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斯克。最近发生了一个大事件,蚂蚁集团被罚款71.23亿。这数字太吓人了,一般企业被这么罚一下估计就直接挂了,就算不挂也要伤筋动骨愁容满面吧,但是似乎大家都很高兴,就连被罚款的企业自己都很高兴,股价都涨了。
这是咋回事呢?我来写一篇文章给大家聊一聊。
先让我们看看背景,蚂蚁集团和腾讯财付通,这两大科技金融巨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对两家公司及其旗下机构进行了罚款。让我们先聊聊蚂蚁集团。蚂蚁集团近期被罚款71.23亿元,原因是其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这次的罚款,蚂蚁集团的回应是“诚恳接受,坚决服从”,这是一种十分明智且负责任的态度。然后,罚款消息发布后,阿里巴巴美股盘前拉升涨超3%,因为这个罚款被认为是靴子落地。有一种说法就是,“只要对方肯收钱,那基本就没事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这次被罚的不仅仅是蚂蚁,还有另一个科技金融巨头腾讯的财付通。近日,腾讯集团旗下机构财付通也被罚款,金额达到近30亿元。为啥会这样?我们得理解蚂蚁的商业模式: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就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简称“Fintech”,就是“以科技手段改革和创新金融业”。那么,何为金融科技的改革与创新呢?简单说,就是用科技的手段和工具来改革和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其实,最开始的金融科技的理念,确实源自一个叫做“更高效金融”的理念,也就是我们在投资、理财、消费等活动中,寻找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式。也就是说,在金融交易中,效率和便捷性至关重要,而这也是金融科技的本质。比如说,传统的金融机构,像银行、保险公司等,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效率低下。银行的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存贷利差来衡量,这是衡量一家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标准。拿最近两年中国的银行的存贷利差来说,为2.85%,而全球银行业的存贷利差平均只在1%左右。这明显地告诉我们,我们国内的银行在帮助实体经济的成本上,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保险公司,我们可以通过看赔付率来衡量他们的效率。这里的赔付率,指的是保险公司对保险事件发生后的赔偿比例。许多保险公司的赔付率还不到50%,这说明在帮助个人和公司消化风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的效率仍然低下。当然,那就是大数据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传统的方式去评估一个人的信用。举个例子,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就利用了出行数据、交易数据、购买数据、关系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全维度画像,来评估你我他的信用。你可能想,这么复杂的过程,不是成本非常高吗?其实不然,阿里巴巴的这一过程是通过机器完成的,没有人工介入,成本降低得惊人。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大数据来评估信用呢?这里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效率和准确性。想象一下,一个由机器完成的信用评估系统,它能在瞬间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精准的评估,然后给出结果。这种效率和准确性,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阿里巴巴还利用了这一优势,开发出了类似于保险的产品,进一步降低了成本。那么,使用大数据的产品有哪些呢?这里,我们就来聊聊芝麻信用分和相互宝这两个产品。芝麻信用分,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信用度量。只要你的芝麻信用分达到650分以上,你就有资格加入相互宝,享受100多种大病的保障。听起来不错吧?你可能会问,相互宝是怎么运作的呢?其实很简单,相互宝从会员中收取10%的管理费,剩下的90%的钱全部赔付给需要帮助的人。你没听错,赔付率高达90%,这已经远超过了很多传统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正因为蚂蚁用大数据解决了效率问题,所以公司的高管等核心团队也高效地累积着个人财富。一方面,工作压力可能真的很高,996这种就是常态。但对于即将上市带来的巨额回报的期待却如同光芒万丈的黎明,也激励着人拼命。我们可以参考招股书中的数据。以上市前确定的68.8元发行价计算,蚂蚁集团为员工设立的激励计划规模将达到1377亿元。再细分下去,到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拥有16660名员工,按此计算,平均每个员工的激励金可达826万元。根据蚂蚁集团的发行价,马云、彭蕾、井贤栋、陆兆禧、张勇等一线阿里巴巴高级管理人员的财富都超过了百亿。这些人曾经在婚恋市场上可是香饽饽啊,只等着上市变现了。蚂蚁金融作为国内一流的金融科技公司,依托支付宝,深度渗透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网购医疗,我们都能看到蚂蚁金融的身影。同时,蚂蚁金融通过花呗、借呗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小额融资服务。由于消费场景下的融资额度小,资金去向相对透明,且有芝麻信用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评估,这些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具有放款资质的金融机构也乐于参与这样的业务,既可以盘活资金,又没有过大的风险。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花呗和借呗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无论是借款人还是蚂蚁金融,都没有为这笔贷款预留实质的风险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蚂蚁金融依托自身的信用和审核力,成为了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担保人”。只要贷款能够按期偿还,一切都会如期进行。然而,万一,有一天蚂蚁的信用体系出现了问题,或者贷款的总额远远超出了蚂蚁的承受能力,这些贷款就可能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甚至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事实上,从2020年11月蚂蚁金融暂停上市开始,这家公司就陷入了持续的困境。之后,蚂蚁集团接受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多轮约谈,并在2021年4月的最后一轮约谈后,提出了五项整改方案: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信息垄断,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为了配合监管,蚂蚁集团在2021年6月成立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将花呗和借呗这两个原本由小贷公司承接的业务,纳入了金融监管的体系之下。同时,曾经备受争议的保险业务——相互宝,在2021年12月宣布关闭。在公司架构上,阿里巴巴和蚂蚁金融也进行了割席。随后的2022年,阿里巴巴中报显示,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等人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此外,阿里与蚂蚁集团同意终止《数据共享协议》。到了2023年1月,蚂蚁集团宣布,马云的投票权由68.8%降低至8.8%,且阿里巴巴将不再参与蚂蚁集团的日常运营和决策。2020年10月26日,蚂蚁集团在上市前3天,被叫停上市。因为新的监管规定的出台。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文件,就像一个指挥棒,打断了蚂蚁集团的“乐章”。新的规定,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设定了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上限,以及对于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限制。对于蚂蚁集团来说,这就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阻挡,对他们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0年12月26日,蚂蚁集团开始了痛苦的整改之路。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并提出了5点整改要求。而2021年4月12日,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2021年6月,重庆银保监局官网发布,蚂蚁集团应在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蚂蚁集团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同时,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发生变化,马云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蚂蚁集团无实际控制人。这是事实,真实而有力,也反映了蚂蚁集团在应对监管整改上的态度和决心。所以,经过接近3年的整改,今天终于靴子落地,虽然股价也涨了,但是,后续是不是就是晴空万里了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改的结果。据证监会的公告显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这个消息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蚂蚁集团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反而有所上涨。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正面的信号,是对蚂蚁集团整改效果的认可。此外,蚂蚁集团也对外表示,从2020年11月开始的监管整改,暂时告一段落。而其产品“相互宝”,一度风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现已基本结束。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利空出尽的信号,难道蚂蚁集团即将重新上市?然而,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蚂蚁集团短期内重新上市的可能性仍然较小。这是因为根据证监会目前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需要实控人三年内不得变更。而目前蚂蚁集团的实控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至少还要再等待两年。对于互联网行业,此次整改也算是划清了一条线:清晰界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为会遭到严惩,这样的严惩会以何种方式落实,典型示例已然在我们面前。此乃是互联网行业在创新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的新探索。当我们将目光转向金融行业,也可以看到,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将面临监管的压力,可能需要进行改变。此乃是金融行业在风控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新挑战。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对于整个数字经济,这无疑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此乃是数字经济在公平竞争与繁荣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新尝试。再看看蚂蚁集团自身,这次的整改无疑对其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带来了影响,也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此乃是蚂蚁集团在转型与成长之间寻求平衡的新道路。因此,从这一系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蚂蚁集团的整改可能成为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和数字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