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自动驾驶部门,降薪了

自动驾驶部门,降薪了

公众号新闻

无论哪个角度,都是正确答案,也都是错误答案。


作者 | 宇多田

来源 | 宇多田

(ID:hellomusk)


一位L4自动驾驶卡车某部门负责人的简历,今年一直躺在猎头人才库里,做了大量推荐却无人问津。


原因无它,300万的年薪着实高到无人接盘。


“你说谁能接着住?现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能给这么高的公司。况且这个产业没有商业化,资本含量高,其他产业再接也的确没这个能力。”


一位智驾猎头说,这样的特殊案例虽然不多,但智驾产业的确面临一个相对尴尬的处境:


市场虽仍然需算法人才。但站在企业角度,“高薪资注定的高人力支出”与“收入微薄”之间的矛盾在今年尤为明显;


而当产业热潮褪去,企业,特别是智驾企业,无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上一次融的资,能否支撑下一年高达亿元的人力支出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HR也一直抱怨,2021年的风口,让一部分鱼目混珠的人同样水涨船高。


“我们很需要算法人才,但招不到人,因为年薪40多万没有人来。” 


一家汽车硬件公司说,他们面了一家头部L2++公司的工程师,但面试N轮后,实在觉得对方工作不到三年,60多万的年薪完全匹配不了他的实力。


拂去泡沫,市场除了在考验每一家智驾公司的落地与生存能力,也正在变相考验每一个局中人。


起落


2021年曾让智驾猎头们赚过一笔。


那一年,是智驾钱袋子充足的一年,也是汽车产业对智驾人才最饥渴的一年。在这个垂类知识门槛高的产业里,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们始终被高看一大截。


当然,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比亚迪2022年的应届生招聘表单里,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年薪有五六万之差。


“我们评估过,2021年智驾(软件&算法)相关人才的稀缺度与缺口,曾仅次于半导体,算是金字塔最顶端的市场。”一位在2021年踩准风口的猎头说。


“那时候,有硅谷大厂背景的计算机人才肯定不低于百万(年薪),但这种人才通常很难‘流通’,出来就直接抢走。而国内独角兽公司的研发平均也不低于70万(年薪)。”


他记得,那时候每个月必须要翻阅二三百份简历,因为来自新势力、L4与L2++公司的需求缺口很大。有五六年经验的优秀规控工程师,均可被深圳与苏州的L2++智驾企业以百万以上的年薪收入囊中。


而一个2022年才毕业的名校计算机硕士应届,在2021年底就被“围追堵截”,被某家独角兽企业以50万年薪迅速签下。


“举个例子,那时候,很多候选人可能张口要‘45万’,那企业会说‘48万’来不来?主动加几万,签字费也会给两三万。”


不过,这位优等生在2022年底就“二次毕业”了。


“大多企业肯定都是先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招来再说,但最终要看的是性价比。再怎么能融资,企业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猎头站在企业管理者角度,看法无比冷酷现实:


“企业这样做必然有问题。但另一个角度,如果他能力真的那么那么不可或缺,是否会被留下?”


的确,在这个几乎被学历精英填满的产业,根据L2++~L4自动驾驶公司的规模与研发工程师占比,很容易估算出,企业平均每年的人力支出绝不少于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是极其保守的)。


而在2022年之前,不少智驾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来规范化计算支出。


如今,这也无怪乎有人传“一家L4公司员工因年终奖无故拖延而发难,CEO在HR群里叫嚣:‘让老员工赶紧走,再找又便宜又好用的应届生’。”


“你可以说创始人格局不大,道德水平不高。但这样做…你很难说不符合企业生存逻辑。”一位HR听到传闻苦笑。


总的来看,根据业内反馈,今年智驾薪资水位回落,到达了一个相对正常但略偏低的水平。实际上,有道德感的智驾企业也不少,但普遍也会收紧招聘岗位,或干脆关闭通道。


“某深圳智驾大厂从2022年下半年很多简历在池子里漂了两个月没动静。去年他们内部结构也有些调整,很多项目都是要做才招人组团队。后来觉得这样绩效不太行,就都砍掉了。”有猎头反馈。


不过,有的主机厂反而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譬如,某些自研需求的主机厂旗下年轻品牌车型,开始在“低水位”情况下广纳智驾人才,但也是更倾向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


当然,主机厂如今仍然不是名校计算机的首选。但同样,年轻人们要获得两年前的薪资水平,不太容易。


“除了市场环境,这几年人工智能热起来后,做深度学习的人才,真的越来越多。”


一位猎头说,从“感知”维度,企业完全可以从安防、手机、以及互联网等太多产业去选,而智驾的感知跟这些产业相比,实际底层技术没有太大差距。


“公司会怎么选择?还是性价比。”


他提到,一位曾在安防企业做深度学习、年薪20多万的员工去了某家热门主机厂,而后者选择了他的终极标准,便是“便宜”。


虽然从技术角度,自动驾驶的“感知”与“规控”同样重要。但从人才市场来看,很明显,后者的“标价”要高很多。


“这类人才很难从其他产业寻找,基本都是在汽车和机器人范围里,而且半路转行很难,基本毕业后就一直做,所以比较抢手。”


有一位HR说,作为外行,他们也知道不少L4公司更多倚仗的是规控团队。


因此,根据人才市场的反馈,自动驾驶算法工种的市场受欢迎程度,目前来看大体是:


规控(PNC)>感知>定位


而L4创业公司与Tier1、L2+智驾企业之间,这么多年也有一条公认的鄙视链——


“L4其实大多是看不上做L2的,尽管L4这么年都赚不到钱”


选择还是努力


一位智驾HR说,看一份工程师简历时,仿佛能“窥视”到他的前半生。


不光智商,这个产业里都是一群极度勤奋的人,而且整体素质都是平均水平以上。约时间通常不会放你鸽子,说话也不会很满,相对我看的金融等产业,真的老实巴交太多。


但是,你会发现,两个明明毕业学校和专业水平差不多的人,却在5~7年里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很多时候,跳槽的时间节点,有可能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拐点。


譬如,有些同校毕业的人在2021年选择去了安防企业或人工智能公司,而有的则选择在那时迅速切入火热的智驾市场。而前者,曾遭遇一波圆寂潮。


“有个做算法的年轻人先去了一家杭州智慧企业。后来某主机厂参考他这份工作的薪资,涨幅后只能给不到30万的年薪。”


反过来看,2021年不少智驾企业意识到汽车前装量产落地的重要性,因此愿意向Tier1的项目管理人才开出瞠目结舌的双倍以上年薪——


而那时进入智驾企业的项目管理人才,也算是踩准了风口。


“一个不到3年经验的 Tier1 年轻PM,2021年到智驾公司拿到了60万+的年薪。”一位产业人士很唏嘘,他觉得按照这个人的工作水平,在Tier1只值30万。


“这就是时机与选择的重要性。”


一位猎头觉得这个薪资很合理——许多智驾公司没有平台优势,也没有量产优势,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短板”买单,所以高薪聘用PM无可厚非。


“非常简单的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对这个人的未来而言,做结论还为时尚早。”


她指出,介于目前智驾公司的淘汰赛还在进行,即便很多人能暂时拿到高薪资,也会在水位降低后接受市场真正的考验。


只不过,的确有太多人的追求就是“单一且纯粹”——钱


“很有意思,有个2017年毕业的工程师单纯为了提薪,一年跳一次,一直跳当然一直涨,一直都是螺丝钉,没好好增进功力。” 


一位猎头说,很难想象,这个人6年跳了7家公司。


“现在好了,30多了不如年轻人有体力,又不是P7以上的专家级别,市场还会要你吗。赚快钱,要付出快钱的代价。”


此外,通常会有两种薪资打包策略,摆在工程师面前:


“一个是月薪低但年终奖占比大,给个18薪;一个是13薪但月薪高一些。很多人为了更多的钱会倾向于前者。但“坑”,也往往就在这里。”


当然,与普通打工人一样,所谓“大佬”们的轨迹也充满戏剧性——在到达某个高度后,不断跳槽“一路走低”,可能也是注定的命运。


某个所谓自动驾驶大佬,从吉利跳到恒大,又从恒大跳到小鹏,再从小鹏跑到一家后期成立、资本氛围浓厚的L4公司。直至这家公司在今年做了50%优化后,企业与个人的命运都显得愈加扑朔迷离。


“很多这样的人。行业也完全判断不了他们究竟行不行。”


一位猎头说,如果按照“做出点儿实际东西”这个标准,那“大佬”这个词其实也挺讽刺的。


所以,他提醒我,这些人即便在走下坡,所得到的东西也已远高于大众认知平均线


“你想想看,很多能力不匹配的人踩准风口,拿到高薪。即便以后降薪,也会参考他前一份工作薪水,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们都是幸运的。”


“花期”


当听到“花期”这个词被用在智驾上,着实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但想了一下,跟中国市场的互联网程序员们一样,智驾人才的确也有自己宝贵的“黑发黄金期”。


为了方便,智驾猎头们会把主机厂、科技公司的所有专家技术等级(譬如华为的17级云云),统一转化为“阿里P7与P8”标准。


而P7对应的薪资范围大约是60~90万年薪;P8则是百万年薪。


“很多人会觉得智驾软件产业的薪资虚高,但没多少落地,很不公平。但其实,非常公平。


因为一个人从硕博毕业,再一路爬到P7,你只有十几年的黄金期。


而在黄金期里,L2++公司几乎都是朝9晚12,甚至有的公司是熬到晚上两三点,天天加班是常态。


所以,钱既是拿脑子换的,也是拿命换的。”


一位智驾猎头抱怨说,自己的作息也被迫改变,因为很多时候要在半夜12点跟大疆、Momenta等公司的工程师通电话聊职位。


“Momenta与大疆属于‘智驾前装市场的工资Top级梯队’,但真是天天晚上12点,也不知道为啥能卷成那样?”


她觉得,既要闲又高薪的工作放眼全世界,都是天方夜谭,你必然要付出点什么。“即便是L4,资本愿意为你刻苦读书的前20多年短暂买单。但代价,也显而易见。”


而接下来,我听到了极为扎心、但却符合市场现实的一段话:


“坦率讲,智驾这个产业比较年轻,还没出现大批量35+的简历。但技术工种,我们也是基本看35岁你能否达到P7专家级别。


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便是名校毕业,对自我成长有清醒认知的人其实不多。


而40岁~45岁的简历,除非是大佬与高层,否则市场竞争难度很大,可以考虑创业和转行干点儿别的。因为你要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毕业的年轻人拼体力、拼脑力。”


很显然,从历史来看,“金字塔”层级存在于每个产业,淘汰不可避免。但对于智驾精英们个人来说,职业生命周期的确更偏“大开大合”。


而随着国内计算机毕业生未来5年的爆发式增长,这显然是一个更有利于企业(但个人更卷)的态势。


曾有智驾公司人士指出,公司里年薪90万以上的工程师一抓一大把,但量产业务却无论如何做不好,也看不上L2量产部门。


猎头听了后,给出的看法非常有趣:


“所以啊,大部分人即便眼看年终奖不发,福利取消,内心极度想离职。但实际最好的选择,是苟着。”


智驾发展,站在企业角度?还是站在个人角度?你会发现无论哪个角度,都是正确答案,也都是错误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突然降薪了什么样的方案,夺得了CVPR自动驾驶挑战赛冠军?自动驾驶芯片上车:高通打出差异化牌,与英伟达错位竞争开曼群岛开户的大厂们裁员是美国资本的最后一轮收割感知先行,自动驾驶的下一步棋CVPR 2023|All in UniSim:统一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自动驾驶卡车企业Embark“卖身”:市值曾超50亿美元 面临退市17死、736起车祸「Tesla自动驾驶」惊人数据曝光!监管部门调查特斯拉!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将在上海试点?回应来了特斯拉路线,奔向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的「唯一解」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记实(二)自动驾驶,需要多少传感器?基金公司也要跟着降薪了?谁都跑不掉!规划器的先验唯心主义:从决策规划的视角来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马斯克闪现北京!或有这些行程,FSD自动驾驶将落地上海自动驾驶竞逐城市NOA,轻舟智航这篇ICML2023论文为「感知模块评估」指出了新方向工信部:支持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功能商业化应用BB鸭 | 余承东称L3自动驾驶或月底出台;苹果Vision Pro头显电池曝光;酷派手机复活;超小手机Jelly Star亮相马斯克车圈扔核弹:FSD可以给其他车企用!自动驾驶"ChatGPT时刻"来了?马斯克直播特斯拉自动驾驶;居然之家创始人:我把包括CTO在内的IT部门全裁了;首批8个大模型正式上线 | AI一周资讯也聊聊鬼神那些事不敢上拉力赛,也配吹自动驾驶?又传头部券商降薪!下调投行员工固定薪酬,降幅超5000元?券业降薪为何频频刷屏?特斯拉又玩活,Model 3全身大改!自动驾驶硬件升级...售价不到20万17死、736起车祸!特斯拉自动驾驶惊人数据曝光!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万亿赛道利好!北京连续出手,2025年目标超1万亿!金融、自动驾驶均涉及突然降薪了……惊了!某三甲医院降薪了!临床降8000,行政降2000,副高连夜跑路!北京马驹桥零工市场降薪了自动驾驶赛道回暖?传统Tier1加速入场,真正赢家正在浮出水面匹兹堡vs.台北创业2年将公司卖给美国半导体巨头,如今他以双目立体视觉再次进军自动驾驶突发!集度自动驾驶负责人王伟宝离职;董明珠称家电不能年轻人喜欢我就给他做什么;东风汽车被武汉财政局追债,最新回应 |雷峰早报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在加州获得自动驾驶技术批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