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哥大教授“卧底”哈佛、剑桥、斯坦福发现:成功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

哥大教授“卧底”哈佛、剑桥、斯坦福发现:成功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

公众号新闻

“鸡娃”、“虎妈”、“教育内卷”…这些教育词汇流行的背后是家长们难以平复的焦虑情绪。如何平衡“快乐童年”与“优异成绩”这对矛盾共同体,不仅困扰着中国家长,也是西方父母时常萦绕心头的难题。哥大教授跟踪40年,走访哈佛、剑桥、斯坦福发现:成功的人都有这个特质...

From 精英说

微信号:elitestalk


提到如今中国家庭父母“鸡娃”的焦虑,相信许多家长都有共鸣,家长君就曾写过一篇文章,揭秘北京7岁中产女孩日程表的文章,引发了读者们的热烈讨论。

文中,7岁小姑娘汤笑嫣被“虎妈”逼迫着学习,从小到大上过十几个兴趣班,每逢周末更像被上了发条的陀螺,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一个接一个赶场子般地去上课,连中午吃个饭都不能消停。

图片来源于北京卫视纪录片《起跑线》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给家长君,说看到被兴趣班包围的孩子“麻木而顺从”的神情,很是心疼;但也理解家长的苦心——为了孩子将来多一门技能,有更好的成就,拼尽全力。

事实上,如何平衡“快乐童年”与“优异成绩”这对矛盾共同体,不仅困扰着中国家长,也是西方父母时常萦绕心头的难题。

BBC第二频道就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孩子的未来》,请来了英国知名演员大卫·巴蒂尔,亲身探访哈佛、斯坦福、剑桥等英美顶尖名校,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有所不同的是,在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大卫不再求助于那些只是抛出主观回答的人,而转向了客观理性的科学实验。那些我们所不知的,所误解的,所夸大的,都在若干个教育实验中得到了印证。

或许,在众说纷纭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中,回归科学,亦是一种可供参考的路径。

01.
阅读与数学的“秘密”

1964年出生的大卫·巴蒂尔,英国老牌的导演、制片人与喜剧明星,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大卫有两个孩子,在摄制纪录片的那一年,他的一儿一女都还不足10岁。但在如何教育孩子的日常问题上,他已经开始犯难。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大卫坦言,童年的自己曾在“虎爸虎妈”的阴影下成长,父母总是希望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智力,在学校主要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一个后果就是,童年很不开心。

大卫本身并不愿意做那种强逼孩子学习的家长,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为人父母以后,心态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你会本能地开始期待孩子被表扬,关切孩子的排名,甚至希望他们处处都胜过其他孩子,斩获第一。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在兼顾优异表现与快乐童年这件事上,家长到底该如何从小就为孩子打下基础?大卫的答案是,回归科学。

众所周知,在孩子从出生至步入小学的关键时期,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数学。

在这两门科目上,天天念叨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会让孩子厌烦,而剑桥与哈佛的专家告诉我们,家长们完全可以用有趣又有效的办法,一早就播种下让孩子们学得更好更快乐的种子。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跑到英国的小学看一看,有很大概率会发现老师都在从基础音标开始教诵读,一堆孩子跟着反复地念。这本与大卫的方法相悖——因为在家里,他从不教孩子音标,基本上都是直接让孩子跟着说单词和句子。

但来自剑桥的尤莎教授却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区分并掌握单词的基础结构对孩子日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她的实验中,11岁的女孩卡莎盯着电脑屏幕,耳朵里传来机器发出的声音,在看到P和B这种爆破音开头的单词时,她会听到尖锐的嘀嘀声;而在看到W和L这种舒缓音节开头的单词,则会听到缓慢的嘟嘟声。从小就锻炼孩子对不同声音结构的辨别,能让他们日后读书与说话时,变得灵活而敏感。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说起来很简单,孩子的阅读能力正和单词的声音结构有关。” 尤莎教授说道。“这个秘诀不仅仅适用于英语,首先建立强大的声音结构系统,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会阅读。”

尤莎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像卡莎这种从小就接受相关锻炼的被试者,其语言能力已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哈佛大学的柯林博士正在给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进行“数学培训”。屏幕上,五块积木掉了下来,五块积木又掉了下来,一张白板突然出现遮住了屏幕,撤走后,十块积木在屏幕上摇摇晃晃。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被试婴儿看了看,很快无聊地把头扭开,这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并认同了“5+5=10”这个基本的结论,只有在遇到错误的结果或不理解的事物时,婴儿们才会本能地盯着看。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新一轮的“培训”开始了,这次是五块积木加五块积木,最后还剩五块积木。婴儿们盯着这个“5+5=5”的荒谬结果看了半天,一眨都不眨的双眼里盛满了困惑。

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到3个月、6个月、12个月乃至更大的孩子,科林博士所在的团队都使用过这种办法进行“培训”。科林博士的导师表示,孩子们生而就具有的数学潜能让人震惊,而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长大后的数学学习与数字表达能力会更加出众。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没有主观色彩浓厚的个例,只有由数据支撑的结论。在如何教孩子阅读与数学这件事上,大卫豁然开朗。

02.
哥大教授跟踪40年
发现成功的人都有这个特质

当然,阅读也好数学也罢,都只是具体的科目与能力。一个孩子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在品质与外在条件。

在哥伦比亚大学,大卫见到了主导了一场历时40年跟踪实验的教授沃尔特·米歇尔。40年前,他在一群4岁孩子的身上实施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展现出某个共同特质的孩子,在人生中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时至今日,我仍然对此感到惊讶。”

已逾古稀之年的教授向大卫展示了那些成功孩子的人生档案——事业有成,婚姻幸福,身体健康,他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

40年前那场“决定”人生的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一群4岁孩子被带到一个封闭房间,面前摆着一颗散发香甜气味的棉花糖。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能忍住在15分钟内不吃这颗棉花糖,之后就可以得到三颗棉花糖的奖励;如果忍不住,也可以摇铃铛表示中止实验,但只能吃到一颗棉花糖。

三颗与一颗的分别,所有的孩子都心知肚明。从一开始,大家都拼命地与原始欲望做着斗争,但大部分孩子都没能忍住诱惑,仅有几个孩子扛到了最后。而他们,正是在后来的人生中过得顺风顺水的典例。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个有趣的实验,在无形中揭示了自制力、意志力与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在这些方面优秀的孩子,未来总归不会太差,但大卫也颇有些疑虑——对于那些成年人怎么引导都难以在这些方面做好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对此,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兰·弗莱尔采取的对策是,内在没有的,就用外在来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罗兰教授出生在一个富庶的书香门第,进入哈佛后,他发现同学们也大多是与自己背景相似的精英。在精英的圈子里,外在激励与榜样作用是时时存在的,那是一个底层老百姓难以想象并难以复刻的世界。

但对于大多数游走在边缘的、水平糟糕的公立学校而言,孩子们缺少自控力与意志力是常事,而且家长们根本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培养的意识。因此,罗兰提出了一个“创新激励计划”,在28所落后的公立学校推行。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华盛顿光明镇小学是参与试点的28所学校之一,每周四早上,老师会给过去一个“结算周期”内努力学习、严守校规的同学发放现金。表现越好,奖金越高;如果连续几个周期内一贯优异,奖金还会翻倍。

大卫随便问了几个同学,新计划实施以来拿到了多少钱,得到的答案从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一个攒到330美元的女孩给大卫看了奖金单据,这笔钱是在一项项“成绩”、“品德”、“体育”的加分细则中累积而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为了引导孩子们奋发努力,和20年后虚无缥缈的“考上藤校”的目标相比,这种激励似乎更加直接也更为有效,这恰恰不是“延迟满足”,而是善用“提前满足”的一种智慧。

对于先天条件不足的孩子来说,现金激励远比想象中作用更大。大卫本以为将钱与教育挂钩,是一种亵渎,但在得知试点学校各方面表现已赶超其他公立,尤其听到孩子们说着“要存钱上大学”的话语后,他被触动了。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这也让大卫重新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可以着手的内在与外在部分,有了科学实验与创新计划的背书,教育的具体实施将会有更为清晰的路径可以遵循。

03.
三个词,毁掉一个孩子

在纪录片的最后,大卫造访了斯坦福大学。醉心于儿童研究与教育实验的卡罗尔教授,正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成果娓娓道来。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你只要说出这三个词,就能毁掉孩子!”

当卡罗尔抛出这看似有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大卫不由得为之一振。但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发现教授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总是将“你很聪明”、“你很棒”挂在嘴边当作表扬孩子的口头禅,认为这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表达尊重。但“你很聪明”(You Are Clever)三个词,并不一定带来的都是理想效果。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在一场对照实验中,卡罗尔教授将各方面条件都类似的孩子分为两组,给他们一模一样的题目去解答,并即时提供答案与评价。

在第一组孩子中,每当孩子做对题目,成年人只是表扬“你的态度/方法很好”,做错题目则指出不足,表示“可以继续努力”;

而第二组孩子,每当做对题目,成年人都给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类似评价。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结果,第一组被表扬态度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期待挑战,充满激情地投入下一个难题;而被肯定结果的孩子,则越来越关注自己答案的对错,对解决新问题则态度涣散。

卡罗尔教授解释道,当“你很聪明”之类的评价被不断重复,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们自我评价的标准,为了符合这个评价,他们会隐藏起自己的错误,乃至不再接受挑战。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劝告父母不要总是把“你很聪明”挂在嘴边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大卫想到,自己在以往家庭教育的实践中,确实有表扬孩子“聪明”的习惯,现在,他若有所悟:

“我不会再跟孩子说,你真聪明,而会告诉他们,必须非常努力地学习。”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探访完若干个教育实验,大卫好似经历了一场洗礼。有关如何平衡“快乐童年”与“优异成绩”,科学已然给出回答。没有一厢情愿的臆断,也没有指手画脚的规划,只是实验、数据、结论,反倒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大卫表示,他仍然深信教育的力量,并希望两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热爱且擅长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在如何培养孩子成材的问题上,他思绪万千,始终未改的,却是那份坚定。

References:
David Baddiel - Wikipedia
David Baddiel: ‘It’s a huge joy to do work your children like’| The Guardian
Horizon, Who Do You Want Your Child to Be? - BBC Two
英国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
精英说 《北京7岁中产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几个兴趣班“全副武装”,只为赢在起跑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 talk),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大佬往事:从哈佛、斯坦福辍学的“疯子”,成了互联网天才……英国卫报发布2024大学排名!牛津、剑桥均无缘榜首?哈佛、耶鲁、斯坦福录取大满贯,到底是何方神圣母亲神秘失踪,11岁男孩在家“卧底”,和警长联手把父亲送进监狱“既然12年花400万读国际校,为何不选艺术赛道进哈佛、斯坦福!”魔都妈妈大实话揭开爬藤真相談談「書法」(現代詩)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九十四章 清源厉害!多伦多大学这排名全球第2!力压斯坦福、牛津、剑桥,仅次哈佛哈佛、斯坦福、宾大、布朗等多所Top30大学相继调整文书题目!6月2日讲座:被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青睐的她,高中做了什么?爱阅读的人,都有这个特质被MIT、斯坦福同时录取的女孩,父母为她做了什么?前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面试官,哈佛、沃顿商学院百万奖学金师姐教你怎么规划留学!!“卧底”高质量脱单社群!KYer的最新脱单攻略被发现了!糕妈:幼儿园里容易受欺负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卡梅、MIT、斯坦福和UCB并列第一!2023 U.S.News美国CS专业排名出炉!人体特异功能有这10个特质的人容易「被偏爱」|日签适合软背景小透明体质的留学申请:哥大教授带队科研+EI论文发表+范德堡博导文书,佛大学姐变身“六边形战士”斩获哥大录取!“每年几十万补习我真的够了!”魔都妈果断去英国读私校,孩子录取牛剑、哈佛、斯坦福……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3个特征,希望你家孩子一个都没有“卧底”高质量脱单社群!KYer收藏的脱单攻略被发现了有这10个特质的人容易「被偏爱」。中两个就会人生开挂——C919商飞成功! 北大教授: 发展大飞机还应警惕一个特殊陷阱衰老的天敌斯坦福三申三录,哥大连中三元,哈耶普斯麻申四录四,斯坦福、MIT、CIT、CMU等九大理工强校理工专业大满贯,是怎么做到的?最后3天| “卧底”高质量脱单社群!KYer私藏的成功脱单攻略来啦——黑白双煞!!!!美国最危险的10所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哈佛都在列!月薪拿7w?这个曾不被看好的专业真的"钱途无量",还能进哈佛、耶鲁、哥大……速度捡漏!牛津、剑桥、斯坦福,已放出暑期课程最后席位!重磅!独揽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宾大等名校offer,申请经验来了!斯坦福发布LLM排行榜AlpacaEval,微软WizardLM登顶开源模型第一上海中考开盲盒!近1w人转轨?一大批家长把孩子送到这所“岛上学校”,收获藤校、剑桥……哈佛、斯坦福等前招生官团空降湾区!康奈尔前招生官直播间分享藤校录取秘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