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云:“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否定自己和肯定自己中度过的,一味肯定会成为自大,总是否定会形成自卑。真正厉害的人,都善于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会说话,良言暖人心;能藏锋,守拙待时机;懂变通,无往而不利。
《菜根谭》有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活于世,既要心存善念,不可有害人之心,又要心存警惕,不可无防人之心。
为人处世,一定要留点心眼,这不是为了算计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经常吃亏、经常上当受骗、经常被伤害的人,大多都是较固执、无城府、缺心眼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三个特征:会说话、能藏锋、懂变通。
说话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沉默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懂闭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天津有个卖茶汤的手艺人叫杨巴,他做的茶汤非常好喝,远见闻名,深得天津人的喜爱。有一次,李鸿章来天津巡查,当地你官员便让杨巴给李鸿章做一碗地道的茶汤。当杨巴把茶汤端上来时,李鸿章眉头一皱,竟然掀翻了汤碗,在座的人不知道李鸿章什么意思,吓得大气不敢喘。这个时候,杨巴看明白了,李鸿章是把茶汤里的芝麻,当成脏东西了。杨巴刚想告诉李鸿章这是芝麻,转念一想不对,因为如果这样说,则证明李鸿章孤陋寡闻,连芝麻都不认识。想了一会后,杨巴急忙跪在地方,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然后说:“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喜欢喝压碎的芝麻,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饶了我吧。”他说完后,李鸿章才知道汤碗里的是芝麻,当时他觉得这小子太聪明了,既保住了自己作为中堂的颜面,又告诉了对方实情,顿时心情愉悦。李鸿章借坡下驴说:“虽然我不喜欢喝压碎的芝麻,但这茶汤实在是好喝,也该嘉奖啊!”会说话的人,必然是懂得察言观色的人,他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能很好地处理好和任何人的关系。“说话等于表达,但是要表达好一句话,是需要聪明才智的,倘若说不好,就很容易得罪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顾及别人感受,看上去很直爽,其实是缺心眼。这句话虽然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会说话的人,确实是聪明人。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藏锋守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存之道。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因为深谙藏锋守拙的道理,所以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巧妙避祸。同治三年,曾国藩兄弟率湘军攻破天京后,举国上下都在欢庆,连皇上也为之兴奋不已。然而,曾国藩多年的官场经历告诉他:功高震主危及身家。于是,他在给朝廷上奏的奏折中表示:“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三四万人,以节靡费。”出于对清廷的了解和熟悉,加之对弟弟曾国荃的性格了解,曾国藩在裁撤湘军的同时,还奏请曾国荃因病开缺,回老家调养。因为当时,曾国荃在攻破天京的所作所为,一度成为众矢之的,且清政府也担心他登高一呼从者云集,所以既想让他早点离开军营,又不想给他一个实权的位子来坐。曾国藩此时以其病重为由,让其回老家休养,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并奖励曾国荃六两人参,以示慰藉。虽然弟弟一时不理解曾国藩的行为,甚至怨恨曾国藩,但最终曾氏能在整个官场平平安安走到最后,这足以证明曾国藩的藏锋守拙是有先见之明的。藏锋守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金玉缘》里也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总是掏心掏肺、心里藏不住事,看似真诚坦荡,实则是心无城府、浅薄粗俗。锋芒毕露,难免会遭人嫉恨;藏锋守拙,就不会惹祸上身。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学生想了想:“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学生说皱着眉:“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这些“自己”和“他人”的变换价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换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人的一生,横冲直撞、一味拼杀的是莽夫,运筹帷幄、懂得变通的才是智者。《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达到极点时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保持得长久。许多时候,人之所以会失败,只是因为坚持了错误的东西,却不知变通。僵化固执,就容易撞到南墙;圆润变通,就能够柳暗花明。点亮“在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