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一个把自己盘出包浆的演员明星2022-07-26 00:07 《人间四月天》里的黄磊,干净而且利落,就像是民国文人本尊。 他身上的那种书卷气和文艺感,完全符合徐志摩的人物形象——当然,这种形象也源于大众对于徐志摩文坛偶像的想象。 读者戴着滤镜看徐志摩,观众戴着滤镜看黄磊;理想的生活追求爱情,年轻的生命死于燃烧爱情,戳中了几乎所有人的泪点。 更妙的是,据传说,黄磊在扮演徐志摩时,由于过于入戏,导致自己心脏病发作,险些送命。 于是,文艺加疾病的组合,成为了黄磊的加持。 《人间四月天》(2000) 家庭好、颜值高,黄磊以“文艺男神”的姿态,成了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假若以《人间四月天》为坐标,向前看是《边走边唱》《夜半歌声》;向后看则是《橘子红了》《似水年华》。 这其中黄磊的形象,如果不是在艺术中挣扎求生、上下求索的新人,那就是在责任和爱情之间百转千回,摇摆不定的俊男。 在那个没有门派、不立人设的年代里,黄磊的形象,成功切中的广大女性同胞的要害。外表俊郎、清瘦细幼;随时爆发的心脏病,和那一张不食人间烟火的脸,的的确确是曾经的白月光。 彼时的黄磊,算是优质偶像,时代顶流。 在《夜半歌声》中合作的张国荣、刘琳、黄磊和吴倩莲 虽然角色类似,但对于一个明星,观众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在雷同的角色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就像是汤姆·克鲁斯,就像是木村拓哉。 但是,要维系一个偶像的身份与热度,需要极度自律和用功刻苦。 要健身,要控制饮食,要维系形象,要不断地在重复中贡献细微的差别;要能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流行工业的大浪淘沙下,独善其身、不陷油腻。 很显然,黄磊并不想这么累。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急流勇退,回到学校和话剧世界。 话剧《暗恋桃花源》中的黄磊 出身演艺世家,成绩优异,情商出众,人脉众多。 黄磊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只要他想做,没有什么做不成。 踏着时代的鼓点,银幕上文艺得无以复加的黄磊,暂别电视剧,转脸来到了话剧场和讲台前,做得风生水起。 就这样,黄磊开启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中产爸爸和小市民的悖论POST WAVE FILM 按照孙红雷的说法,黄磊的一生,异常顺利。 在父亲的意愿下学习表演,年纪轻轻就演了陈凯歌巅峰时期的电影。 《橘子红了》更是火遍两岸三地。 唱歌演戏,教书话剧,甚至是恋爱都一帆风顺。 《橘子红了》中的周迅、黄磊、归亚蕾和寇世勋 年轻的时候,自己就是个文青,所以演了徐志摩;中年之后,随性生活,不循规蹈矩,也从不逾矩。 黄磊自己就是那种宅家做饭的丈夫。 所以,银幕上那些顾家怜子的中产煮夫,又特别贴近自己的生活本真。 黄磊不需要刻意去扮演一个人物,更不用去体验生活,反正银幕上的形象就是他自己。戏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材和喜好变化,如实展现,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在人物里。 黄磊名下的中产爸爸和小市民,出现在《小敏家》《小别离》《小欢喜》《我爱男闺蜜》《嘿,老头》甚至是《张卫国的夏天》里。 在这么一大堆颇有些重复而且同质化的影视剧里,黄磊的演技总结起来,只有三点—— 结巴、碎嘴加瞪眼。 这结巴和碎嘴,可能并不是中年男性的专属,但在电视剧里,却是一种修辞格;那瞪眼也不是娇嗔和愤怒,而是眼神的汇集。 他用结巴来表现人物的童真、木讷、紧张与生气;他用碎嘴来展现人物的平凡、普通、善良与和蔼;他用瞪眼来表现愤怒、爱意、喜欢、厌恶与深思。 这样的表演,就好像自己的父亲,身边的丈夫和同事,一以贯之,从不磕绊,清澈见底。 人味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情绪,是情感。 但在黄磊的“演绎”里,无论是中产爸爸还是小市民,他们的情绪都没有太大变化。 这些角色,人到中间,被生活和孩子痛击。他不能有情绪上的过分起伏。丢了工作,但孩子还要吃饭,他得系上围裙;家人去世,他没有时间悲伤,因为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 但这些人物,真的没有自己的情绪么? 好像也不是这样,对世俗生活,他一方面是主动疏离的,一方面是无奈拥抱的。因此,无论是小市民还是中产爸爸,都不能太过于展现自己的喜好和偏爱。 一旦生活有了偏差,就会失衡,失衡之后就会一路到黑。 黄磊似乎只有一个黑点,那就是《深夜食堂》中的老板,好似一个无情的广告机。他的江滨柳,依旧具有高度的自洽和可信度。 黄磊不是木村那样永远不老的偶像,也不是阿汤哥那样一直在一个形象里奋斗的演员。 他就像是开创了圣丹斯电影节的罗伯特·雷德福,用同质化的电视剧,反哺自己的戏剧事业——可能,和伯格曼一样,戏剧才是能陪他慢慢变老的老伴。 当一个演员生活在角色里POST WAVE FILM 有个笑话这么说,为什么哪里都能看到黄磊,因为半个演艺圈都是他的学生,另外半个演艺圈,是他学生的同学。 在如此密集的资源供养下,黄磊从未有资源焦虑。或许,他自己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有戏就开工,没戏就宅家。 黄磊的银幕形象,是从《婚姻保卫战》开始转变的。 《婚姻保卫战》(2010) 在这部电视剧里,黄磊演绎了一个自己从未涉足过的“家庭煮夫”,为了保全婚姻和家庭,恨不得低三下四。 那一年,黄磊的大女儿多多,正好五岁,黄磊恰如其分地转变自己的银幕形象,让好父亲、好丈夫的形象,由银幕融入生活,再从生活反哺银幕。 实际上,确立一个人设,比砸掉一个人设,还要难。 这需要长时间的维持,不断地在各种公开场合做合适的“表演”。 因此,黄磊已经录了好几季的《向往的生活》,最有可信度。 《向往的生活》(2017) 在很多场合里,黄磊都宣称人艺的朱旭是自己的榜样。他说朱老爷子,在生活中就是玩虫逗鸟,只有在舞台上才光芒四射。 其言下之意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做这样的人,让生活回归生活,把艺术留在舞台。 但实际情况是,黄磊掌握了“流量密码”之后,就身陷在“居家”人设里,无法自拔。 他颇有些过度地消耗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他的银幕形象,就是其本人的形象;张卫国和黄磊似乎是一个人。 他看似在演戏,实际上又没有演戏;黄磊想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表现人物,却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角色里。 银幕上的他、真人秀里的他和微博上的他、访谈里的他,呈现出了高度的一致和自洽。 就像是《张卫国的夏天》,老配方、老味道,还有那个老黄磊。他的三板斧似乎还有用,似乎又没用;角色似乎是从生活中来的,似乎又远离生活。 他用贫嘴来化解尴尬、自嘲自娱。 一个倒霉而简单的人,在黄磊的演绎下,成了生活的标本。 在张卫国这个人物身上,他似乎是大大咧咧又心若细丝的张大民,似乎又是那个唯唯诺诺、畏畏缩缩的江滨柳。 黄磊的演技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演员,能在老师、老狐狸、老爸、老小子和老厨子等若干身份中切换自若;能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种人间清醒,在演艺圈,独此一份。 作者丨云起君放大头像看我的眼神编辑丨清晏 排版丨逍遥推 荐 阅 读终于,华语剧不再“谈性色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