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所以恳求大家,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好吗?】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向来被誉为一对君臣典范。魏征善谏,而李世民善纳谏,这样就避免了皇帝独断导致决策错误,造就了贞观盛世。不过事实上,如果不是长孙皇后在,魏征不一定能善终。因为李世民好几次被魏征闹烦了,还曾说过“迟早要把这个乡巴佬杀掉”的话。要说起来,心胸最开阔,对谏官容忍度最高的,应该是宋仁宗。宋仁宗本打算将自己的老师夏竦升任为枢密使,可是遭到了大臣王拱辰的反对,称夏竦没有政绩,大幅升迁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宋仁宗对王拱辰的这番话就非常不满,自己是一国之君,想升谁的官就升谁的官,哪轮得到他指指点点。但宋仁宗没想到,自己不搭理王拱辰,王拱辰竟跑过来拽自己的衣襟。这样的行为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不过宋仁宗并没有怪罪王拱辰,还同意了他的建议,没有升夏竦的职。如果不是唐太宗和宋仁宗够大度,很难想象魏征和王拱辰会有怎样的下场。不过我们也无需想象,因为在朱元璋一朝,一位叫周衡的官员,就因劝谏而丢了脑袋。朱元璋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脾气差,他手下的官员每日过得提心吊胆,担心稍微逆了皇帝的意就没有好果子吃。在这样的朝堂氛围下,敢说真话的人并不多,大家一心明哲保身,不过,周衡却成了一众官员中的另类。周衡字士平,号养浩,出身于无锡的书香世家。洪武十三年,周衡通过会试,金榜题名。朱元璋看过他的答卷后,觉得他很有才华,命其担任中书省的右正言。右正言相当于谏官,负责给皇帝和大臣们提意见。工作内容是指出他人过失,显然这是一份容易得罪人的工作。得罪官员还不可怕,顶多受受排挤,最可怕的是得罪皇帝,这可是会掉脑袋的。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民主,所以设立了谏官,而且他在选人时留了心眼。例如朱元璋在念一份诏书时,特地念错两个字,最后只有周衡指出来了。朱元璋认为,作为一名谏官,一定要死心眼,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否则他们根本无法给予皇帝合理的建议,不敢有自己的观点。周衡上任初期,确实为朱元璋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明朝初定前,中原连年战乱,百姓不事生产,却仍要背上沉重的赋税。所以周衡建议朱元璋,暂时减免赋税,让百姓渡过难关,恢复明朝生产。朱元璋接纳了周衡的提议,果然很有效果,他还得到了百姓的赞颂。可是减免赋税的政策只执行了一年,朱元璋又重新开始向百姓纳税,这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周衡得知后,当着满朝文武称朱元璋作为皇帝出尔反尔,是会失信于民的。朱元璋只得无奈宣布,继续减免百姓的赋税。周衡并不知道,朱元璋也是有苦衷的。减免百姓一年的赋税,国家已经少了很多税收,这些钱是官员和士兵的俸禄。继续减免下去,难道官员和保家卫国的将士就不用吃饭了吗?这些苦衷,朱元璋没有当场说明,不过很明显,他已经对周衡产生了厌恶。自那以后,朱元璋不再像以往一样赏识周衡,甚至打算找机会除掉周衡。很快,朱元璋的机会来了。周衡家里出了事,需要告假回家,他请了六天假,而朱元璋很爽快就批准了。结果六天以后,周衡并没有按时回朝。原来,周衡给自己估算的时间太紧凑了,根本没有预料到途中可能会遭遇意外。他回程时就因渡船遇上风浪被打翻,他死里逃生后重新搭乘另一艘船,比原定时间晚了一天回到京城。可是当周衡回来向朱元璋报到以后,朱元璋却命人将周衡拖出去斩了。周衡惊慌失措,同时大为不解,自己只迟到了一天,就要丢了性命吗?于是朱元璋对他说道:“当初可是你让朕要做个讲信誉的人,如今朕守规矩了,难道你要逆反?更何况,你现在是失信于君,你只向朕请了6天假,如今过了一天也没有提前报备,难道不是错吗?”大臣们包括周衡自己都知道,朱元璋是有意向他报复的,大家谁都不敢出声,周衡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后果。可是自从周衡直谏被朱元璋处死以后,再也没有大臣敢像周衡一样直言。毕竟比起皇帝的事业来说,还是自己的脑袋更重要。
· 完 ·
卓文君、柳如是、仓央嘉措、高渐离。。。古人的名字实在是太美了!是不是很羡慕呢?
不怕!今天就告诉你,如果回到古代,你应该叫什么名字。马上让你一秒穿越,变成谦谦君子温婉淑女。以后朋友之间就用古名称呼吧!
来!这里告诉你
▼
PS:大家看完可以的话,顺手点亮“在看”和“小赞赞”,当作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