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毕飞宇都在用的拆解式阅读法,你确定不试试?
近来,有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在年轻人中兴起——“特种兵式旅行”,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打卡最多的景点。
各大社交媒体上,“2天跨3省”“1天玩转10个景点”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仔细回想一下,这种“打卡式”的心理,早已不知不觉侵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旅行如此,观影也是如此。一部电影,不开倍速看不下去,甚至干脆找来“男主叫小帅,女主叫小美”的5分钟精剪版。
阅读更是如此,一部小说,恨不得一目十行。
一年下来,看着满满的“已阅清单”,犹如过眼云烟,什么也想不起来。
偶然跟朋友聊起一本书,只记得看过,就再说不出更多了。看了别人的读书笔记,才发现,怎么别人读出了这么多细节,我却都没发现?
因为你太着急了!
我们总是很急,但我们究竟在急什么?
在追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今天,我们似乎总在追赶些什么,试图用“打卡”的方式证明自己没有落后。
于是我们来不及感受旅行途中的一草一木,来不及感受古建筑背后的厚重历史;
来不及欣赏电影里的一帧一幕,来不及欣赏光影与构图带来的美学魅力;
来不及品味文章中的一字一句,来不及品味字里行间作者饱含的情感思想。
但我们真的来不及了吗?
不,有些事情,慢一点,也来得及。
像阅读、阅读经典。那些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集结了人类无穷智慧的瑰宝,应该被细细品读。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坦言自己有时候一年就读几本书。
正如他所说,“如果小说是一个苹果……我更愿意做一只蛀虫,进入苹果内部,没头没脑地到处乱钻,身体周边洋溢着果汁,从而得到最大的滋养,最多的果汁。”
所以,同样是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毕飞宇就能读出很多人读不出的层面和细节。
小说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女人为了在舞会上出风头,向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不幸丢失了,而后为了还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最后发现借的项链是假的。
通常的解读都是批判女主虚荣、拜金、自食恶果。毕飞宇却看到了女主忠诚、有责任心的闪光点。
他先是别出心裁地将小说中的人名替换成中国人名,改写成汉语版,再对文本进行解读,结果发现了至少十处破绽。于是他又倒回去看原版,这会便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他发现莫泊桑笔下的这对夫妇,在项链丢失后,有惊慌有焦虑,却丝毫没有想要耍计谋、动手段蒙混。进而挖掘出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契约社会”,契约精神是全体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也在这对夫妇身上延续了。
解读到这毕飞宇还不满足,他还要拆解作者叙事的手法、拆解小说的结构。
他发现《项链》的小说线性很明了,“假——真——假”,在真与假的冲突中,构成了小说戏剧性。
那做一下调整,变成“真——假——真”行不行呢?不行,因为“求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所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冲突只能依靠“假”对“真”的冲击来完成。
有读者说,“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读!我意识到,作家幕后的苦心经营不足为外人道,但敏锐的读者理应有洞察奥妙的能力。”
毕飞宇也说,“我的文本分析,就是想告诉那些渴望写作的年轻人,人家是如何把人和事提升到‘好小说’那个高度的。”
庖丁解牛,技近乎道,想必正是这般对经典如此精准透彻的剖析,累积成厚实坚弥的文学功底,才让毕飞宇写出《推拿》《玉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同样善于从拆解经典中汲取养分滋补自己写作的还有被网友戏称“作家中行走的段子手”的余华老师。
生活中看来不拘小节的他,在阅读这件事上可从不马虎。
他在个人随笔集《文学或者音乐》里记录了自己三十年的阅听史。书中,余华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卡夫卡 、福克纳、契诃夫、马尔克斯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
如果你也想像这些作家一样阅读;
想坚持阅读经典,但读不完、读不透;
写作杂乱无章,想学习大师创作技巧;
被持续写作掏空,找不到创作突破口;
那么,欢迎加入《南方周末小说阅读写作营:小说家的黄金读写法》,一起“深入文学肌理,探寻创作之源”。
我们联合毕飞宇、李浩、石一枫、蔡东、王威廉、胡学文,6位知名小说家,花费半年打磨,首发上线!
本次训练营精选5本20世纪经典小说:《城堡》《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局外人》《霍乱时期的爱情》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也是文学爆炸的黄金世纪。而说到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榜,这5本总是赫然在列:
《城堡》是卡夫卡最有厚度和力度的作品,卡夫卡是公认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中的第一重要人物,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文学的原有走向。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久负盛名的小说,被视为“迷惘的一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每年全球销售数百万本,是美国文学经典中的一座庞然大物。
加缪的《局外人》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小说,被称为二十世纪整个世界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讲述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几乎穷尽所有爱情的可能性。
这5本小说是文学领域无法绕过的里程碑作品,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像卡达莱、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奈保尔、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博尔赫斯等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卡夫卡带来的惠泽。
马尔克斯更是影响了大半个中国文坛,不少名家作品里或多或少都能窥见些马尔克斯的影子。
村上春树则说,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自己写出来的小说会跟现在的作品完全不同。
这5本小说还涵盖了小说创作的不同侧面,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类型小说的创作之道:
比如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窥探城市文学要怎么写?
从《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寻找爱情小说要怎么创作?
从《局外人》中探索思想性小说又要如何写得有深度?
诚然,这些小说也是出了名的深奥,前期阅读可能会被难住,但是攻克之后,你会发现之后看其他小说都游刃有余了。
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读懂了小说也就读懂了世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写作,我们找到6位活跃在文坛的当代小说家,毕飞宇、李浩、石一枫、蔡东、王威廉、胡学文,集结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从写作视角出发,与大家一起深入文字肌理,剖析文学大师们隐藏在文本下的“暗方法”。
作为作家,他们深谙创作之道,同时他们还有着高校老师的双重身份:
像毕飞宇是南京大学教授,李浩是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威廉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蔡东是深圳高校的老师,胡学文也曾做过语文老师……
所以他们不仅比普通读者更了解小说是如何被作家设计出来的,能用作家视角带我们深入文本,透视这背后的创作秘诀。
他们还比一般作家更懂得要如何设计课程,大家才听得懂、学得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讲师介绍>
写作的基本功是阅读,想要成为一名好的写作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好的读者。
正如毕飞宇所说:“别人哪里写的好都读不出来,还能写的好,是说不通的。”
所以这一次,6位讲师将结合他们十数年的阅读写作实战经验,从情节、人物、细节、视角、语言、节奏、隐喻、思想等维度,剖析经典中常人看不透的写作原理,让你在阅读后即学即用。
比如李浩老师剖析卡夫卡在《城堡》中的细节运用,如何建立细节、让细节连着细节,并且在细节的完成中做出适合性的调整,比如,细节中包含故事的行进,它并不停在一个点上,而是用细节构成一个包含着故事性的面。
△李浩老师课程试听片段
再比如关于叙述节奏,胡学文老师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分析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几种叙述方式的优劣,多种叙述如何夹用?该在什么节点转换?又是如何影响小说整体结构的松散和紧凑的?
类似这样深入纹理、颠覆认知的写作原理剖析,在课程中比比皆是。
与市面上常见的普通写手教授、零散解读书籍的阅读课不同,我们集结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小说家,通过“沉浸阅读-分析阅读-背景阅读”的“三次阅读法”,帮助大家习得一套系统的阅读写作方法,真正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结合。
在为期50天的实战营中,将用5个步骤,带领大家像作家工作坊一样,在阅读中精进写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