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滑的搞砸一个ipo
注册制放开后,A股上市的前景变得明朗,虽然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顺利实现IPO仍然不容易,但要搞黄IPO却变得轻而易举。现在我总结了八种技巧,供大家参考参考:
1、做个特立独行的老板:
在如今这个内卷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带领企业脱颖而出,达到IPO的“窗口指导”要求的老板和管理团队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之处。但在企业IPO的规范过程中,总有一些老板或者管理层非常自我,只是因为稍微学了一点法律法规的知识,就开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听取投行、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建议,坚持自己不断试探审核底线,结果注定是会很惨痛收场的。
2、盲目相信自称专家的狗头军师:
我相信大多数企业老板的朋友圈里都有各种各样的IPO专家。这些IPO专家的存在确实可以帮助实控人更好地了解资本市场,但总有一些专家自告奋勇为企业指点迷津。如果企业老板只是盲目听从专家的建议,而对于中介机构的建议视而不见,轻则会耽误企业上市两三年,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IPO永远黄掉。
3、坚信财务操纵大法:
尽管现在实行全面的注册制,但业绩指标仍然是审核IPO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些企业短期内很难满足这些要求,所以一些老板可能会利用财务操纵手段来调节业绩,以达到对赌、政府压力或员工期望等目的。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比如伪造资金流水、进行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等,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他们的创意越高,审核部门的审查就越严厉。
4、玩弄裙带关系:
一个企业要想IPO,必须拥有完整的采购、供应和销售体系,并具备独立展业能力。然而,一些企业的实控人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的管理思维,依赖亲属来负责内部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等重要岗位,权责划分不清晰;对外则依赖关联方进行销售、生产和采购,可以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这样做可以照顾到亲人,但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缺乏独立性和真实性,业绩堪忧。
5、忽视内控机制的完善:
如果把业绩比作企业的外在表现,那么内控机制就是企业的灵魂;漂亮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却是少之又少。在IPO过程中,很多实控人和管理层对内控机制不够重视,把内控制度当作摆设,只是给投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看,对于内控整改的事项则避之不及。没有健全的内控机制的企业,即使业绩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财务基础的“空中楼阁”。
6、随意操纵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随意搞,收入不够就随便凑,成本太高就随意调整,研发不够就随便拼凑。不管会计准则和政策怎么规定,只要顺手的都来一套漂亮的报表,最终就可以顺利申请IPO。
7、利益分配不公平:
在规划IPO过程中,企业通常涉及到管理层的选拔和股权激励等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创始人、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之间的内部矛盾,轻则在IPO尽调过程中不配合,故意制造障碍,重则审核过程中频繁举报,即使企业成功过会,也可能因为举报事项被搞黄。
8、创造众多敌人:
有些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对竞争对手恶言相向,甚至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导致企业积攒了一大堆敌人。在IPO申报阶段,总会有一些竞争对手跳出来捣乱:要么根据招股书揭露的内容实名举报,要么通过专业团队发起侵权诉讼。
为了早日掌握这些技巧,许多老板们正努力地尝试搞黄自家的IPO。欢迎各位老板和中介机构朋友们留言补充,一起学习进步!
【更多阅读】 董小姐要移民了?
投行小伙伴 微信群互助平台
求职招聘 业务对接 最新热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