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亿,灰飞烟灭!苹果的“新爹”,害人不浅科技2023-07-15 07:07文/ 金错刀频道继中国制造后,印度制造也正在成为苹果的“新大腿”。早在2017年,苹果就把iPhone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印度。去年开始,苹果更是开始在印度制造最新款的iPhone 14,一改印度过去只能生产苹果旧机型的先例。进入到2023年,苹果对印度制造的器重有增无减。今年2月的苹果财报电话会议上,“印度”被提到了15次。今年4月库克访问印度,还表示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和智能手机销量。最近,苹果重要的合作伙伴却唱起了反调。7月10日,富士康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价值195亿美元(约1400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合资公司。更早之前,在印度经营15年的果链代工厂纬创,也宣布撤出印度市场。纬创在印度的工厂印度制造追赶中国制造的脚步,再次受挫。印度制造这些年的牌不可谓不好,如今的局面只能怪自己不争气。屡屡破碎的“制造业强国美梦”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后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要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为了实现制造业强国美梦,印度对外国企业恩威并施。比如2020年,印度推出一项产业促进计划: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设厂,能直接获得每种设备4%至6%的成本补贴奖励。2021年底,印度又批准了一项价值约合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以吸引半导体制造商将印度作为生产基地,打算将印度打造为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全球中心。正是有这项激励计划,富士康当初才入了坑。然而在印度,命运里的一切馈赠,都已经明晃晃地标好了价格。高关税就是印度对外国企业最大的杀招。在过去,中国企业在印度建组装厂,很多零部件都是从中国进口,后来印度通过提高组装零部件的关税,让工厂逐步转移到印度生产。比如小米就是迫于印度高关税,在印度大力建工厂。自2016年起,印度连续五年针对不同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税率达20%。有业内人士直言:“印度想借助各国力量成为制造强国”。靠着对国外企业的恩威并施,印度制造果然有些起色,甚至拿下了苹果。早在2014到2015年间,苹果就曾派团队去印度考察,当初得出的结论是:印度的代工厂可以做个插头或者包装,但到喇叭、耳机、小型机械部件这一层,印度就不行了。但很快,从2017年开始,苹果就委托代工厂纬创,跑到印度生产iPhone SE等低线产品。印度制造的iPhone SE印度制造的野心,不仅限于电子产业。今年6月,日本铃木的印度子公司放出豪言:“印度将在今后5年内,超越美国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虽然印度市场一片火热,印度制造却没能沾光。在印度乘用车市场上,前五大车企的市占率高达87%,前十大车企市占率接近100%,几乎看不到印度自主品牌的身影。在家电、手机等被印度大力扶持的行业,中日韩企业群雄割据,只给印度本土品牌留了几口汤喝。印度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而推出的激励计划,响应者也寥寥无几。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短期内不会考虑在印度建晶圆制造厂,“没有产业集群,没有稳定的政府,综合成本也不划算”。如今再看2014年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占比不升反降,从2015年的16%降至如今的约13%,与25%的目标距离更远了。野心勃勃的印度制造,为何总会沦落到“双输局面”?根据印度工商部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企业和业务,占到印度1.2万家外企的1/6。另外,每年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数量,也从2014年的每年216家,下降到了2021年的每年63家。印度想借外国企业发展制造业的计划,在一点点落空。这些外国企业为何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有句调侃大致描述了不少外国企业在印度的纠结: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2008年,印度信实集团找到上海电气合作修建电站,后来上海电气按要求完工后,不仅没能如期收到钱,还被对方索赔21亿元人民币。Reliance,印度信实集团直到上个月底,上海电气发布了声明,表示目前收款近90%,印度孟买法院也在去年驳回了对方的索赔诉讼。印度对中国企业下手之狠,这些年也没收敛。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中兴等企业,都遭遇多次打压。2022年7月7日,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vivo,冻结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今年6月,小米的印度分公司还被扣押了近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的后续报道,他们更要求小米、OPPO、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CEO等高层职位。当然了,印度并非针对中国企业,而是所有外企。先有沃尔玛被罚13.5亿美元、三星被罚2.12亿美元,后有亚马逊被罚1.72亿美元、谷歌被罚2.75亿美元……渐渐地,印度收获了一个不光彩的名号:外企坟场。因此不少外企在正式进“坟场”前,决定走为上策。去年7月,荣耀团队宣布撤出印度,未来会采取更稳妥方式开发印度市场,CEO无奈表示:撤离印度市场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此之前,美国的通用、福特、哈雷也陆续退出,有的甚至在印度经营了二十多年。印度信用破产的背后,根源在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一名长期为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曾经撰文分析,外资企业在印度遭受的各种调查、处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导致的。在他看来,印度法律可以用十五个字来概括:“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其结果是,做生意时不仅暗箭难防,即便按流程办事也很繁琐。印度《印刷报》曾对比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与日本铃木汽车在古吉拉特邦工厂。特斯拉与上海达成协议和向客户交付第一辆汽车,时间仅相隔537天。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的工厂,从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到生产,则花了近5年。所以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依旧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押宝印度制造,苹果看走眼了吗?今年4月,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印度的年龄结构还相当年轻化,40%的人口在25岁以下。不仅如此,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还很低。中印越电子协会秘书长杨述成介绍,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普工工资在4500元~5000元左右,越南则在2500元~3000元左右,而印度的普工工资仅需1500元。正是有这类肉眼可见的优势,仍有不少外国企业押宝印度制造。今年6月,莫迪访问美国,就得到了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巨头要投资印度的承诺。这其中,一直想减轻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苹果,是最热情的。库克坦承:苹果供应链正加速移出中国,印度将成为主要市场和生产基地。苹果计划到2025年在印度生产1/4的iPhone,到2027年生产一半。对此,巴菲特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评价:“非常愚蠢”。他解释道,在中国找一家厂商制造某项产品,只需要6周就能把所有供应链搞定,但在印度需要20个厂商制造一个产品,时间可能要6个月。制造业的竞争力,绝不仅仅取决于劳动力的多少。效率、工艺和成本的综合考量才是更合理的衡量标准。在押宝印度制造的这些年,苹果也的确遇到了不少糟心事。一边是许多印度工厂无法达到苹果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另一边即便有合适的供应商,品控也远不如中国同行。今年2月,英国《金融时报》就曾报道,在印度一家为苹果供应外壳的工厂,每两个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组件中,只有一个的质量足够好,可以送到苹果组装商富士康那里。相比劳动力素质,印度基建与中国的差距更是大。2019年和2021年,印度两次提出要启动“100万亿卢比基建计划”,进而提高“印度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比重,直至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然而,印度基建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在今年6月就发生了两起基建灾难。一个是印度东部三列火车相撞,造成该国“本世纪最严重”铁路事故;一个是耗资171亿卢比的在建跨恒河大桥,在短短14个月内再度轰然坍塌。基建水平跟不上,物流、用电等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印度制造对标中国制造,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目前看步子迈得过于大了。中国制造不是靠巧取豪夺,也没想过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从一针一线的鞋服制造,发展到手机、高铁、大飞机等高端制造。打一场翻身战,不能光靠嘴上和表面上的“天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The End本篇作者 | 祥燎 | 内容运营 | 雅琦主编 | 张一弛关注《金错刀车评》金错刀旗下的汽车账号用爆品视角,深挖新能源车企最硬核干货点个关注,世界上又多了个懂车牛人▼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