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诺特韦Ⅰb期研究公布,卢洪洲教授讲述背后故事
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治疗COVID-19患者的Ⅰb期临床研究背后,是科研人攻坚克难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持
日前,关于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治疗新冠感染(COVID-19)患者的Ⅰb期临床研究于《柳叶刀》子刊发表,权威验证了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那么你知道这项Ⅰb期研究结果如何吗?其是如何顺利产出成果的吗?对于未来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有何影响呢?本期我们特邀该项Ⅰb期临床研究牵头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和我们一起谈谈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Ⅰb期研究背后的故事。
卢洪洲教授首先介绍到,Ⅰb期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1],共入组了32例无症状感染、轻型或中型COVID-19成人患者,主要感染毒株为奥密克戎株。
“Ⅰb期研究持续时间约为一个月(28±3天),整个研究的设计比较严谨,为了确保受试者的安全,随机化分组在三个独立的队列内进行。”卢洪洲教授接着补充道。“受试者以3:3:2的比例同时随机分配到高剂量、低剂量或安慰剂治疗,在随机化后的第5天开始给药,每12小时给药一次,共10次(疗程5天)。”
谈及研究结果,卢洪洲教授指出Ⅰb期研究达到安全性终点,包括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严重不良事件(SAEs)和导致中止的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也达到了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新冠病毒载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受试者比例和COVID-19症状缓解的时间。
该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用药,未有受试者发生SAEs和AEs。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受试者的TEAEs发生率相当,分别为33.3%(4/12)、33.3%(4/12),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62.5%(5/8),所有不良反应都为1级。
疗效方面,在第4天时,与安慰剂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平均病毒载量下降幅度最大,为-2.16±0.761 log10拷贝/mL(如图1)。
在症状缓解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受试者症状缓解中位时间也均较安慰剂组明显缩短(2天vs.3天vs.6天)(如图2)。
图1 病毒载量从基线开始的变化
图2 持续缓解COVID-19症状的时间(天数)
总体来看,卢洪洲教授认为在Ⅰb期研究中,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用药在治疗新冠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优异的降低病毒载量和缓解临床症状的结果,为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Ⅲ期临床研究开展奠定了重要的试验基础与信心。基于Ⅰb期研究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联合用药的Ⅲ期临床研究使用了750mg先诺特韦/100mg利托那韦的剂量。
2022年4月,卢洪洲教授团队便与先声药业就先诺特韦的临床研究达成合作意向,4月下旬Ib期临床试验方案定稿,5月1日提交立项。为保证研究质量,项目组派出了专职研究团队进驻隔离病区,5月14日首例受试者入组,7月23日最后一例受试者入组,圆满完成了该药在新冠感染者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评估。
“一个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保证研究质量,另一方面还要让医生、护士以及研究人员和患者充分沟通。而保证每一例患者都符合入组条件和临床定期观察要求,以及对患者进行依从性培训,是我们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去解决的问题。”卢洪洲教授说道。
“在去年12月份疫情非常严峻的时候,很多医务人员都感染了新冠。”当被问到在Ib期临床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卢洪洲教授坦言到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疫情的压力,深圳三院作为定点医院,在疫情大规模流行的时候,承受着诸多压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救治患者,其次才是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
“在深圳三院,不仅仅是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所有医生都要有临床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证书,都要参加GCP的临床研究。”卢洪洲教授感慨道。“这也是为何深圳三院平时GCP专职工作人员并不多,但基于我们对所有医生护士的这种要求,面对年初疫情中的巨大工作量,我们的医务人员都能身兼临床救治和临床实验的工作,最终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如果没有大型科研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还是以临床为主,当有了大型GCP项目以后,我们就会集中力量,让医生护士都来参与科研相关的工作。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多的高质量患者入组的原因。”卢洪洲教授笑着说道。
“这也是促使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能够很快上市的原因。”卢洪洲教授表示,“本次核查是对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督促和鼓励,医院也会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宝贵建议,不断改进临床研究工作,促进医院临床试验发展迈向新台阶。”
小结
卢洪洲 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建委艾滋病、流感、埃博拉病毒病、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国家新冠病毒病救治专家组与境外抗疫专家组后方支持团队成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合并结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结核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美国盖茨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54项科研课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8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论著320篇,已主编专业参考书14部
获法国国家科学院“夏邦克-杜博赛”奖(2020)、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上海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获专利7项;2022年获“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
撰稿 | 温镇成
编辑 | 殷乐
审校 | 刘刚
微信改版啦!
欢迎将MED24公众号设为星标
更方便您第一时间关注到MED24的消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