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塌房了,那些年买的周边产品怎么办?
睡觉前,小A把微信状态换成一个抱膝的emo小人,随即在朋友圈发了张二次元漫画,配文:非常崩溃。原来,小A喜欢的某位明星,最近正遭遇塌房事件。
小A在粉丝群跟人打了两天口水仗,关在房间里干嚎了十分钟。清醒过来后,看看四周,不由得悲从心中来,自己怎么花了那么多钱买周边产品?有些订购的单品还在路上。
《宠爱》剧照
墙上贴着超大幅海报,书架上堆着这几年收集的杂志,桌子上摆着偶像的手办、代言的香水。打开抽屉,是一摞摞塞满小卡的相册簿。自己正靠着的抱枕,是去年从粉丝群里专门订做的,更不用说玄关还放了一箱不舍得用的专属口罩⋯⋯这些她曾视若珍宝的周边们,此时如鸡肋一般,望之生气,弃之可惜。
小A的追星史从几年前开始,她省吃俭用,看了明星演唱会,又去了握手会,花钱买了林林总总的周边。虽然花钱花得肉疼,但心里高兴,应援嘛,总要实际行动支持一下的。平时没事的时候,小A拿出这个看两眼、那个摸几下,念叨着要当成传家宝,叫子孙世世代代传下去。
现在,小A只得拍个视频放到网上,宣布低价出售周边,有钱就送。跟她一样有想法的人不少,社交平台一搜,到处有人在抛售,一时之间,原来高价难求的周边,全变成大白菜。
《女子的生活》剧照
供大于求,生意没那么好做,还要同时忍受另一些粉丝的嘲讽,有些卖家不得不表明立场,说自己是“退坑不脱粉”,抑或只是“刚好家里大扫除,不得不清理掉一些”。
说到周边,哪个粉丝不喜欢囤点什么呢?最古早的明星周边是贴纸,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孩都是从贴纸开始追星的。不像现在的娱乐产业链化,把明星周边当专门的生意做,那会儿偶像文化刚开始流行,一名粉丝对偶像的支持,主要是买买专辑和演唱会门票。
我是工作以后有了自己的收入才开始追星,最早入手的是杂志海报,哪一期有采访,必定夹着被叠成四方的大开精美海报。代言产品也是要买的,越火的偶像代言的品种越多,如印有头像的奶茶杯、笔记本电脑、明信片等。后来去演唱会听歌也有讲究,最好穿着专属T恤,五块钱一根的荧光棒也拿不出手了,必须是那种特制的电控荧光棒。
《西虹市首富》剧照
收集周边也存在鄙视链。那时不像现在渠道丰富,除了官方还有粉丝群和站姐,官方就是唯一的来源。没有授权的肖像,很容易就会被视作侵权。如果去签售会,举办方会特别说明哪些周边是不接受签名的,来路不明或地下研发的周边有可能被看作黑货。
我有个朋友很有生意头脑,那会儿上海有SHE新专辑签售会,他打听到时间,也进去排了一下午队,买了一打专辑,准备放到网上卖。我问他哪个是Selina,哪个是Hebe,还有Ella?他统统分不清。当天晚上,朋友就把签名专辑上架,哪晓得跟他卖同样东西的人,一夜之间都冒出来了,别人还便宜5块钱。
痛定思痛,朋友想,找这种太火的明星不行,得找那种暂时没那么火但将来可能是无价之宝的潜力股。
《请回答1994》剧照
有一次他去书城买书,看见别人排队,队伍从二楼排到三楼,一问,原来是一位明星学者在做新书签售会。朋友想,这个可能有点盼头,虽然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几分钟这位学者的讲座,并没有读过他写的任何一行字。20年过去了,学者亲笔签名的三本书还在我家书柜的底层躺着——朋友搬家时说,送你了,将来说不定价值连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个人问题”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