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朋友圈的妈妈们已“疯”,被「管教死循环」困住的爸妈如何脱身?
暑期过半了,各位爸妈可都安好?
反正我每天打开朋友圈,平时各种山青水绿的妈妈们,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斗图释忧愁。
有发半崩溃状态的:
有直接「不想做人改做妖」的:
有凌晨一点开始更新状态,外加来一句:
没错,我觉得自己半个朋友圈的老母亲——都快被逼疯了。每天翻看朋友圈,我总结出了暑假爸妈们每天的心情变化图:
原来每家都一样啊!一到暑假,每天都是叛逆期。而爸妈们在不停唠叨、管束、教训孩子的过程中,似乎陷入一种死循环:
你越是管Ta,Ta下次反弹的越厉害——这就是管教死循环。
从前我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我在周而复始的管教和失望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好像总是找不到破解的出口。但是,今年已经陪孩子过完半个暑假的我,却有个非常非常棒的意外收获,那就是——我们家的3个孩子,居然越来越“听话”了,就连处于“前青春期”的哥哥也是这样。
从前我要让他去练个汉字、写个作文什么的,他能东躲西藏磨蹭半天,如今却能痛痛快快马上就去执行了;从前我要批评他一句什么,他经常把门摔得砰砰响,现在却能诚恳地说一句“我错了”……
我究竟做对了什么呢?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其中的秘诀——在和孩子说话、相处的时候,我偷偷改变了方式,而且是三个孩子、三种方式。虽然看起来麻烦,但少受得气、省下的麻烦,绝对不是一星半点,谁用谁知道。
这些方式,我都是偷师于一本书《爱孩子的五种语言》(The 5 Love Languages of Children)。
作者之一加里·查普曼(Gary Chapman)是人际关系专家;另一位作者罗斯·坎贝尔(Ross Campbell)是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儿科和精神病学的教授,在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为数千名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咨询服务(这本书有中文版《爱的五种语言》,但建议阅读原版,有许多翻译版里找不到的精彩之处)。
△《爱孩子的五种语言》书籍封面
书名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像鸡汤,但千万别小看,里面藏着每个老母亲都需要的“宝藏”:
如果把孩子想象成一把“锁”,那么打开他们心门、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听话的方式,也就是“钥匙”,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需要身体接触,有的孩子更喜欢肯定的语言,还有孩子适合高质量的陪伴、礼物、照顾。
《爱孩子的五种语言》,以及接下来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如何找到自己孩子的那把“钥匙”。
把“惩罚”等同于教育
我忘了给孩子穿上爱的“铠甲”
在孩子表现出叛逆,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会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很自然地,不少爸爸妈妈想到了“惩罚”,但最近频频出现的青少年抑郁、轻生等极端事件告诉我们,惩罚真的不是最好的方法。
心理学家坎贝尔告诉我们——
当我们用“惩罚”这条鞭子抽打孩子的时候,我们又常常忘记用爱给他们穿上“铠甲”,所以有些孩子走上了不归路。
父母管教孩子有很多方法:以身作则、命令和要求,传授正确的行为方式,纠正错误的行为,提供学习机会,等等等等。
“惩罚”只是管教孩子的众多方法之一,虽然有效,却是最为负面的方法。但问题在于,如今太多家庭都过度使用了惩罚,甚至把“惩罚”当作是“教育”的同义词,特别是那些在自己的童年没有得到过足够爱的父母,更会把“惩罚”当作教育的唯一手段。成绩不好,骂一顿;比赛没取得名次,打一通……
总之,能用惩罚解决的问题,绝不多动其他脑筋。
直到孩子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好些父母还在惊叹呢:“这孩子,怎么那么脆弱呢?我不就是轻轻打了他几下,随口骂了他几句吗?至于吗?”
没错,父母的惩罚,大多本身根本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真正让孩子承受不了的,是感觉这世上没人爱他。
惩罚孩子并非不可以,但作为父母,必须坚持两个“度”——
第一,不要把惩罚作为主要的管教方法;
第二,要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人生值得”。
归根结底,其实“管教”和“爱”从来都不对立,两者甚至相辅相成。孩子越是觉得被爱,管教也就越容易,你就越没必要使用惩罚的手段。
坎贝尔医生说:
我们在管教孩子之前,必须先装满他们“爱的油箱”,这样他们才能接受父母的教导而没有怨恨、敌意和障碍。
事实上,缺少爱的管教就像是开着没油的车子乱跑,也许车子能够勉强开上一点点路,但导致的后果却往往是灾难性的。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可能恰恰是因为ta需要被爱
惩罚还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我们还需要去问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他们在用这种不良行为表达怎样的需要?
事实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恰恰在于——孩子赢得爱的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成年人如何赢得别人的爱?他会表现更出色,更关心别人,更加乐于助人……这种获取爱的理性的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互惠的爱”。
可孩子的心智还远没有成熟,他们只会用“自我中心”的方式去爱别人。当孩子感到需要被爱的时候,他们只会不停地用幼稚的方式,比如“过火的不良行为”去追问:“你爱我吗?”
有些孩子会无时不刻地给父母惹麻烦;有些孩子会对父母的一切要求强烈抗拒……
坎贝尔医生曾经为一位烦恼的妈妈米歇尔提供过心理咨询。米歇尔的儿子贾登12岁,总喜欢做一些惹人嫌的事情——
当米歇尔忙于工作的时候,贾登会悄悄跑过去,用手捂住她的眼睛;他还经常抓住米歇尔的手,掐她的手臂,抓乱她的头发;有时贾登明明躺在地板上玩,会出其不意伸手去拉米歇尔的腿,好几次都让她差点摔个大跟头……
和心理学家聊过之后,米歇尔才知道:儿子并不是“吃饱了撑的讨人嫌”,他不断地去触碰爸妈,其实是因为他爱父母,同时也希望得到父母的爱。
后来,每当贾登去惹米歇尔的时候,米歇尔都会停下工作,站起来,回过头去,给儿子一个大大的熊抱。
很快,米歇尔发现,贾登成为了一个超级合作的好孩子,每当她要求贾登完成一些任务,比如收拾房间的时候,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照着执行。
不少父母都认为“孩子应该用好行为来赢得爱”,但他们搞反了次序,因为感受不到爱的孩子,是难以培养出好行为的。
结果,这些父母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断失望,不断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坏孩子,不断用“给孩子更少的爱”来惩罚他们,不断失败,不断地让孩子的不良行为越演越烈……
坎贝尔医生说:
当然,坎贝尔医生所说的“告诉孩子我爱你”,包括但不仅限于口头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更多的,还是希望父母用正确的方法去向孩子表达爱。
五种“爱的语言”
总有一个适合你的孩子
看到这里,有的爸妈可能又会问了:“好的,爱孩子很重要,但是我每天都对孩子说好几次’我爱你’,似乎并没什么用处啊?”
坎贝尔医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一套独特的“爱的语言”,父母必须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爱,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好像,如果你每天用日语对一个英国人说“我爱你”,那么肯定没用,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呀。
一般来说,人类有五种表达和理解爱的语言:身体接触、肯定的语言、高质量的陪伴、礼物,还有照顾。
每个孩子,都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更加敏感。而父母们,应该注意观察,找到专属于他们的爱的语言,满足他们对爱的需要。
那么,怎样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爱的语言”呢?
就拿我家的孩子来举例吧。
我家的老大是个男孩,他不喜欢黏人,在我拥抱他的时候,经常会皱着眉头躲开……所以,身体接触,从来不是他理解中的表达爱的合理方式。
相反,他特别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无论是夸他身材好有肌肉,还是赞他有音乐天赋做事有毅力,他脸上的笑容总是藏也藏不住。
但我之前并不了解这个秘密,因为我本人是个喜欢拥抱(肢体接触)的人,所以就想当然地喜欢用“拥抱”来表达我对老大的爱。
与此同时,我却经常用言语去批评和指责老大。这令我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既无法忍受我的语言攻击,又对我动不动就去拥抱他感到莫名其妙。
当我终于弄明白,老大的“爱的语言”其实是“言语上的鼓励”时,我改变了策略,时常找一些他的优点来夸他,即使想要批评,也总是先说几句鼓励的话,比如:“你做事情很有条理,如果能把房间收拾一下就更棒了!”
很有效果,老大很快就学会了把我的批评,当作了善意的劝告,接受起来也更加积极了。
和老大不同,我家老二是个女孩,她理解和表达爱的方式,就复杂了许多。
她喜欢趴在我背上,把我单独陪她聊天的时间称为“我最喜欢的room time”,她还喜欢把各种各样的小东西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以后,再郑重其事地送给我。
从这些细节里,你可以看出,我女儿表达和理解爱的语言起码有三种:肢体接触、高质量的陪伴,和礼物。
所以我在陪伴她的时候,会特意尽量多地把她搂在怀里,揉揉她的头发。我会每天特意抽半小时到她房间和她独处,还会买一些有趣的小东西,放在漂亮的纸盒子里,贴上好看的小花送给她。
这样做之后,我发现,每次再让女儿做她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做数学题的时候,她就很少大哭大闹了。
总之,为了发现专属于你孩子的“爱的语言”,你应该:
观察孩子如何向你和其他人表达爱。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往往也是他所需要的被爱的方式;
听听孩子最直接的要求。如果孩子常常要求你和他一起玩游戏,一起散步,那么他能听懂的爱的语言,是“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孩子经常要求你去评论他的作品,比如“妈妈你觉得我画的画怎么样?”或者“我弹奏的曲子好听吗?”那么他需要的是“肯定的语言”。
注意孩子最常抱怨什么。如果他经常抱怨“你从来都不愿意陪我。”“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那么他所需要的是精心的陪伴。
让孩子“二选一”。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周末一起出去玩,你是想和我钓鱼,还是去商店挑一双新的球鞋呢?”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精心陪伴”和“礼物”之间选择一样他喜欢的方式。
「 得到足够多爱的孩子
才能真正学会自爱和爱别人 」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学会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爱的语言”来对他们说话,能让孩子更加充分地体会你的爱。而拥有父母的爱,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希望,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也只有得到足够多爱的孩子,才愿意全力以赴地努力,并且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缺乏父母爱的孩子,或者是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会感到失落、受伤、不幸福,也会自然而然地寻求其他人的爱,这会令他们更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更容易被同龄人的负面行为所控制。
而父母在使用爱的语言的同时,更应该把识别五种爱的语言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无论是大人孩子孩子,学会“爱的表达”是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期福利
结合认知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美国中学的性格教育课程,我们曾总结了“成就孩子的9种性格”:坚毅,自驱力,逆商,社交能力,感恩,成长型思维,好奇心,冒险精神,同理心。
回复关键词:【九种性格】,领“成就孩子的性格特质”文章合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