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更适合中国打工人的gap hour
文|咕噜噜
已经13:25了,还有5分钟,午休就要结束。我盯着手机屏幕亮起的时间,努力掩盖内心的焦虑,却又不敢多说什么。坐在对面的上司此时仍优雅地戳着锅里的汤料,细嚼慢咽。入职新公司的第一天,刚到午休点,上司拎着我来了楼下一家新开业的火锅店,美名其曰:要给我好好庆祝下。他好像完全忘记了今天是工作日,也忘了午休时间到1点半结束。
只剩3分钟,还没结账,坐电梯回到20层的公司,最快也得3分钟。我忍不下去,小心提醒他:已经快1点半了。他刚干完最后一口汤,在挑选水果盘里的小番茄,听到这话才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稍微加快速度,忙多塞了几块西瓜到自己嘴里。结账时发现没用套餐里包含的纸巾,需要退几块钱……不巧,收银机突然卡住。分针“答”地一声指向了30,我在心里绝望地闭上眼,只剩一个念头:完蛋了。
一走出店,上司拉住了正要狂奔的我,还好心安慰说:“没关系,我们这儿午休没迟到这个说法,不会扣钱的。”经过一家咖啡店,他又停下来,转头问我:“既然都这个点,要不买杯咖啡再说?”
《生活家》剧照
我会如此在意午休时间,并非想在新上司面前好好表现,也和本人卷不卷无关。只能怪前司造成的阴影太深,以致我忘了不是所有公司都这么变态——规定午休必须打上下班卡,打卡的时间误差得少于3分钟,没有打卡的话就扣掉当天工资。到后来,演变成连去洗手间的时间都要在规定的时长额度内,去太多次或时间太久,就会被叫去行政那里聊天,“关心”你是不是有隐疾,屡教不改则扣钱甚至劝退处理。严苛到不讲理的工时制度让人透不过气,我的前同事曾锐评道:“我看机器人来这上班,都会因启动时间太久被辞退。”还好在我离开不久后,公司就倒闭了。
这段奇葩的就业经历深深影响了我对时间的敏感性。所以,现在遇到一家可以正常午休的公司,我反倒不适应了。“这样真的可以吗?”是我入职后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真的能午休不打卡?午休可以迟到吗?不会扣钱吧?我从未见过一家如此尊重午休的公司,写在公司规范册里的午休时长,整整两小时,放到现实中也没掺一点水分。
前1小时给大家吃饭——每天早上,大家打招呼的内容就是问你今天中午吃什么,有没有带饭……要点外卖也会约好一起点外卖,点外卖也有专门的时间,会在午休前1小时提前点好,这样就能准点吃上饭,并奢侈地享受完整的吃饭时间。我原本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拿出手机在工作时间内选外卖,结果好几次都被同事好意提醒:“别干了,先点外卖!”
《重版出来》剧照
后1小时让人好好睡觉。一到12点半,hr小姐姐便准点将整片办公区的灯关掉,还贴心调好空调温度。如果手上无紧急的工作,大家就准备进入睡眠状态,拿出各自的抱枕、眼罩等装备;豪华点的,在工位附近摊一张行军床,美美躺下。老板有自己的办公室,就在我的斜前方,他靠墙铺了张小床,我经过时还看到了床上有完整的四件套。一到午休,他就关上办公室的门,往加湿器里倒入安神精油,不一会儿,柑橘味的香气飘了出来,弥漫在整片区域的上空。等到1点半,闹钟响了,灯又亮起来,音响里流出华丽的旋律,大家收拾好东西,缓慢进入工作状态。
我觉得这才是人的公司。吃好又睡饱的人都少点工作的戾气,所以现在的公司氛围友好和善,没什么内斗和争吵。午休虽只是一段较短的时间,却最能反映出公司的内核文化,让打工人分辨出:这到底是一家人性美满满的良心公司,还是间想压榨劳动力到一滴不剩的黑心工厂。即便《劳动法》中未对午休时间做出规定,可公民享有工作间隙休憩的权利,是从第一部宪法就有的硬性规定。倘若公司将午休视为额外福利,那么未来像喝水自由,办公时间给开空调等,也会成为让打工人感恩戴德的天大恩赐。
想通过侵占员工的休息时间,来创造更多价值和利益,更是某类无视人体规律的痴心妄想。午睡,已被无数医学研究证明过,是日常休整身体的重要途径。每日午睡30分钟,人体内激素分泌更平衡,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可减少30%。此外,国人爱睡午觉也和我们所处的气候、光照以及饮食习惯有关,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亚热带,睡午觉不仅可以让人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还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漂亮的李慧珍》剧照
中国第一个午睡的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宰予。由于春秋之时,国人还没养成午睡习惯,宰予“昼寝”,就被老师骂是“不可雕的朽木”。可孔子没能想到,午睡不仅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诗人们的最爱,并诞生了“眼涩朦胧不自支,欠伸常恨到床迟”“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等佳句;还于2000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激发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一个经济新风口——“午休经济”由此产生。
单看午睡装备这项,要想“赤手空拳”地,在1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2小时内拥有优质睡眠,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追求高质量的,会自备可折叠躺椅;对噪音敏感的,开始会买一次性耳塞,转后升级成降噪耳机;要求简单的,也会有午睡枕或玩偶抱枕等,在皮肤和坚硬的桌面间,加多一层柔软的缓冲垫。伴随日后更多的细分需求和新产品涌现,午休成本从几元猛然涨至千元。就算是有些智商税的午睡神器“鸵鸟枕”,售价近400元,也能月销1000+。没错,我曾在办公室里看过连着一排把头埋入“沙堆”里的人形鸵鸟,那画面相当的非洲风情。
不过,根据《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的调查显示,受调者中只有39.6%是一周午睡频率在4次以上。不少人还是出于现实因素,没法经常午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堆积到休息时间的工作,又或自己本身是个卷王,就像以前上学午休时,也总有学霸在昏暗的光线下,偷偷刷题。
《我的前半生》剧照
而我曾经也是会舍弃休息时间,努力工作的类型。初入职场,我做学生时那股勤奋的惯性被延续下来,总觉得自己要努力点,才能在上司和老板那挣到一个好印象。但实际的情况是,我又饿又困,手上的工作也不紧急,勤勤恳恳的扮演纯属自讨苦吃。
结果,辛勤的劳作没被看到,升职加薪的好运也未降临,毕竟午休时间里老板都去休息了。反倒下午等到我昏昏欲睡,刚拿起手机想要放松,或是跑去洗手间,趁机摸鱼时,才被老板撞见。现在的我也非常不理解那时的自己,放着正式的休息时间不休息,得忍到下午的工作时间,偷鸡摸狗挤出喘口气的时间。那一个个强行吞下的哈欠,还有每次努力瞪大双眼的坚持,都在打自己的脸。莫非,“偷来”的时间更刺激,才会有赚到的感觉?
在午休时还有一类人,是我最羡慕的“享乐派”。他们精力充沛,哪怕在休息的间隙,也能到健身房里挥洒汗水,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影片,外出逛街、吃饭,回来时再带杯咖啡。而到了下午,也很少见到他们犯困,工作劳苦的痕迹从不停留于他们身上。我以前的组长就是这种类型,好几次午休,我跟着她去便利店寻觅美食,随后又到公司背后的山上,徒步消食,累了便在半山的一块草地上坐下,把手脚伸到树荫外晒太阳,听音响里放的流行歌,还给歌词的文学性打分。
《爱的警报器》剧照
原来,中午有那么多打工人,会到山上来野餐、运动和休息。我还记得一个姑娘连着几天,在草坪上找个固定的缓坡午睡。她把野餐垫一摊,放好午睡枕,再戴上眼罩,彻底又安心地躺平。这里没有来回走动的同事,没有敲打键盘发出的噪音,也没有电子产品辐射和过低的人造温度。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活不该只有忙碌和压力,也要有能听音乐、躺草地和晒太阳的闲散时光。
几千年来,闲散都被看作和懒惰一样的恶习。人们被迫为了生存而努力,在工作和自我提升外,费力做其他事则会打上“奢侈”或“道德错误”的标签,包括裸辞后休息一段时间,都很难被社会接受。一个关于gap year的民间传闻是:中国人的gap,不是抑郁症休息,就是在考证的路上。而午休,作为日常工作间隙的休整,算是目前最被接纳的gap hour。对此,我们更该学习《闲散的哲学》里的“闲散”观点,将午休创造为一种反抗机械化忙碌和现代痛苦的积极体验,以瞥见靠近幸福的另一种可能性。
就像现在,我学会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午休时间,并熟练地分配富裕的2小时。前1小时用来吃饭和阅读,楼下商场有家书店,窗边的位置已成为我读书的固定坐席;后1小时,我会回到工位上,垫着新买的午睡神器,做一个短暂的柑橘味的梦。
排版:孙孙Boy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