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10年,英信仰博物馆10月开馆!珍贵文物见证教会传承轨迹
齐心打造信仰博物馆
英国过去的一千多年来,基du信仰都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纵然近年因宗教越发多元,信徒人数面临不同消长,但根据最近一次的英国人口普查结果,教会信徒仍达全国人口59.5 %。
为帮助信仰传递,也让人更多看见主在当中的保守与恩典,一个以信仰为基的慈善机构「奥克兰计画(The Auckland Project)」于2012年正式启动,旨在活化过去做为达勒姆郡教区主教的居所,将城堡庄园改造为艺廊、博物馆、公共花园等多个设施。
最近完成的改造項目,是即將在10月7日開放入館的「信仰博物館(The Faith Museum at Auckland Castle)」。館長阿米娜‧賴特(Amina Wright)在受訪時分享,「這是個意義重大的時刻!」因著國家彩券基金及耶路撒冷信託基金的支持,該館能有資源收購文物,並結合友好單位、社會賢達的出借,集結出數百件展品供民眾參觀。
信仰博物館是一座仿中世紀穀倉的兩層樓建築。(圖)
信仰博物館為兩層樓的建築,一樓為常設展品的展示空間,二樓規劃陸續邀請不同的藝術家設展,而展出主題也必須和信仰相關,或能引發信仰反思的內容。
阿米娜‧賴特表示,不論來訪者是不是信徒,相信踏入館內就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看到信仰是如何融入並影響英國人的日常生活。
博物館館長(左)、展覽主責(右)在訪談中分享,博物館建造異象與特色。(圖)
用館藏述說信仰
一樓常設展的收藏品故事最早要從6000年前說起。在這個俗稱為「前6千紀」的時代,世界人口剛達到500萬的門檻,而人類也開始從事農業生產,遺留了陶器、磚造建築、當代作物的遺蹟,等待人們考古挖掘出當代的足跡。
與此時代相符的收藏是一塊「Gainford Stone(暫譯:甘福德石)」,此為鮑斯博物館(Bowes Museum)出借館藏,石頭上有鑿出圓形凹洞,以及環形的紋路,學者認為,石上所記可能與信仰或儀式相關,納為收藏,是代表「信仰」的概念已在人類群體中出現。
其余的收藏亮点,还包括2014年于罗马市维诺维亚(Vinovium)一座堡垒出土的银戒指。戒指上镶有红玉髓,而玉髓中明显的雕刻出「船锚与鱼」。
信仰博物馆搜集了数百件与信仰相关的珍贵文物。(图)
主责导览业务的同工克莱尔·巴伦(Clare Baron)表示:
在西元1至4世纪,教会信徒陆续的遭受到许多迫害,不得不以隐匿的方式表达教会信仰与对主的盼望。
查考希伯来书中,也能看见经文中记载,「锚」隐喻着面对生命风暴,信仰带来的稳定与盼望。
而「鱼」与基督信仰的连结就更为明确,除了同样是1世纪基督徒用来躲避迫害的暗号,广为人知的「五饼二鱼」故事,同样也是借着鱼和饼来表达主的丰盛。
克莱尔·巴伦也介绍,来自13世纪,英国著名圣经学者在出发朝圣前留给信徒的博德利碗(Bodleian Bowl)、20世纪初的天主教祈祷念珠,都是期待游客前来一睹实物的展览内容。
「我们最感欣慰的,是展出内容包括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于1536年翻译的《新约》英文译本。」克莱尔·巴伦说,1522年,马丁路德翻译了德文新约,这让威廉‧丁道尔大受启发,希望圣经也能有英文为母语者可用的版本。
丁道尔译本为后世带来深远影响,也成为英王钦定本的基础。(图)
阿米娜‧赖特也提醒,藉由信仰博物馆的展览,并不能直接解答「什么是信仰?」以及「信仰如何塑造国家?」每个人都还是要自己认识那位比我们更大的真神。
「同时,也借着这些信仰文物来自我提醒,我属乎谁、该如何合主心意的生活。」
长按上图 进入赞赏
一牧师安息了,更多教会领袖装备起来!乌国神学生排除万难继续进修
四名新旧约翻译者遭害 烧书毁印刷设备 翻译资料硬碟奇迹未毁
非洲之角爆40年未见大饥荒:每48秒就有1人死亡、700孩童饿死
在每天的惊吓中忠心服事不停息|乌肢体最新的见证
74岁英国奶奶在成都开店,为700个困苦家庭带去尊严: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
伊拉克信徒濒临灭绝|埃尔比勒牧者发出沉痛疾呼
全球10大翻译机构合作2033年前让地球上所有人都拥有自己母语的新旧约译本
印度基督徒被排除在当局粮食援助外每天只吃一餐,其余时间都喝水|请代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