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降到8.1,我不服
今天要聊的是阿汤哥昨天刚上映的新片——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严格来说我并不算这个系列的粉丝,因为我只看过零星的几部,也早已忘记了它们的剧情,唯一留在记忆里的还是阿汤哥扒飞机跳高楼的实拍名场面。
但看着这部片的豆瓣评分从8.4掉到现在8.1,我依旧是非常不服的,在我眼里,它很显然是比最近几年我们能在院线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国内外动作片都要好的作品。
这份好,当然不止是动作层面那些已经堪称传奇的实拍故事,而是剧本!剧本!!
所有的动作片编剧都应该过来学一下这部片的剧本,怎么从一个老套的母题出发,用各种同样老套的炸弹时间,写出一个扣人心弦又充满悲情的好故事。
正文
《碟中谍7》故事脉络,依旧是老套无聊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和前几部唯一的不同,是反派不再试一个实体存在的人,而是一个类似AI的智体,它有自己的思维意识,可以通过算法计算出一切可能,从而控制一切,想要毁灭智体,只有拿到两把钥匙打开保存智体的服务器并毁掉它,这是阿汤哥的行动主线。
从剧情来看,我们可以再导到另一个母题:人与AI的对抗。
但这好像也并没有比英雄救世界有新意多少,这是人工智能出现之后就不断被反复假想和讲述的故事。
那《碟中谍7》的编剧做了些什么?
很简单,他们让上面这个母题,在这部电影里无处不在。
第一个方面,用这个母题去决定动作片的动作风格和打斗工具。
很多人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词叫“古典”,但没人注意到,这个古典在这部片里的来源,就是这个AI的设定——
智体拥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可以入侵所有的网络,无孔不入,一旦我们产生了对网络的信任和依赖,那么它就能够通过操纵事实和真相操纵一切,甚至可以用声音模仿你的队友来欺骗你,而我们与网络连接的紧密让它得以窥探到每个人的内心,进而从人性的角度玩弄甚至掌控一个人。
于是,在《碟中谍7》的故事里,这个设定被触发之后的所有故事,尖端科技几乎都是失效了的,因为会被AI控制,阿汤哥的团队最后大战里唯一能动用的也仅有前苏联时期的卫星。
更进一步影响的是动作片的灵魂,那些动作场面。
很多场动作戏都因此退回了冷兵器时代,开头沙漠中枪战戏到后面冷兵器搏斗的转变,武器从机械和科技变成了拳头和刀剑,借此摒弃了现代动作片中科技的介入,回归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再加上不少决斗场景都刻意选择了“东方快车”“罗马”“威尼斯”这些本身充满“古典主义”气味的地方,整个电影的气质被统一成了古典。
最好看的肯定是威尼斯桥上短刀和长剑的决斗,以及结尾火车上的搏斗,同样是以古典的拍法,充分利用地形和自身的优势完成肉身的搏击,这种动作戏是有技巧在的,因为它并非用狂轰乱炸的场面去堆积出视听的冲击,而是回归肉身,用真实的动作完成人与AI的对抗。
甚至被传为佳话的实拍这件事本身,也因此有了逻辑,电影里有两场非常危险的实拍戏,摩托车跳崖和结尾跳伞逃生,两场戏几乎都是阿汤哥本人实拍完成的。
你说这比CG做出来更漂亮吗?当然不是的,相反实拍会导致很多镜头变得没那么漂亮,比如摩托车跳崖和跳伞,实拍导致没法走做太复杂的调度,基本都是大远景,唯一的特写是阿汤哥头上自带的摄影机,跳山下去甚至有一段都没聚焦,人是虚影。跳伞的弧线也是绕来绕去的,最后不是那么帅气的退场,反而有些狼狈。
那为什么还要如此危险的去做实拍,去坚持这件事情?
对于我来说,是因为我作为观众,相比看着计算机生成近乎完美的人物表演,一个真人去做“没那么完美”充满偶然性的动作,让我产生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我能感知到震撼和危险,甚至观影的时候伴随着恐高的生理反应,而后者我往往只是视为剧情的某个起伏部分罢了。
第二个方面,“人与AI对抗”决定了影片的一部分人物的写法。
编剧在利用人和AI的区别,去写人物。
这个区别就是,人会在面临选择前会犹豫和挣扎,会因为情感而选择利益并非最大的选项。
电影里有一场戏,是碟中谍小组的其他人告诉阿汤哥,你如果要赢,你就必须像AI一样去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哪怕代价是牺牲我们的生命,但阿汤哥拒绝了。
这就是那个区别。
AI可以计算出自己要想任务成功,必须要杀掉阿汤哥的朋友,激怒他才可以。
也可以算出自己的下属帕丽斯因为被阿汤哥饶过一命,她有一定的概率会背叛它,帮助阿汤哥。
但它无法计算出人在最后一刻的选择,所以此时唯一能和AI形成对抗的,就是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做出的不同选择,片中的人都在做选择,而选择,就是人性外化的表现。
阿汤哥选择让他的朋友们留下,自己一个人去对抗AI;
他拜托格蕾丝伪装成白寡妇和中情局假意交易钥匙,但格蕾丝私下向中情局索要的代价是让他们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身份,当交易即将完成的那一刻,她选择了拒绝,选择了自己的良心,决定帮助阿汤哥找到钥匙的秘密。
还有被放过一命的帕丽斯,在关键的时刻她选择了拯救阿汤哥,并于将死之际告知了她听到的关于钥匙的秘密,她果然选择背叛了AI,拥有了人性的时刻。
爱,感恩,软肋,这是AI眼里人类最大的弱点,但在编剧的处理下,也成了人类对抗AI最好的武器。
第三个方面是电影的宿命感。
我也看到很多人批评这部阿汤哥依旧太过于强大,顺利夺到了钥匙,并且得知了钥匙的秘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莱坞式结局,缺少与古典主义相匹配的悲情,那我们不妨在看过一遍之后,尝试再去回想一下这部片。
电影在一开始其实就给了我们一个信息,AI有自己明确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在上亿种可能里选择的自己胜率最大的一种,于是机场,威尼斯,罗马,火车,这几段主要的剧情,也都可以被理解成是命中注定会发生的故事。
开头和结局,一切都在AI计算中。而我们上面说的,人类唯一的对抗方式是去做AI算不到的选择。
但这个选择必然是痛苦的,战胜自己就是战胜敌人。
这也让“《碟中谍》系列迄今最大的反派”这句话成立了,因为主角的敌人早已不再是任何外部的危机,它的敌人来自内部,来自人性的深处,来自宿命本身。
只有战胜了自己的内心和本能,让自己变得极度冷酷、无情、逻辑至上,也就是将自己变成和AI一样的人,似乎才能取得一丝战胜AI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看,很难将这部电影看作一部爽片,因为它讲的其实是一个更加憋闷与悲情的故事——
人是否要选择抛弃掉自己的人性,成为另一个身藏暗处的“碟中谍”,也就是AI。
这点在结局体现的非常激烈。
AI根据阿汤哥的个性早早布下了局,通过机场的解谜,它知道他最在乎的是朋友,于是它指挥盖布瑞尔杀掉了阿汤哥最好的朋友也是最爱的女人之一伊尔莎,从而在他心里埋下了对盖布瑞尔的愤怒和恨意。
因此当阿汤哥最终与盖布瑞尔面对面时,他击败了盖布瑞尔,此时留给他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带着愤怒杀死盖布瑞尔,为伊尔莎报仇,这是阿汤哥人性一面的抉择;
一是抛开所有愤怒和复仇的念头,让盖布瑞尔活下去,只有他活着,他们才有发现钥匙秘密的可能,从而摧毁钥匙,这是逻辑至上的思维,是另一种人形的AI。
这是阿汤哥在这一部里面临的最终选择,选择前者,最终的胜利就会是AI,因为不会有人知道它服务器的所在,它将可以永存下去。
而选择后者,变得极度冷静与理智化,这看似战胜了AI,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败。
最终阿汤哥将刀抵在了盖布瑞尔的脖子上,面对着他的求情也无动于衷并一寸寸深入的时候,他选择了第一种失败,这种失败的结果是AI在游戏上的胜利,但其代表的悲剧意义是他没有战胜内心深处因仇恨而生发出的欲望,从而让其落入了敌人精心编织的圈套。
AI计算好了一切可能,留下了一个必败的局,这何尝不是一种宿命,英雄最终总是在对抗一种既定的宿命,一个注定的结局。
当他摆脱了宿命,他会成为一个合家欢式的英雄;当他走入那个陷阱,英雄往往落寞,故事往往悲情。
阿汤哥在那一刻其实已经输了。
当然故事的最后,中情局特工的偶然出现协助阿汤哥做出了选择,他赶在阿汤哥杀死盖布瑞尔之前阻止了他,这样一种巧合的出现多少削弱了宿命带来的沉重,服务于了下一集的故事。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看,我们不能忘记它携带的沉重和悲情,毕竟这才是阿汤哥这一英雄谢幕前,最好最深刻的告别。
配图/《碟中谍7》预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