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赴美的台湾候选人
巴拉圭位于南美洲中部,处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是台湾在南美洲仅剩的一个邦交国,也是目前台湾所有“友邦”中领土面积最大者。
今年5月的巴拉圭大选中,反对派曾支持与中国大陆建交,不过最终败给了挺台的执政党候选人。
巴拉圭在地球上的位置。2018年8月,台湾与巴拉圭签署1.5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援助计划),2023年,又传出巴拉圭总统要求台湾投资10亿美元的消息。
下个月的8月15日是巴拉圭新总统的就职典礼。
作为台湾当局难得的“大场合”,此番蔡英文把宝贵的露脸机会让予赖清德(民进党主席、2024候选人),后者将以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身份出席典礼,并过境美国。
为什么说是“宝贵的机会”呢?
因为蔡英文过去八年里一共只出访八次,平均一年一次。
而赖清德这位地区副领导人过去四年间更是只出访了两次——2022年1月参加洪都拉斯总统就职典礼(2023年3月洪都拉斯与台断交),2022年11月到访仅有两万人口的太平洋岛国帕劳。
实际上,今年8月的巴拉圭之行是民进党当局计划内非常的关键一笔,早在巴国大选期间岛内便议论纷纷,其时间节拍简直像为参选2024的赖清德量身定制。
正如之前的历次外访一样,台湾地区领导人去南太平洋岛国也好,非洲斯威士兰也罢,通常不会引起舆论关注。
唯一能够触碰到大家敏感神经的便是以出访中南美为由过境美国,比如今年4月初的蔡英文。
美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与蔡英文在加州的里根图书馆举行会晤,2023年4月6日。
与即将卸任的蔡不同,赖清德此次过境美国意义重大,直接牵扯着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众所周知,岛内候选人有“赴美面试”一说,候选人访美期间受到的接见规格会被媒体仔细放大观察,成为选民们窥探美国态度的重要窗口。
一般来说,岛内大选候选人访美的标配规格是获副国务卿接见——
马英九-备战2008大选
2006年3月,身兼中国国民党主席和台北市长两职的马英九以“蓝营太阳”的身份启程访美,志在为2008年选举争取美国的支持。
小马哥轻车简从,入住价格仅一百多美元的宾馆,获得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会见。
蔡英文-备战2012大选
2011年9月,蔡英文以民进党主席兼候选人身份启程访美,结果只见到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
事后被白宫官员疯狂打脸,称“明确怀疑她是否有意愿且有能力”,直接判了其死刑。
朱立伦/蔡英文-备战2016大选
2015年,首次当选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以马英九接班人的姿态赴美面试,见到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的布林肯。
同样是候选人,同样是党主席,2015年5月蔡英文也发起访美之行,并创下第一位台湾候选人同时进入白宫和国务院的记录(注:当时蔡英文无行政职务,属于在野身份)。
蔡不但见到了朱立伦见到的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还“偶遇”了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由于蔡英文2015年的访美之行与2011年受到的冷遇形成鲜明对比,绿营选情声势大振。
韩国瑜-备战2020大选
韩国瑜是新千年后唯一一个没有赴美面试的台湾候选人(除去竞选连任情况),原因是“竞选行程紧张”。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清楚,没有“面试成绩单”成了韩国瑜的重大失分项。
因为一旦得不到美国认可,韩国瑜在台湾民众心中就会成为一个“X因素”,华盛顿的一张合影、一通电话,作用远远胜过候选人对于内政的万千论述。
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会见韩国瑜。二人会见时的每一个举动都被岛内媒体拿出来仔细分析,莫健拍照时“不情愿”的神态曾重创韩国瑜选情。
话题回到赖清德。
赖的身份与2006年马英九、2012/2016年蔡英文和2016年朱立伦都有所不同,因为他还身兼着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行政职务。
换言之,美方可以用比较高的规格去见一位市长或国民党/民进党党主席,但却不能派出高级代表见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否则将被视为彻底背弃“一中政策”。
以蔡英文今年4月过境美国为例,白宫、国务院的行政官员全部隐身,见她的只有国会议员和地方官员。
当然,因为众议员议长麦卡锡借此机会露了把脸,使得媒体的报道多了一些噱头,但仅就正式规格而言,拜登政府的操作还算谨慎。
不难揣测,此次赖清德过境美国的规格也不会高,白宫大概率低调处置。
据台湾《联合报》7月21日的报道,赖清德的行程基本敲定,台方相关先遣人员也已出发进行前置作业,美方对过境要求予以协助,但在美行程仅以侨宴为主。
值得警惕的对象仍是共和党方面,比如:众议长麦卡锡、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麦考尔和共和党2024总统参选人,他们不受民主党政府控制,不排除有出格的举动。
其实在近十几年的美台关系中,“奥巴马+马英九”的组合是最温和的,“拜登+蔡英文”次之,然后是“特朗普+蔡英文”。
假如未来某天出现“特朗普+赖清德”的组合,后果将不堪设想(《台海局势的推演》)。
发表演讲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民进党主席、民进党2024候选人赖清德。赖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数十年来不改其志”。
文章最后,聊聊其他几位候选人的故事。
在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确定好8月份的出访行程后,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也表示将于9月启程访美。
不仅如此,连4月份刚刚结束访美的柯文哲都对外放出风声,不排除再度访美。
侯友宜现如今民调倒数,自然期待着用访美来拉抬一下声势。
至于说柯文哲,他上一次访美时声望还很低,因此备受冷落——民众党曾向美国地方官员们发出各种会面邀请,结果德州州长、休士顿市长、波士顿市长等均“已读不回”。
如今形势大不相同,柯拥有仅次于赖清德的第二高支持度,未来不排除作为非绿阵营的“盟主”冲击地区领导人宝座,美国人对他的重视程度自然也水涨船高。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援助台湾的面粉
回顾历史,自1949年两岸分隔开始,台湾便成了东西方冷战的前沿。
两蒋时代出于自保等各种考量,选择一边倒向美国,随后美国对台湾上上下下完成了全面的渗透与重塑,使之成为华盛顿的一项“对华战略资产”(《中美对于台湾的不同认知》)。
如今七十多年看过去,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