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通过扯谎,裁剪事实,构建了一种流行音乐的“两条路线”斗争叙事。其中一条路线的起点,是1993年的《纤夫的爱》,中点是200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终点是2023年的刀郎的《罗刹海市》,这条路线的主体是大陆流行音乐,这种流行音乐是受到打压的,是“土”的,底层的,普罗大众的。卢克文本人声称与这条路线走得最近——刀郎本人在流行音乐圈的遭遇,简直就是他本人在所谓“精英圈”的遭遇的翻版——“五年以来,常常会在一些正式场合,有一些穿得西装革履的人,突然指着我的鼻子说我写的财经国政不严肃、不专业。”就凭这种共同遭遇和没有多少人比他更擅长写民粹主义作文的本领,卢克文就有资格成为这条路线的精神领袖,而把刀郎抬举得这么高,“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显然有把刀郎收编为民粹主义马仔的意图。卢克文描绘的另一条路线是港台流行音乐。为了与他所说的大陆流行音乐相对称,卢克文把起点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信哲的《爱如潮水》、苏芮的《牵手》、周华健的《花心》、张学友的《等你等到我心痛》、王菲的《执迷不悔》、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小虎队的《星光依旧灿烂》、张宇的《用心良苦》,等等。行文至此,我又忍不住要回过头来说他扯谎裁剪事实,你把上世纪80年代邓丽君、《万里长城永不倒》、《少林寺》插曲、《射雕英雄传》插曲放在哪里?它们难道不是当时普罗大众的最爱?不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的?卢克文对港台流行音乐敌意满满,“学习欧美日本,或者直接改一改就用”,“上层建筑的人,通常还会略带鄙夷地谈及下层的文化产品”,“通过鄙夷来表达对下级阶层的情感,主动做出文化隔阂,其实是一种傲慢的无知行为”。表面上,卢克文表示“不再在意音乐从哪里来,更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喜欢什么就听什么。”似乎在表达一种宽容的姿态。但他话锋一转,“自己处于什么社会阶层,就别瞎折腾,跟着大众享受这个阶层的物质与文化产品就行了。”这不就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阶级读什么书”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这种文化消费心态在什么时候最行得通。借鉴与融合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港台流行文化一波一波地强势进入中国大陆,上世纪80年代从李谷一的“黄色唱法”到“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上世纪90年代港台歌星在大陆大城市体育场一场又一场的演唱会,香港电影占据所有录像厅绝对地位。进入新世纪,随着大陆流行文化的崛起,香港回归,加入WTO,港台歌星在一二线城市开始式微,他们把演唱会开到三四五六线城市,直至今天港台流行音乐消亡,融入大中华流行文化圈。期间也有反向输出,譬如1994年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的演唱会,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大陆制作精良的古装剧进入台湾引起的收视热潮等等。现代中国人的流行文化,就是一部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历史。我在看视频号,经常会看到著名大学教授在为一些视频点赞。可以说,流行文化领域,没有什么精英/大众之分,故意地制造出一种地域和阶层意义上的精英/大众对立,经济利益上,是在精打细算筛选粉丝,于信仰而言,是在吸收信徒。《货币与信用理论》精读
一、核心目的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并不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学派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分裂的,即使是芝加哥学派,把这个问题区分为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同样是出现了一些逻辑矛盾。
所以有必要对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对于货币的认识系统学习梳理一下。这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我的一块不足。
所以这次重新解读一遍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是一个再次重新回炉的过程,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精读,一起精进。
二、精读方式
1、按照精读讲义能够出版的要求打磨稿件,初步计划是50讲,每讲4000字左右。
2、视频:初步计划每一讲解决三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做成一个短视频
3、音频:此前马骏老师解读过《货币与信用理论》这本书,音频以赠送的形式送给购买本书讲解的读者。
4、讲义:讲义会以文字形式放在小鹅通上
5、直播:收集问题,集中答疑直播,初步计划一周一次
6、社群:主要是微信群交流
三、更新时间
每周更新一讲,50周50讲。
7月23日(周天)开始更新,如遇困难则顺延。
四、适合人群
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对货币及其相关理论和问题感兴趣,有志于做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人。
五、优惠办法
1、超值赠送:
* 董子云老师带你精读许尔斯曼的《货币生产的伦理》
* 马骏老师带你精读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
* 李兴宏老师带你精读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
(以上三门课程均与货币有关,音频+讲义形式,在新的课程内打包赠送,购买即可学习)
2、限时优惠:8月1日后价格为499,此前早鸟价格为399。
3、学员优惠:凡是购买过一课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均可获得10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