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狂人”突然失联,险些搞垮3000亿国企…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造芯片不是炼钢铁,更不能放卫星。
比华为更狠的中国芯片巨头,危机,还没有过去!
一
真是应了那句江湖老话:出来混,迟早还。
事发突然,7月26日,据财新网消息,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于7月上旬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目前仍处于失联状态。
消息一出,还是引发了业界不小的地震,人称“芯片狂人”的赵伟国,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威望极高,执掌紫光集团12年之久,一路将这家校办企业带到了中国最大芯片企业的宝座。
一切却在7月11日,随着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正式完成而戛然而止,当天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已于当日完成工商变更,原股东清华控股和北京健坤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权已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名下。
这意味着,赵伟国和他的健坤投资彻底被踢出局,没想到后脚就开始了对他的大清算。
种种迹象表明,这绝非偶然。因为就在7月15日,国开行基金管理部副主任路军被查,他是国开行旗下华芯投资的总裁,同时也是国家芯片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手握决策大权。
紫光的危机并未结束,一场对国内芯片大跃进的整治行动,可能已经开始了。
二
从中国最牛“校企”,到中国最大芯片公司,紫光集团没有败给任何人。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错觉,以为华为海思是中国最大芯片公司,实际上被称为“中国最牛校企”—清华大学旗下的紫光集团,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
紫光集团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手机芯片厂商的位子,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市值1300亿的“紫光国微”和540亿的“紫光股份”,称得上是教育部直属的国企。还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存储芯片厂商“长江存储”。
也许很多人对紫光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紫光U盘、紫光显示器。
实际上,低调的紫光集团,实力一点都不低调。
花费两年时间,组织上千人团队,于2017年10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款自主可控32层3D 闪存芯片下线。
2018年推出的“虎贲”处理器,2019年搭载中兴手机在欧洲上市,并联手海信手机成功登陆南非。
同年发布的虎贲T710芯片,AI性能已经超过华为麒麟980,令全球业界侧目。
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发布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这是继华为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支持NSA/SA模式的5G基带芯片。
2019年8月,长江存储宣布,采用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Gb闪存芯片正式量产,是业内同层次中密度最高的3D闪存芯片,正式打破了被美日韩垄断80%以上份额的固态硬盘和嵌入式存储市场。
时至今日,紫光展锐芯片,是非洲手机霸主传音身后的隐形巨人;印度每10部手机中有4部采用紫光芯片;南美、东南亚多个国家中低端芯片市占率,紫光都高居前列。
不仅如此,紫光还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芯片厂商,射频前端产品位列亚洲第一,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三星,部分中低端手机都采用了紫光展锐芯片。
毫不夸张的说,紫光几乎靠一己之力,撑起了国内多个尖端芯片领域的一片天,成了中国民族企业不惧欧美巨头卡脖子的“最强备胎”。
三
紫光集团还是输了,输给了自己无处安放的野心。
一开始的紫光,确实很注重自主研发,也长期坚持了这条道路,但自从赵伟国掌舵紫光后,一切都变了。
赵伟国的北京健坤投资,主业就是搞房地产,赚的就是高周转的快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获利4500倍!”
这样的基因随着赵伟国一起,被原封不动的移植到了紫光集团身上。
从2013年开始,紫光在赵伟国的带领下,正式开始芯片大跃进。
先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第二年花9.1亿美元拿下锐迪科微电子,随后马不停蹄动用25亿美元拿下新华三51%股权,都是业内举足轻重的芯片企业。
当国家集成产业投资基金成立,5年投资紫光100亿的支持一出,赵伟国的野心更加急剧膨胀,彻底放开了手脚,接连发动了数起今天看来都目瞪口呆的操作:
2015年7月,紫光开价230亿美元,意图全面收购全球第二大内存颗粒制造商美国镁光,被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叫停。
同年10月,紫光试图以37.7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硬盘厂商西部数据15%股权,再通过西部数据出资190亿美元“曲线收购”闪迪,最终也因外部势力强行干涉而被迫终止。
紫光还准备出资53亿美元,用于收购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厂商韩国SK海力士20%股份,最终也没有结果。
更惊人的是,紫光不光有心并购联发科,甚至都打起了台积电的主意,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还明确表态“对紫光入股持开放态度”,但至少得拿得出300亿美元才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2019年,紫光还开出22.66亿欧元(约180亿人民币)的价格,意图收购法国微连接器巨头立联信,随后被证监会否决。
6年间发起了不下60起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人民币。
既然买不成,那就自己干。
2016年,紫光集团宣布投资240亿美元,在武汉建立存储芯片项目。
2017年,紫光又抛出300亿美元的计划,准备在南京建设半导体产业基地。
包括成都项目,总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这些钱哪里来的?几乎都是靠疯狂的借钱举债而来,其中任何一起收购,都可能耗尽紫光账目上的所有利润,更遑论60多起,还不包括数千亿的项目投资,紫光还掏钱入股了一批上市公司,更是新能源赛道中威马汽车的股东……
截止2020年6月,紫光集团债务规模已经高达2029亿,是6年前整场游戏开始前的44倍。
而压垮紫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仅有68.83亿的违约本息,3000亿芯片巨头,就这样硬是被不到70亿的债务,拖到了破产重整的审判席上。
2021年7月,紫光集团被债权方徽商银行起诉,后者以资不抵债为由,申请对紫光集团破产重组,正式拉开了千亿紫光的重整大幕。
直到有国资背景的“北京智广芯控股”出面接盘,不到1年时间就火速完成了对紫光的重整。
若非国家及时出手,中国最大芯片企业就可能在这样的蒙眼狂奔中突然猝死!
四
需要被清算的,不应该只有一个赵伟国。
虽然尚不清楚,赵伟国突然被带走调查的原因,但业内普遍认为,同他此前牵扯多起涉嫌利益输送有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至于有没有更严重的问题,静待有关部门揭晓答案。
但这几年国内异常火爆的“造芯运动”,背后的问题和潜在危机,一点不比紫光集团来的小。
2020年8月,手握国内唯一一台7纳米ASML高端光刻机、有台积电研发大将蒋尚义坐镇、融资规模高达1400亿的武汉弘芯,正式宣告烂尾,千亿资金打了水漂,大部分钱都花的不明不白。
类似的,还有投入400亿的陕西坤同半导体停工,长沙创芯、成都格芯一个个停摆,玩起了比烂模式,反正都不是花的自己钱,一点都不心疼。
还有各地没被曝光出来的,更是比比皆是,集中烧钱让某些个人中饱私囊的游戏,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紫光的悲剧,已经给中国芯片产业上了惨痛一课,半导体的尖端高科技成果,用钱是买不来的。
中国科技不怕封锁,最怕一时脑热的实用主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