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喜欢被人叫“宝”啊!公众号新闻2023-07-23 09:07来源:解X心理(ID:JIEXXINLI)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称呼对方是一件看似随意但却很重要的事情。前几天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令人不适的异性称呼,点进去后发现有很多并非明显带有贬义的称呼,但是会让人感觉不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称呼」。01那些令人不适的称呼【宝】不知道什么时候「宝」这个称呼莫名地流行了起来,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相熟还是初始,都能用「宝」称呼对方。「宝」这个词随意的就像「亲」一样。(亲:淘宝客服常用亲称呼消费者,因此也曾被网友挪用彼此称呼。)然而,在「宝」或「宝子」这个词被人们泛用之前,这个词通常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称呼,如男女朋友之间。那么「宝」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有人说:宝是因为在大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受网友们喜欢的角色李焕英在影片中常常称呼她的女儿为「宝」。但无论如何,难以否认的是,宝这个词确实火了。对于宝这个称呼,也有很多争议。喜欢被称作「宝」的一方:@馒头渣渣我真实的会这么用……因为换位思考,我不喜欢被叫姐,感觉被叫老了,所以担心也会冒犯到别人,就用宝、宝贝、北鼻一类的称呼,和菜市场小贩叫你美女是一个意思。@Ella我特别喜欢别人叫我宝,就感觉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周一我也是,别人一叫我宝,我就会屁颠屁颠地回,咋的啦?hhhh而讨厌被称呼「宝」的一方:@用户已注销我跟我对象都叫不出来,但是我喜欢别人叫我乖乖。然后昨天新入职分我的师父叫我乖乖,好开心。@清源不爱笑好多不熟的人都这么叫,我觉得挺尴尬的。只有我男朋友这么叫我我才会回应,才会回头,别人叫我都不理,等着他叫我名字,我和他们也没那么熟。@宋甜蜜我巨讨厌别人叫我宝,宝子一类的称呼,虽然现在是个网络用语,但是我就是觉得很讨厌不喜欢这么硬不熟装亲近的称呼。那么,对于「宝」这个称呼你怎么看呢?【小姐姐/小哥哥】「小姐姐」和「小哥哥」也是近几年高频使用的称谓。「小姐姐」一词最早是起源二次元,日本二次元偶像的粉丝对动漫中偶像团体成员的称呼。而这些为漫画人物配音的声优们,往往也都是年轻可爱,外表清纯,因此也会被称为「小姐姐」。但在二次元圈中,「小姐姐」仅限于那些年轻、温柔、可爱的女生。但当小姐姐一词被广泛使用后,对象范围也随之扩大,几乎所有的年轻女性都可以被称作「小姐姐」。「小哥哥」一词则是「小姐姐」的衍生语,起初也是更多地被用在粉丝称呼年轻帅气的偶像为「小哥哥」,之后被广泛使用。可见,无论是「小姐姐」还是「小哥哥」,起先都是表达友好的称呼,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夸赞了对方。然而,到今天,这两个称呼被广泛使用后,该称呼也具有了争议。喜欢被叫「小哥哥」「小姐姐」的人:@语冰渡只希望不要叫我叔叔,叫小哥哥的是第一时间好感度max。普通肥宅男生的快乐就是辣么简单枯燥,一声甜甜的「小哥哥」就能让我傻乐半天。@红烧果子狸小姐姐比较好!不管年纪大点的还是小点的,美的还是不美的,小姐姐这个称呼都通用啊!而且很有亲切感!还有悄悄的告诉你,作为一个不美的女孩纸,被人叫美女自己都觉得很囧,但是如果被叫小姐姐的话都觉得自己很年轻很可爱很漂亮了呢。讨厌被叫「小哥哥」「小姐姐」的人:@曲径闻笛声我是非常讨厌,我好歹是致力于成为一个充满阳刚的纯爷们,铁骨铮铮的汉子。一声小哥哥瞬间让我变成了一个未成年男孩!@将七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吐,真的,可能我比较耿直,女孩子这么叫我我都没理,小哥哥这个词在我眼中就是那种弟中弟牌丐中丐才配拥有的,比如有点娘,比较瘦,中分,戴个@琪欧尼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哈哈哈哈,我身边的男孩子叫小姐姐的都是觉得好撩的,所以不太喜欢。具有争议的称呼不止这些,如:亲爱的、丫头、细狗、小仙女等等,都被网友指出感到不适。那么,到底要称呼中暗藏了多少的信息呢?02称呼是心理距离的体现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进行各种社交,而称呼是聊天双方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恰当的称呼不仅能显得有礼貌,同时还能拉近的心理距离。而令人不适的称呼则会使对方对自己形成的印象大打折扣。如何判断称呼是否让人感到不适呢?最主要的是称呼要在心理距离的恰当范围内,过近或是过远都会让人感到不适。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社会心理学的术语。心理距离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主观感受程度。心理距离可以是情感上的,认知上的,或者行为上的。情感上的心理距离指的是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情感接近程度。当人们感到亲近、关心、喜欢某个人或事物时,心理距离就会变得较近;而当人们感到疏远、冷漠或不喜欢时,心理距离就会变得较远。认知上的心理距离涉及到思维和观念的距离。当人们对某个主题或概念有较多的了解和接触时,他们与该主题或概念的心理距离就会较近;反之,如果对某个主题或概念了解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心理距离就会变得较远。行为上的心理距离则涉及到实际行动和接触的距离。例如,与某人有频繁的交流和互动会使心理距离变得较近,而缺乏交流和接触则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得较远。心理距离具有4个维度,分别是时间距离(time distance)、空间距离(spacedistance)、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和概率距离(hypotheticality distance)。其中社会距离是指社会客体与自我的关系距离远近的知觉。社会距离有很多的形式,如自我-他人,群体内-群体外,朋友-陌生人等。那么,就像之前提到的「小姐姐」和「宝子」这样的称呼,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在意的点都是称呼方与被称呼方是否在心理距离上达成了共识。正如喜欢用这类称呼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无论是「宝」还是「小姐姐」、「小哥哥」这类的称呼可以快速拉近人的距离,显得亲昵。而不喜欢的人则认为,这样的称呼在熟悉的人之间并无不妥,但是两个不熟或是关系没有足够亲近时,使用这样的称呼就是油腻,令人感到不适。换而言之,感到不适的原因是,他们在心理距离上认为对方是陌生人,或是没有亲近到可以使用这样称呼的人。03昵称也是对社会身份的认同X酱记得在一期《爸爸去哪儿》中,Jasper想要爸爸陈小春把鸡腿夹给他,于是他说:「嘿,我想吃那个,你给我夹。」而这是陈小春说,「嘿什么?我是爸爸,不能嘿,要叫爸爸!知道吗?」这里,陈小春纠正Jasper的称呼就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陈小春和Jasper之间,更发生在中国的许许多多的家庭中。在中国的家庭里,要称呼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而不是对方的名字或是其他昵称,这即是身份的表征。同样,在职场中,我们称呼领导为老板、经理、王总也是对对方身份表示的认同。社会身份认同是个体在社会中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归属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认知和接受。社会身份认同与称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一方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方。1.称呼选择: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可能会影响别人选择用什么称呼来称呼他。在许多文化中,人们会根据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职务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称谓。例如,在学校,学生可能会称呼老师为「老师」或「教授」,而老师则可能称呼学生为「同学」或「学生」。2.社会身份认同:人们的称呼选择也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社会身份认同的感知。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选择用「博士」来称呼自己,以凸显自己在学术领域的身份认同。3.社会地位认同:适当的称呼和受到他人尊重的方式可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如果一个人受到尊重和称呼时受到关注,他可能会更加自豪和认同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主角王响是桦钢的火车司机,在厂内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因此在早年时,王响常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王响,响亮的响。“这里的响,既是作为火车司机的他每天开动火车时的声响,也是他在厂内说法有分量的响。这就是王响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写在最后称呼重要吗?其实称呼重要也不重要。因为有远比称呼更加重要的东西会影响人的印象形成,如一个人的举止、穿着、谈吐、眼界、三观等等。如果说重要,那是因为如何称呼对方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许,对于不重要的人来说,如何称呼对方显得重要;而对于重要的人来说,称呼就变得不重要了。References:——————[1]Li Yanchen,Zhou Tingrui,ZHOU Xuan,Explanatory Level Theory: From Time Distance to Psychological Distance,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END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