪更受年轻人喜欢。“我家就用投影仪,看电视电影方便,氛围感也强,出租房也能用。”在一线城市工作多年的陈女士和笔者说。
老年人支撑了看电视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约2.64亿,占全国人口的18.7%,但是现在的电视对老年人也并不友好。有调查显示,超八成(81.11%)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操作复杂繁琐。
此外,今年消费者的钱袋子变紧了,换电视的人就更少了。
有趣的是,在电视机越来越卖不动的当下,电视厂商还在最大化从电视内容上创收,甚至出现了套娃式收费现象。
近期,江苏消保委点名批评TCL、索尼、夏普等电视厂商,指出这些智能电视品牌在开通自带会员、栏目会员或APP会员后,均存在节目或影片单点付费现象,价格不等,且设置有效期,部分资源有效期短。
根据6月2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智能电视相关问题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电视厂商普遍存在“套娃式”收费、宣传页面涉嫌误导、适老化服务缺失、会员协议存“霸王条款”等问题。
报告还指出,超六成(63.94%)消费者认为买了智能电视会员还要买视频平台会员不合理;43.92%认为同一平台的不同端口单独开通会员不合理;43.9%的消费者认为部分功能(如投屏功能)需要开通会员才能用不合理。
经笔者调查发现,现在想看电视内容特别麻烦,开通了智能电视会员,还要开其他长视频平台会员,而且同一视频平台的不同端口都要收费,存在同一平台会员“大屏”、“小屏”多次收费等现象。
“我不买智能电视的很大原因就是电视喜欢乱收费,我以前在手机上开通了优酷会员,但是却不能投屏,若想要投放在电视观看,就得加钱额外开通TV端酷喵会员。”陈女士告诉笔者,“结果是为了追一部VIP剧集,花了我七八十块钱。”
国内男演员李嘉明也曾发视频炮轰电视收费乱象,李嘉明称自己已三年没有打开电视了。“花大几千买的电视看不了,打开全要收费。”有数据统计过,想要在电视上无阻碍的看电视剧,一年大概需要1612元人民币。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下令整改,但目前来看智能电视会员套娃现象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观。
电视套娃式消费的背后是电视品牌方、内容商以及牌照商三方的利益博弈。电商厂商提供电视硬件,和国内七大牌照商合作,提供给用户内容,用户缴费才能获得各种服务。
现在,电视厂商把硬件价格做得很低,几乎不赚钱,都指着VIP会员与广告赚钱,这也让消费者越发反感。
总而言之,电视品牌厂商想要长久发展,应该积极推动降本增效以及产品技术多元化,在物联网时代与数智化背景下,向智能家居、大数据模型等新应用领域拓展,用品质和科技重新唤醒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深陷“套娃”收费中,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参考资料:
1. 《拥抱大模型,能否让电视迈入「强人工智能时代」?》钛媒体
2. 《面板行业走出寒冬:各类产品全线涨价 部分厂商单月已实现盈利》科创板日报
3. 《电视厂商涨价,线上线下都不放过》时代财经
最新话题:蔡崇信,阿里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