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女色,残杀忠臣,毁灭珍贵文物,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个好人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
虽失为君,未失为人
974年,宋师修建浮桥,即将渡江而来,兵指金陵。
李煜听到宋师要修浮桥的消息,还当作是儿戏之言,以为长江天堑,从来就没有修桥通川的可能。等到宋师已经驻扎在城南十里外,李煜仍然不知情。
直到亡国战争的号角响彻天际,李煜的梦,醒了。
李煜匆忙命令筑城聚粮,招兵买马,大为守备,还命人在宫中堆积柴草,准备一旦都城失守,就背城一战,聚室自焚,发誓绝不做他国之鬼,誓与南唐共存亡。
等到宋军发动进攻,夺取了南唐池州之后,李煜下令立即停止沿用北宋年号,改为干支纪年,又命大将朱令赟马上集结15万军队沿长江布防,迎战宋军。朱令赟下令火烧宋船,不料天时不利,北风狂起,反而烧及自身,损失惨重。等到朱令赟战死,李煜又急命张洎作蜡丸帛书从小路离开,想向契丹求救,结果中途被拦截。
赵宋的军队从974年十一月围城,到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破,双方相持整整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纵使城中缺衣少食,疫病横行,死者叠堆如山,却无一人生出叛心。
这是赵匡胤一开始绝对没有想到的,文弱到像只兔子一样的南唐,居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过,这一切倘若仔细观察的话也有迹可循。
975年的初冬,即便是江南的天气也开始转冷,金陵已经被围十个月了。李煜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派吏部尚书徐铉出使北宋,谋求缓兵之计。
徐铉向来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名动江左,几乎没有对手。然而徐铉上一次出使对上赵匡胤时,就被噎得哑口无言。
最后一次出使,徐铉依然是按照李煜的意思大打特打忠心牌、感情牌,希望赵匡胤能自知理亏,顺便退兵。
可惜,赵宋一统天下的意图早已人尽皆知,赵匡胤见辩不过,蓦地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
这千古名句一出,半个月后,在赵宋名将曹彬的猛烈进攻下,金陵城门开了。
自937年南唐建国,历经三世三帝三十九年,南唐终究还是亡了。
这个年少时就被评价“器轻志放”的君主,从来就不知道干戈对国家的重要性。就是李煜的爷爷李昪,在坚持纯守文政策,要休养生息发展民生,要跟四邻和平相处,要做个古之贤君时,就已经错了。
四分五裂的乱世之中,利民不一定利国,利国不一定利民,利民与利国从来就不一定可以兼得。
如今国破家亡,辞别祖庙,回首南唐的兴废存亡,李煜只能对着昔日朝夕相伴的宫娥,掩面痛哭。李煜心灰意冷,意图自焚,但被左右嚎哭着阻止拦截。最终以宋军不得屠城、伤害百姓为条件,李煜率领后妃大臣等四十几人肉袒出降。
李煜在继承这个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并而亡国的破烂摊子时,并没有如同南汉后主刘鋹这种反面例子一样穷极搜刮,醉生梦死地挥霍,相反他施善政,发展经济,打击贪官,重视刑狱。
赵宋提兵征唐时,大声数落李煜“杀忠臣”,可是赵匡胤自己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型代表。据大量史料记载,除了个别情况外,李煜对臣下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宏平和,甚至勇于自责,知错能改的。
而更为难得的是,在皇帝家屡见宗室残杀的历史传统中,李煜是个例外。当初李煜的大哥李弘翼被废时,李煜的七弟李从善曾与大臣钟谟勾结,在李璟面前贬毁李煜“器轻志放”,不适合做国君,提议立李从善为太子。
李璟没有同意,而李煜依递补继位后,也没有追究弟弟的谋划。史称:“后主素友爱,略不以介意,愈加辑睦,进封(李从善为)韩王”。
对待曾有前嫌的七弟都尚能如此,李煜对其他家族成员就表现得更为仁厚友爱了。他的八弟李从镒即将出镇宣州,也不是去了就不回来,李煜仍然带领大臣在绮霞阁为他饯行,并写诗宽慰:“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这样的李煜可以说虽失为君,却未失为人。
亡国之奴,知耻守志
976年初,南唐亡国后,李煜被押解北上,到了汴京。因为他屡次抗命不从,甚至还下令跟宋军硬刚到底,赵匡胤故意让李煜穿着白衣纱帽在明德楼下待罪,并且赐封了个极具侮辱性的“违命侯”,软禁他在汴京一所宅第里。
李煜的囚居有老卒守门,不能和外人随意接触,起居日用的待遇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由凌驾于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长伴,他曾传信给旧时的宫人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不同于李煜被软禁的遭遇,一起入宋的大臣已经做了宋的新臣,开启了人生新章程。而一起入宋归朝的小周后,受封郑国夫人,按例跟随命妇入宫,每一次入宫都要几天才能出来,出来后见到李煜,都必然痛哭大骂。李煜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很委婉地告诉她:“这里不是你家”,然后避开了她。
世人眼中软弱昏庸的李煜,继续以囚徒之身,以“违命”自得,再未乞饶。他“消极软抗,知耻守志,以词抒怀,对故国深挚的爱,对亡国深切的恨,对往事深刻的悔,都如一江春水倾泻在笔端。”
冬去春来,日子在春雨中飞逝,听雨的人却意兴阑珊,遍体生寒。李煜开始频繁梦忆江南,梦中故国繁华依旧,梦中南国清秋风月正好。
有一日,一位熟客敲开了李煜囚所久闭的大门。南唐旧臣徐铉在守门老卒的指引下进了门,站立在庭中。老卒要去挪动两把旧椅子面对面放置,徐铉止住了他,告诉他:“一把椅子就够了”。不一会儿,李煜出来了,他头戴着纱帽,身穿道服,俨然已经看不出皇帝的模样了。
徐铉见着了,赶忙行礼拜倒,李煜快步走下堂前台阶,拉住了徐铉的手,请他堂上落座。徐铉急忙推辞说这不合礼仪,李煜苦笑:“今天哪里还有这种礼仪啊。”徐铉听后一愣,把椅子稍微移开侧边才敢落座。李煜就这样执着徐铉的手,放声大哭,见徐铉良久不发一言,李煜忽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当初错杀了潘佑、李平,我真的很后悔!”
徐铉是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来见李煜的,彼时他已经成为了宋朝的左散骑常侍,不久又升任给事中。徐铉回去复命,宋太宗问他李煜说了什么,徐铉不敢隐瞒,如实回答了李煜的话。
978年,又是一年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七夕,也是李煜的生日。他已经成为亡国之君整整三年了。
在自己的生日夜李煜举杯痛饮,泪眼婆娑中,他令南唐故妓为他新写的词作乐咏唱,悲且哀的亡国之音传出了深深庭院。
宋太宗听说后大怒。次日清晨,看守的人上报,李煜死了。
怎么死的,宋朝官方没有公布,后人考究说是宋太宗赐了一杯含牵机药的酒鸩杀的。总之,李煜死了,他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不久后,那位生于八月二十四日的吴越降王钱俶,死于八月二十四日,那一天钱俶也在生日宴上痛饮,也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
至于南汉降主刘鋹,有一天他也被赐了一杯卮酒,见到酒他瞬间大哭跪倒,自言:“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有劳王师讨伐灭国,这是我罪有应得。可是陛下你已经答应过饶我一命的,我真的心甘情愿做一名大梁布衣,看大宋的太平盛世啊,所以,我不敢喝这杯酒。”
最后,相比起其他几位亡国君主来说,“适应良好”谄媚善谀的刘鋹,结局算是善终了——他没有被毒死。只是,他留在漫长历史中的就只有他的荒淫无耻与昏庸无能的骂名。
而李煜的死讯传回了江南,江南父老在巷子深处掩面痛哭,江左的百姓为昔日的国主斋戒。在金陵城东南十里外,悄悄出现了一座李王庙,人们私下称之为李帝庙。
李煜被葬在洛阳的北邙山,宋太宗召徐铉撰写墓碑。徐铉没有马上接旨,只哭着回答:“李煜从前是我的旧主,请陛下准许臣对故主的忠义,不然我不敢奉诏。”宋太宗似乎明白了什么,准了徐铉的请求。徐铉倒也没有斗胆直书李煜的死因,却在那极致克制的生平叙述中,让宋太宗读后都忍不住感叹。
同年,小周后悲伤过度病逝,二人合葬在北邙山下。
赤子之心,千古词帝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如民国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天性喜好学问,能诗善词,父亲李璟也是个十足的文艺君主,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名句,千古传唱,但是做君主时,二人所写都不过是宫廷宴乐的“伶工之词”罢了。直至国亡了,家没了,李煜的词风为之一变:声声凝血泪,字字见悲哀。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李煜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历史似乎有意同这位亡国君主开了一个辛酸的玩笑:他是一代帝王,却并无帝王的显赫伟绩;他是绝代词宗,却又生不逢时。
可是王国维又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这人间富贵啊,正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终究不能长久;只有绝世华章,可为李煜赢得那千秋万岁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2.[宋]马令、陆游《南唐书 两种》,南京文学出版社,2010年
3.[南唐]李璟、李煜著,詹安泰校注《李璟李煜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4.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5.田居俭《李煜传》,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6.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
7.关立勋《论李煜其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 回复关键词,看好书推荐 /
清华书单
度假书单
校长书单
俗名书单
30必读
科幻入门
畅销书单
经典名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