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爱打伞居然不是因为总下雨?
炎热的夏天,再不喜欢下雨的人也希望能来一场降雨给天气解解暑!当然,要在自己出门带伞了的时候下才好。
作为人们生活必备的用品,从遮阳到挡雨,再到能够自如伸缩,伞经过了漫长演化,才变成了如今我们手中的样子。
车能打,人不能打
彷徨在雨巷怎能没有一把浪漫的伞呢?然而最初的伞,功能却主要体现在遮阳和威仪。
有关伞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两河流域,雕刻在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的胜利纪念碑上:国王身后的随从手举一把大伞为他遮阳,样子与中国帝王的“华盖”基本一致。
萨尔贡王的胜利纪念碑上,左一为萨尔贡王,他紧随身后的随从为他撑伞遮阳。
兵马俑博物馆中的复原的秦始皇的马车,当时的马车上已经有了用于遮阳的伞,但伞面还没有张合的功能。
这种一根棍子顶着一片圆盖子、类似荷叶的工具,可以握在手里遮阳挡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都有出现。而可以自由开合的伞,则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其核心技术就是将撑起伞面的辐条聚拢在一个小圆环上,这个圆环套在伞柄上滑动,从而实现伞面的开合。
我国有不少民间传说,将发明伞的功劳献给鲁班家族:除了鲁班,也有的说是鲁班的妻子或者妹妹。然而根据靠谱的记载,我国可开合伞最早出现在两汉之间的王莽时期,最初只是对马车上的伞盖进行改革,后来才演化为手持工具。
油纸伞是怎么防雨的?
不过手持一把伞在雨中漫步这种事,要到魏晋之后才能看到。之前的伞不论车载手持,主要用于贵胄官家,功能也以遮阳为主。因为伞面的材质大都是布帛,不但价钱贵,防水性能也有限。防水好的材料往往又太沉重,要在下雨天赶路或者干活,还是斗笠蓑衣更方便。
魏晋时代纸张已经普及,伞面用涂了油的桑皮纸制作, 轻便又防水。从此“雨”伞正式成立,风靡千家万户。元朝后棉布高产价廉,刷上桐油做伞面,比油纸更为结实耐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的主流雨具。
就是白娘子借给许仙的那种
伞到折叠伞,用了200年
可开合的雨伞传到西方后,从18世纪开始继续升级。首先是法国商人让·马莱,在1710年用金属材料取代木质伞架,大大减轻了重量。后来又有人给它安上便于抓握的曲柄,我们如今常见的长柄伞就此定型,伞面材料也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
可以在雨中浪漫漫步喽!
图源:电影《雨中曲》
长柄伞功能上已趋完美,但是它的长度依旧是个“负担”。曾在战争中负伤的德国人哈普特,就难以同时持握长柄伞和拐杖。1928年,身为工程师的他借鉴望远镜的伸缩方式,把伞杆改为伸缩式,伞盖骨架也被做成可弯折收纳的,大大缩短了伞的长度。伞收起后正好能够放入衣袋,雨雪天气掏出来就行。这种“口袋伞”一经推出便风靡全世界。
折叠伞的结构图
绘图:孟凡萌
英国绅士为什么都拿着伞?
为了耍帅?图源:剧集《神探夏洛克》
英国绅士几乎人手一把雨伞,但说起这个传统,还是从中国学来的。早先的英国人不爱打伞,他们认为:天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挡雨违背天意。18世纪中期,中英已有交往。一位叫乔纳斯·汉韦的商人,偏偏喜欢在雨天模仿中国人打伞出行。他在伦敦街头屡遭嘲笑,但依旧我行我素,一打就是30年。这个行为艺术终于赢得了崇拜,伦敦市民纷纷效仿,加上英国海洋性气候多雨,务实又讲情趣的英国人不仅接受了雨伞,还让它成为绅士文化的一部分。
还能藏暗器
图源:剧集《神探夏洛克》
21世纪以来,伞的设计更加美观和人性化,出现了音乐伞、照明伞、天气预报伞……,给下雨打伞带来一些附加的方便和乐趣。这把由荷兰设计师发明的暴风伞,采用空气动力学的设计,虽然外形怪异,却能够扛过10级大风!在强风下,伞面长的一头自然转到后方,由短的一面正面迎风,使得各部分骨架互相牵拉支撑,不会像普通伞一样“反骨”。
多雨国家人民的智慧
撰文 | 雷克萨
翻译 | 赵之遇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7年7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