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级市场万字实录
现状与思考。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2023年7月19-20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于在深圳召开。现场汇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险资、富有家族、VC/PE机构等200+优质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分享中国LP市场最新动态,共探新经济下的创投之路。
在《重构与新生》环节,财经双语主持人、《艾问 iAsk》创始人艾诚主持了一场超级对话,对话嘉宾分别为:
前海方舟总裁、前海母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文正,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
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
联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曲列锋,
淡马锡中国区副总裁沈晔,
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左丁。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艾诚:首先,请各位投资机构的代表,依次介绍一下自己。从深圳东道主陈文正先生开始。
陈文正:我是2001年进入股权投资行业,现在在前海方舟。前海方舟在2015年底成立,当时就是为了落实国家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的政策要求而设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从管理前海母基金发展到了按照区域、行业、阶段,设立管理基金群。目前从区域基金来讲,包含中原前海、齐鲁前海、湘赣前海,以及正在长三角设立基金。
按照专业方向,我们有智慧互联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和数字化网络相关的产业。另外也有大健康基金,以及智能制造和电子科创基金。阶段方面,我认为早期天投资最好的环境,可能就是在深圳,所以我们的天使基金设在这里,现在是第二期,第一期已经投资结束。
我们直接管理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数大概有360家,投资金额250多亿。另外,我们投资的子基金有60多家,投资金额大概65亿。这些基金投的企业数量大概1600多家,投出金额大概530多亿。
成立至今,我们逐渐进入管理退出期,其中直接管理的基金投资项目上市的有34家,间接的是98家,加在一起剔除重复的企业之后是120家。昨天(7月18日)我们有一家企业上市,明天(7月20日)也有一家上市,整体进入到投资收获期。
倪总提到要看好中国,但是我再加一句,还要看有结构化的行业,结构化的地域,所以我们看好深圳,看好南山。
VC/PE的“高质量发展”
艾诚:谢谢陈文正先生,给我们高举高打,开了一个漂亮开场。2023年当我们在回顾历史芳华的时候,前海似乎该做的都做了,能投的都投了。那么2023年您所在的前海方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
陈文正:质量。
艾诚:而且是高质量。怎么解读?
陈文正:从两方面来讲,一是投资项目的质量,二是管理服务的质量。同行们都感受到难,上半年募资和投资都在减少,那是不是大家没钱了?我认为不一定。我们内部有一个数据:实际上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投资不到20亿,跟往年比数量减少,不是因为没钱,而因为大家更关注项目的质量。
项目的质量包含几:第一,如果投早期,后续的融资能不能解决。原来大水漫灌的时候,有很多钱投进来,尽管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但大家都去投,企业都能得到发展。但是现在要关注投早期项目的后轮融资,企业发展达到怎样的里程碑,才能够得到后轮投资人的支持。
第二,虽然中国有全球最好的退出市场,有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而且对上市企业的宽容度很高,大大小小都能上。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上市的标准和上市的要求在提高。例如科创板的科创属性,创业板的三创四新,主板的收入利润要求,在上市公司不断增加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交易所对上市企业有形和无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制药企业完成了临床二期,开始临床三期,可以申报,但后来要求看到临床三期的效果,现在又会询问有没有实际收入等。项目上市有估值倒挂的,估值过高也不行。所以我认为,从退出与后续资金来源而言,要求更高的项目质量。投资高质量的项目不是公司的领导、决策人在提要求,实际上是投资经理自发的对自己主动地提要求。而管理服务的高质量,不仅要对投资组合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也要对LP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以前大家都是追求资本回报,财务回报,但是现在资本很多的来源于政府平台、国有机构。刚才提到了我们是为国家管钱,国家要求产业发展,地方要求产业发展,因此我们也要不断的为他们的产业资源服务。
艾诚:感谢陈文正的分享。对于前海方舟来讲,2023年投资关键词是质量,不仅是被投项目要寻求质量中的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同时对于我们本身而言,也要谋求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有请来自深圳市的机构代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左丁先生。
左丁:深创投成立24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集团,业务遍布全国。去年年底,我们搬迁至南山区后海深创投广场,见证了南山区近期的变化,也期待着南山区创投行业高速发展。
关于2023年,我们围绕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深创投近几年着力促进质量提升,把2021年定位为“质量提升年”、2022年定位为“质量再提升年”;2023年,我们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2023年是深创投的“高质量发展年”。企业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投资像攀珠峰
气候变化时该撤就撤
艾诚:欢迎松禾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厉伟先生,松禾资本2023年有什么样的变化?
厉伟:回顾有科技投资这个想法或者说开始做科技投资这件事情,于我有30多年了。1990年我在北大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论中国民办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其中一节专门谈到风险投资。可能冥冥之中,就让自己走上了这条路。我从北京到深圳已经30多年,从1993年开始做科技领域的投资,最初在宝安集团,后来自己出来创业。
30年下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要收窄,找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如果我没有能力帮人家管好钱时,我不能往下走。因为成功不仅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它与环境,与机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投资成功通常有四个要素,其中第四个要素就是运气,相信运气表明还知道敬畏,对未来要心存敬畏。
今年松禾在募集新的基金,但是强调控制基金的规模。现在DPI要求那么高,规模大的基金只能大量去投后期的项目,但是后期的项目很多上市以后破发,退出的时候不赚钱。规模大的基金又要求获得高回报,对投资机构的能力要求就非常高。
珠穆朗玛峰,我在四年里攀登了三次,第一次到了7028米,第二次到了8300米,第三次成功登顶8848米。三次都遇到天气变化,感觉是非常危险的。我登顶的那一年,国家珠峰测量队在三个星期里面,因为天气,试了三次才冲顶成功。登山的经历告诉我,气候变化的时候,该撤就要撤,否则有去无回。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停!
艾诚: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厉伟兄真诚的发言,直言不讳的分享当下松禾资本面临不确定时的战略和战术。这是一家很“卷”的投资机构,经常带着团队去登珠峰,但是在登峰攀顶的时候,也悟出了另外一种智慧,就是适时的时候要知止。如何重构与新生,答案在于善取不如善弃。
有请在深圳本土成长20多年的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先生。同创伟业是一个好名字,与创始人同创伟大的事业,接下来听听同创伟业在2023年战略和战术的变化有哪些?
郑伟鹤:感谢主持人,感谢清科和南山区政府。同创伟业是一家深圳的老牌创投机构,2000年成立,紧随老大哥深创投的步伐,至今已有23年时间。我们目前投了700多个项目,IPO大概110多家,在科创板上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科创板挂牌近25家。
2023年我们的关键词叫安全。现在国企特别强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而我们这种民企,尤其是做了二三十年以后,更注重的是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现在已经过了水大鱼大,野蛮生长的阶段。今年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均衡配置、投资组合,要做一些下行可控,上行可期的事。
哪怕做早期投资,也要把握安全。因为我们拿了很多国资的钱,LP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大的诉求也变成了招商、保本和DPI,此外当前我们还面临穿越周期的一些变化,现在的市场即便企业上市了,流动性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关键是要保证项目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合理的退出。
艾诚:怎么保证投资的安全呢?
郑伟鹤:我们其实特别注重投资策略,在策略方面,我们强调分散:行业的分散,投资阶段的分散;强调组合,强调均衡配置。当然还有一点,我们要帮企业快速成长,中后期项目的泡沫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投早投小,投这些初创期的项目,它的成长性可能体现得更好一点。
艾诚:同创伟业坚持十年磨一剑,曾经的策略在2023年没有变化。那您曾提出的投资“高、冷、硬、黑”,变了吗?
郑伟鹤:这一块应该跟专精特新比较类似,是相对应的。
艾诚:您很早就提出了专精特新的近义词:高、冷、硬、黑,感谢郑伟鹤先生。接下来一起来聆听在一级市场备受关注的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先生。
管好自己的能力边界
刘星:我来自红杉中国,我们的使命是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陪伴优秀的企业家去打造用户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对红杉中国一个简单的概括。我们一直是“指北针”,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迈进。
谈到2023年的关键词,我想到了一个英文单词叫Grit。有一本同名的畅销书,是我的母校宾大的一个教授写的,中文翻译成”坚毅”。这本书的副标题写的是释放热情与毅力的能量。所以我觉得“坚毅”这个词,还稍微欠缺一点点热情的意思。2023年我们不仅要保持毅力,还要抱有热情,去把投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执行到位。只有抱有热情,保持毅力,才能够真正地穿越周期。
艾诚:您谈到我们还是要坚定脚步。2023年红杉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在投资上的策略又会做怎样的布局和安排呢?
刘星:从投资角度来讲,我们的投资主题在2023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从过去两三年,到今年甚至未来的两三年,还是围绕着之前的投资主题。在这其中有人工智能投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投资主题,我们相信这也是一个延续多年的投资主题,不是一个短暂的,半年或是一年的投资主题,而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主题。
红杉中国深圳办公室在南山区,同时我们在南山区也有孵化器,可以说深圳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愿意扎根于深圳,希望投到更多的深圳优秀企业。
艾诚:有请联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曲列锋先生,分享一下2023年您的投资关键词,以及所代表联新资本走过中国创投界这些年的感受?
曲列锋:我也是一个25年的创投老兵,1998年入行,前十年在国资机构工作,2008年成立联新资本,到今年成立15周年。我们管理资金的80%来自于政府和国资,我们投资行业和赛道基本上是硬科技为主,主要在TMT、医疗健康和新能源三个领域。今天听了大家讲的2023年的一些关键词,深有感触。
上周我们也开了年中总结会,对过去做了一些复盘,主要体会是三点:第一点,保持不变的还是要跟紧国家战略。过去20多年里行业喊了几次寒冬,而中国创投投资走到今年,尤其刚才看了清科倪总分享的数据,从募资和投资的情况来看,今年才是寒冬。
从募资的角度来讲,我们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国资,国资是对资本管理者有着清晰的国家意志要求的,要求GP投资的领域,支持的行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部署。另外从退出的角度来讲,资本市场尤其以上海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入门许可来看,更体现国家对高新技术支持、鼓励的意志。因此我们认为投资机构跟紧国家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最近两年若干行业都在进行调整,有些行业甚至面临着一个下行周期,包括产能过度,建设过度,内卷的一个局面。这也要求我们投资机构更要把握好并提高创新壁垒,对拟被投企业的技术壁垒,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有些行业只有企业的技术、销售、管理能力具备行业龙一,龙二,或者龙三的水平,才能跑出周期、穿越周期,最后才能给投资人带来不错的回报。刚才听下来,在这点上各大机构对此的把握大同小异,都差不多。
第三,就是要管好我们的能力边界。作为一个成立15年的投资机构,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到,国资LP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包含对回报倍数、DPI,乃至跟投、返投各个方面的要求等等。所以我觉得一个GP必须管理好自己的能力边界,要保持能力一直超过所管理的资金规模,不能盲目扩张,这才是一个最能确保安全的方法。
艾诚:我知道曲总在曾经投资界论坛上主持过一场对话,主题是如何做有价值的投资。2023年当你感受到市场变化的时候,也提出了非常清晰的三步走。接下来的时间,您觉得做什么样的投资是有价值的投资?
曲列锋:从赛道角度讲,还是要跟紧国家战略,即使是现在感觉有点过热的赛道,像半导体和新能源,我认为仍然一直有优秀的企业存在,投资人需要做的是把握好估值。另外,有些长尾的赛道,如我们长期看好的医疗健康领域,这是涉及到民生的长期赛道,无论是国产替代的机会,还是企业二次创新升级的机会都很多。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域一直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具体到每个投资标的,我们需要对企业创新的壁垒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内具有技术独特性、先进性,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甚至能出海的这种标准的企业,我觉得还是比较安全和有长期投资回报价值的。
艾诚:接下来有请淡马锡中国区的副总裁沈晔女士分享。在一些公开报道中,已经很清晰了解到淡马锡2023年的投资调整,新加坡还是主战场,中国和美国市场紧随其后。还有哪些我们不为知的变化,国际资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沈晔:看来我是今天比较少的外资机构来参与这次论坛,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我先介绍一下淡马锡,我们唯一的一个股东,就是新加坡财政部,所以我们不是一个基金。我们现在大概管理的资产规模是3800亿新币,约合将近2万亿的人民币。中国是除了新加坡之外,淡马锡重仓的主要国家。尽管受到了很多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占比仍有22%。
淡马锡还有一个特点,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跟很多其他的机构不太一样的是,我们同一个团队,如果按行业划分,我们是所有的阶段都看。比如说如果我是生命科学团队的,从早期天使轮,早期、成长期,包括上市之后,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的基金,都是同一个团队在看。因为我们觉得虽然阶段不一样,资产种类不一样,但是影响行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一样的。其实淡马锡是非常希望能够看到长期的趋势,即行业在未来呈现一个怎样的趋势。只要能看到长期趋势,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公司,我们都愿意一起长期合作。
艾诚:淡马锡是怎么看未来做什么,做对什么,才能让回报更好?
沈晔:因为我们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很多的周期,唯一坚信的就是看好长期。尽管大家看到最近的这一年,我们的业绩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坚信投资策略是正确的。这些年基本上还是按照四大趋势布局,一是数字化,二是新的消费者,新的消费人群,三是更长的寿命,四是可持续发展。这四大趋势如果回到中国这个场景来看,我们认为中国都有比较强的优势。所以我们还是坚信中国市场,如果能够像历史一样再次穿越这个周期,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
艾诚:掌声感谢淡马锡沈晔女士的分享。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一些确定性的希望,经济周期的低点就是科技创新的起点,我觉得可能在这个行业震荡的过程中,曾经的募投管退的很多方式确实要面对新生。我们在为谁理财,为谁再预见未来?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嘉宾,都值得拥有一场主题演讲的机会。时间所限,最后十分钟,我们不妨建言献策,互相指导和互相帮助。
热情与韧性
曲列锋:刚才介绍我们的LP以国资为主,我的理解是国家的要求,和国资LP的要求,最后殊途同归。
第一,按照国家创业创新的战略布局,这是当今阶段人民币基金必须执行到位的;
第二,把握好投资周期。现在国家鼓励投早投小,但是又对回报倍数、DPI有较高要求,GP要把这三要求平衡好;
最后,GP发展到今天,做好协同是很重要的,不仅是被投企业之间的协同,GP跟LP之间的协同都同等重要。我觉得大生态建设是现在的一个主流,能让做财务投资的GP,有机会具备产投的能力。GP跟LP做好协同效应,包括返投,共同投资这些工作可以做得越来越紧密。
艾诚:当下募资难和退出难的时刻,中国资本市场LP和GP的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没有办法一一穷尽所有的投资对话的场景,我想请今天三位国有资本的机构代表,简单说下当你在选择合适GP的时候,你最看中什么?
陈文正:我们自己也是GP,我谈下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看看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可借鉴之处。我觉得在当前的环境之下,产业资源正促进高质量基金市场化的运作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因为这么多年来,资本来源发生了变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希望GP管理的基金有比较好的财务回报,而要有比较好的回报,就是要能够基于市场化原则自主地在市场上选择好的项目,帮助项目成长发展,让企业成长,最后让基金投资人有很好的回报。
同时,可能现在很多GP要面临返投,既有地域返投,又有产业返投。如何平衡好财务业绩与返投要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核心就是怎样把累计投资的产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包括投资组合、投的GP,以及LP。
把这些资源整合好之后,无论是哪个政府或产业的出资人,他们所希望的返投,我们都能够通过以前投资的,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的再发展来完成。因为这些企业需要新的物理空间,需要新的市场,我们找他匹配的地方落地。
同时我们设的基金,可以比较市场化地来运作,不会因为完成返投降低投资标准或给被投企业带来负担,而且产业资源既能帮助我们寻找到好的项目,又能为我们投的企业提供产业链支持,并不断提升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所以我认为,产业资源就是GP的资本来源,是基金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艾诚:谢谢陈文正先生作为国资GP代表现身说法。深创投总裁左丁先生,请问您在选择优秀的GP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左丁:深创投既是出资人,也是管理人,不同身份下我们各有专业的队伍。在选择优秀的GP时,一方面,我们看重的机构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是投资人的责任心。
现在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具体、严格。对于“既要、又要、还要”,如果管理人希望申请管理政府引导基金,就需要历练出超强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出资人的一些诉求。
厉伟:能力边界也特别重要。我们在大环境下,要不断衡量自己的能力边界。我们是主张突破自己,但是必须知道“度”在哪里。步子跨得太大,是会有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清清楚楚知道我们的边界在哪里,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就是一句话,用心做。无论我们做什么、怎么做,都要用心做,这是最重要的。
艾诚:谢谢,明确能力边界,用心做,但行好事,前程交给未来。接下来还请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继续分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问红杉中国能不能做好投资的重构和新生,答案一定是必然,那究竟是怎么做呢?
刘星:其实创业投资是一个非常微观的事,不是说不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它的着力点在微观的变化上。我前面讲到热情、坚持和毅力,想表达的含义是,在今天哪怕大家都觉得很难的情况下,其实我们还是很有热情。
不管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个科学家,带上学生出来创业;还是一个从大厂离开出来创业的技术人员;亦或者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在互联网时代取得过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创业者,现在看到新机会,愿意来拥抱新的创新。当在微观层面去跟这些人接触的时候,会发现真的有非常多的优秀的创始人,他们正在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他们的水平明显是比五年前、十年前更高了,现在呈现给投资人看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或是社会带来的价值,也是非常突出的。
所以当我在微观层面接触到创业者时,自己还是能够很有热情地去工作。因为我在跟这些创始人、企业家交流时,能够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正能量。所以当我们去饱含热情地从事投资工作,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实际上,我只是用了不同的语言,来重复表达厉伟总所讲的“投资人用心去做事情时,就能够有一定的信心为LP带来不错的回报”。当然做投资会有困难,但是困难背后总有解决的方法,所以做投资的确需要一定的耐心,以及一定的运气。
艾诚:谢谢。联新资本曲列锋先生,您刚刚已经说出了每一位时代投资人的使命。我想对LP提出了诸多的高质量要求,您都有做到吗?靠什么做到?
曲列锋:陈总说的尽力去做,加上厉总说的用心,再加上红杉的要有热情,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艾诚:取其精华,集思广益。下面有请淡马锡中国区副总裁沈晔女士。
沈晔: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心里也很有感触,可能我们面临的挑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认为中国在过去这几十年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所以大多数投资人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成长型资本,那么未来可能我们面临的机会会有一些改变。如果要问我这个关键词是什么?对我们来讲,韧性是一个更重要的关键词。
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要相信长期的趋势。其实刚才很多嘉宾也提到了,就是要高质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不太关注所谓龙二、龙三企业,因为龙一企业机会更多。利率现在也在降低,更加关键的因素还是现金流,所以目前的市场还是有很多整合的机会。我所看到的这些机会中,还是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项目,中国也富有很多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所以我其实也没有那么悲观。
艾诚:谢谢淡马锡,凭借韧性还是大有未来。有请同创伟业郑伟鹤先生,预见未来您更相信什么?靠什么做到满足LP和市场变化中提出的诸多要求?
郑伟鹤:大的主题是投一些科技自主、创新升级的项目。此外,今天在这里我们还要关注涉及衣食住行的消费。
我们需要更综合的来判断市场的变化,既要适应国家当前的局面,投资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也要关注民生,将高质量和高就业协调同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投还是承担着多样化职责的。
据了解,证券交易所对一些相关优秀的企业,其实是有行业窗口指导的。我们和交易所以及证监会反复在沟通,要帮助一些涉及到民生的消费企业,帮助一些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哪怕科技含量不够,但涉及到有特色的模式创新企业还是应给予区别对待、细化处理。总体来看,我们创投人还是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上,为国家做一些贡献。
艾诚:不亚于扛枪打仗,这是一场经济仗和复兴仗。伟大是熬出来的,在今天这一场坐而论道的论坛,我们在熬的方式有了很多的定语,我们要带着热情,要带着韧性熬,我们要用心熬,我们要专心、专注、专业、透明的去熬。也真诚祝福在座每一位投资人,掌声送给以上九位投资人的代表。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投资人都是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我们用实践,用相信,去真正的步入VC和PE的中国时代。再次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