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内家长是如何把孩子逼“疯”的?
周四好,这里是学长LEO的好文分享频道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孩子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支配孩子的人生,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孩子和父母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当面临亲子相处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读完今天的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作者:何似
01
前几天,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见闻。
某天,她在麦当劳里用餐,迎面走来了一对母子。
儿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在点餐。
不一会儿,在一旁的妈妈问儿子:“你还没点好吗?”
儿子回答说马上,他再点个冰淇淋就好了。
听到儿子的话,妈妈很不屑:“冰淇淋?还不如吃桃子。”
边说边从自己的袋子里挑出一个桃子,对儿子说:“吃个桃子吧。”
儿子拒绝了,妈妈反问:“那你要吃啥,桃子好吃。”
儿子再次拒绝,明确表达“我不吃”。
妈妈似乎没听进去,自顾自地说:“桃子干净得很,好吃。”
儿子有些不耐烦了,他回应道:“我就不喜欢吃桃子。”
妈妈见状,直接把桃子塞进儿子的手里,说:“这桃子洗过了,吃吧。”
这位母亲貌似听不懂人话一般,非得让儿子吃这一个桃子。
三十来岁的儿子,居然还不能自由选择要吃什么,明确表明的态度也被妈妈视若无睹、充耳不闻,代入一下,真的很无奈。
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的网友,直呼“太窒息了,中国式家长真的很会让人发疯”。
是啊,这位母亲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
他们不会在乎孩子想要、想做什么,他们只需要孩子听话,做他们觉得正确、希望孩子做的事。
02
曾经一度爆火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也刻画了一个控制欲强烈的家长形象。
电视剧里有两场母亲周春红让儿子朱朝阳喝牛奶的场景,非常典型。
在第一场里,周春红拿了牛奶递给儿子,坐在儿子床尾,关心地说,“喝吧,喝完了早点睡觉,我好洗杯子。”
朱朝阳想推脱,说太烫了,待会儿再喝。
她立刻拿起杯子尝了一口,否定掉朝阳的感受:“有那么烫吗?”
在妈妈的注视下,朝阳像受刑一样喝下牛奶,接着又推说,“我自己会洗杯子”。
他虽然被迫按照妈妈的规矩去做,但开始有了一些细微的抵抗。
周春红立刻被刺激到了。事情不能按照她的意愿执行,她的情绪开始变得偏执。
“自己照顾自己是吧?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这时候,朝阳是一种非常惊恐的表情。
在另一个场景里,朝阳一开始就和妈妈说,自己已经喝不下牛奶了。
周春红对此的反应是,“喝不下倒了”。
这是一种厌弃式的否定。
朱朝阳又一次屈服了,又一次满足了妈妈,变成了“乖小孩”。
但在心理上,他早已想着要摆脱妈妈的控制。
03
不管是逼着吃桃子的妈妈,还是逼着喝牛奶的妈妈,她们的初衷是希望孩子生活得健康。
她们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但都适得其反了。
这样的家长,几乎都在强调:“我是为你好”,“你听我的总没错”。
这两句话,我们都太熟悉了。
节目《少年说》里,一个男孩站上去对妈妈喊:“请你以后不要再让我吃苹果和鸡蛋了!”
男孩讲到,从小学起,妈妈就强迫他每天吃个苹果;到中学后,又强迫他每天吃个鸡蛋,“虽然很有营养,可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吃了!”
但他的妈妈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照顾得很到位:
“你看你现在长那么帅,就是妈妈要你吃鸡蛋和苹果。”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思维,“小孩子懂什么,我现在让你做的,都是对你好的,你喜不喜欢并不重要”。
节目里还有一个小学生,他怯怯地站上去,对妈妈说:“我有12个兴趣班,我好累,我可不可以不要上这么多?”
可他妈妈的第一反应,也是解释,“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
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快乐,叫你妈妈觉得你会快乐。
做父母不容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从“爱”出发,就特别正义,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呢?
是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不压迫、不强制。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你还不断的给予、强迫他接受,那不叫爱,叫累、叫负担。
04
你能说父母不够爱孩子吗?
恰恰相反,他们都太爱,太在乎了。
他们总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事实上,孩子想要的只是父母对他情绪、需求的理解。
父母觉得自己所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其实,他们带给孩子的却是伤害。
我们终其一生,真正寻求的只有一种良好而健康的关系,懂得去分享、关注和换位思考。
它的前提是,亲子之间有足够的回应,陪伴和用心交流。
作为父母,最该学习的一课就是适时放手。
就像《非诚勿扰》里黄澜说的:
“很多父母是对孩子一种深深的担忧,认为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能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出现错误。
但是,太强势的控制,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权利,而走向反面。”
孩子只是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
“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欢迎大家关注视频号「学长LEO」,学长会在工作之余直播分享更多学习干货,下一场直播将在9月3日12:30左右开始。朋友们现在就点击链接一键预约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