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偏离标准模型:μ子g-2实验发布迄今最高精度结果;一天只要走够4000步,全因死亡风险就会降低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2021年4月,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µ子g-2实验团队宣布他们的对µ子磁矩的测量结果,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0.35ppm,与标准模型理论预测存在偏差,置信度为4.2σ。µ子磁矩反常的偏差很可能预示着标准模型的不完善,因此µ子g-2实验一直在持续运行,收集数据,希望能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当地时间8月10日,费米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基于前三年数据的最新实验结果,精度为0.2ppm,达到了2021年数据精度的两倍,与理论预测的偏差置信度提升到了5σ。
µ子是一种类似于电子的基本粒子,理想情况下,孤立的理想µ子的g因子应该为2,但现实中的µ子会不断与真空中涌现的虚粒子相互作用,这导致它的g因子略大于2。而理论预测与实验观测结果的差异预示着真空中或许隐藏着未知的粒子。这次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偏差的置信度达到惊人的5σ,甚至如果将早期结果与新结果平均,会达到5.2σ,这足以让科学家宣布新物理的存在,但µ子g-2实验团队仍对此持谨慎态度。科学家曾担心,此前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实验设置缺陷引发的系统不确定性以及统计上的不确定性影响。µ子g-2实验团队在这次实验运行中,已设法将系统不确定性尽可能降低。未来在完成对另外三年数据的分析后,研究团队将综合分析6年实验收集的数据,将测量结果的精度再提高两倍,最终结果预计会在2025年发布。
据STAT news消息,在获得11.5亿美元的拨款和治疗新冠后遗症(又称为长期新冠)的授权近2.5年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终于在7月31日开启了针对新冠后遗症多种症状的临床试验,包括虚弱、疲劳和心脏问题等。不过一些专家认为,这些试验或不太可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目前大约6%的美国成年人正在经历长期新冠症状,其中7/10的患者活动会受到症状的影响,1/5的患者受到了严重影响。
美国NIH的长新冠计划名为“RECOVER”,截至2023年6月,11.5亿美元中有大部分资金用于观察研究,不是临床试验。根据预算文件,美国NIH将绝大部分资金用于更好地了解长期新冠感染症状。大约有15%的资金(1.715亿美元)用于临床试验。目前,美国NIH、杜克大学的合作机构共宣布了5项临床试验,总共测试大约十几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 Paxlovid、2种治疗睡眠障碍的常见药物以及2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每项试验都将针对一组常见的长期新冠症状,包括持续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神经系统症状、自主神经系统问题、睡眠问题和疲劳等。
基于新公开的研究细节,很多科学家认为“RECOVER”中的研究,或无法解决和长期新冠症状相关的基础生物学问题。此外他们还担忧这些试验无法正确衡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有很多需要测试的药物并没有被纳入到试验中。(STAT news)
· 天文学 ·
低频引力波会对时空造成影响,扰动脉冲星发出的规律信号,使其到达地球的时间产生微小偏差。今年6月,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等组织一同宣布,利用各自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分别探测到了纳赫兹引力波背景(GWB)。近日,一项《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研究分析了NANOGrav十五年来的数据集,认为观察到的GWB可能来自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SMBH)。
SMBH形成于两个中心具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星系并合,当两个黑洞互相绕行,并相距仅有太阳系直径的10~100倍远时,就会发出能被NANOGrav等天文台观测到的低频引力波。科学家模拟了宇宙中大量SMBH产生的GWB谱,并与NANOGrav十五年间利用68颗脉冲星观测到的GWB谱对比,发现模拟结果能够与观测结果拟合,说明SMBH很有可能是GWB的来源。同时,信号强度表明超大质量双黑洞对可能比已知的更多,或者质量更大。科学家正在整合更多的数据集,以期能更精确地搜索GWB。(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2只Tutcetus rayanensis的复原图,前景中的个体正在捕食一只鹦鹉螺,另一只则在背景中游过。图片来自Ahmed Morsi和Hesham Sallam
研究人员在埃及法尤姆洼地发现了该新物种的头骨、下颌、牙齿和脊柱碎片化石,可追溯至约4100万年前。他们推断这头鲸接近成年,但未完全成年,因为其头骨和脊柱内的骨骼已经融合,且恒牙已处于萌出后期——它的恒臼齿比前臼齿、门齿和犬齿更早萌出。此前研究认为,恒臼齿比恒前臼齿更早萌出更容易出现在生命周期较短的哺乳动物身上,这或许表明Tutcetus的性成熟和死亡年龄比其他龙王鲸更早。作者根据这些化石残骸的大小估计,Tutcetus大约有2.5米长,体重大概有187千克。由于之前鉴定过的龙王鲸身长范围在4-18米,使得Tutcetus成为该科目前已知的最小个体。研究推测,Tutcetus相比其他龙王鲸拥有更小的体型,可能是一次变暖事件下的演化结果——也就是约4200万年前的路特期(Lutetian)极热事件。此前研究指出,动物在较暖气候下会向着更小的体型演化。这项新研究为龙王鲸的演化提供了进一步认知。
撰文:马一瑗、不周、clefable
图片来源:Ryan Postel, Fermilab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