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手指曲直,干卿底事?其他2023-07-27 02:07《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这话好像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当父亲的身上。我的成长过程中,奶奶才是最重要的,用一句论文式的话说,奶奶对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奶奶是旧社会的普通女人,一辈子只从事过两种职业:农民和家庭妇女,但是,我印象中的奶奶,身材瘦小,白白净净,温文尔雅,连说话的声音都不大,完全不像下地干活的农村妇女。奶奶没上过学,却识字,想必是自学的。她给我讲做人的道理时,常常引用一些格言式的话语,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些话大多出自于《昔时贤文》《朱子治家格言》一类的书籍,当然还有民间的一些俗语谚语。记得奶奶常教导我的一句话是:“不到六十六,莫笑他人手指曲”,意思是说,你是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要随意讥笑别人。就算是大人,也要尊重人,不得对人评头品足。今天,我特别怀念我的奶奶,想起了奶奶教的这句话,因为,按照这句话的标准,我从此可获得“笑人手指曲”的权利了。不过,在此郑重声明,我是不会滥用这个权利的。(奶奶1975年写给我父母的信,是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也是她现存的唯一笔迹。印象中奶奶的毛笔字很不错,但时年已老,也不习惯于用钢笔,这封信的字没她年轻时写得好。另外,信中人名我作了模糊处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由数千年前的庄子说出来就是名言,而今天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则只能算作常识。既然知识是无限的,那么即便活到了六十六,与无限的知识相比,依然属于“无知”,那有什么理由可骄傲,又有什么权利可对别人说三道四?今天,我觉悟了。别以为六十六,接近孔子说的“随心所欲”,就天下无敌了,其实许多时候我们连小学生都不如。前些时候,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妻子提出在后院种些蔬菜和花卉,问我种在哪儿合适。我们的房子是坐西向东,后院西南北三面是围栏。我说,当然是种在北面,那边日照时间比较长。儿媳妇听了说,太阳从北边照到南边,我们院子北边有一棵大树,阳光是照不到北面的。我嘴硬,提问,难道太阳不是东升西落的吗?儿媳说, 是东升西落啊,但是东升之后,绕北到西啊。真是奇了大怪了!看我半信半疑的表情,儿子赶紧找出纸和笔,给我画了太阳和地球运转的示意图,我这才明白过来,南北半球是不一样的啊,地球果真不同凉热。第二天一早,寒风凛凛,我也要站在院子里,紧紧地盯着太阳。事实证明,虽然六十六了,我的常识还是不如两个孩子。(后院的花开了,图片左上角是菜地)近些年来,真遇到过不少颠覆我们认知的事情,使你不得不向新的“常识”投降。我们老家以前有句话,当讥讽一个人愚笨时,说他“偷米换番薯”。因为大米比番薯贵不知多少倍,穷人吃不起米饭,而番薯基本上算作猪食。现在,谁要是拿大米跟别人换番薯,可就占大便宜了。番薯身价突然飙升,可能跟现代人讲究养生有关,因为专家说了,粗粮更有益于健康。过去有种说法,要健康,坚持“汤、糖、躺、烫”四项基本生活方式即可。今天,专家说了,汤,尤其是老火汤,导致尿酸高;糖,会让血糖高;躺,不运动,肯定早死;烫,深陷口腔癌咽喉癌之危险。四项基本否定,而各路大神或骗子纵论养生的书籍、文章、视频、广告则纷纷出笼,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时代在变,一切都变,过去被人讥笑的“手指曲”,现在说不定就成了一种美呢。如过去与人见面,以老为尊,恭维对方就说一声“发福了”。而今,说人家胖了,或叫一声“阿姨”,都有可能引出大麻烦来。前些天某五十左右女子到店吃饭,服务员小妹妹叫了两声“阿姨”,结果激怒阿姨,被索赔2000元的精神损失费,最后以赔礼道歉加八折结账才了事。看来,“活到老,学到老”决不仅是一句口号,在这个时代,不读书学习,人越老,生活就会遇到越多的麻烦。不要以为每个月能领到养老金就万事无忧了,你每年不得不对着手机眨眨眼,证明你还活着,否则养老金是不会到账的。养老金到账了,得会用支付宝,得会用微信支付,至少还得会到ATM上取现金。上面说到庄子的话,其实只是前半句,后面他接着说:“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明知生命有限而不要命地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会累死的,所以不能把求知变成欲望。庄子在这里不是逼我们读书,而是教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养生。因此,人在不同的阶段,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网络图片)孔子曾经自我评价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这真不是说大话,两三千年前的人,能活到七十二岁,儿子和学生都比他早逝,你说厉害不?我想,“不知老之将至”,才是他长寿的秘诀。闲来翻书,看到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的一段话,颇有意思。他说:“我在德国呆过几个月,学了一句话:真正的老年是在你现在的年纪加十五岁。不管你今年多少岁,你都要想,所谓的老是比你现在多十五岁。我今年如果九十,所谓的老是一百零五岁,才是老。这样想的话,就没有什么老的威胁了。”此与孔子的话同理。(老树的画,我更喜欢画中的文字)以上乱弹, 聊作六六抒怀。他人手指曲直,干卿底事?无聊少扯淡,有空多翻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